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金融化和"去工业化"趋势加剧。金融业超越工业制造业及其他行业,成为发展最快的核心产业。资本主义金融化的原因在于,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服务业为经济转型提供资金保障;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乏力促使资本通过金融化追逐利润,摆脱经济困境。资本主义金融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贫富两极的极化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多种形式的反抗资本统治的斗争日益高涨,彰显资本主义晚期的"衰微"走向。  相似文献   

2.
适度金融化是企业有效配置资产、增强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路径,过度金融化易造成企业资产错配,最终影响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我国制造业过度金融化的问题日益严重,"脱实向虚"已成为需要下大力气治理的重大问题。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背景分析了制造业金融化产生动因和经济后果,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能够合理引导制造业适度金融化,避免过度金融化,提升制造业资产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划时代危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自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以来,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经济的高速发展超出了自然环境本身的承载能力,在经济和自然之间出现了代谢断裂,全球在生态领域面临着严峻的"划时代的危机"。从经济方面来看,这一危机表现为经济垄断化、停滞化和金融化;从生态方面来看,这一危机主要表现为由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生态失衡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球生态不平等。克服当下我们所面临的这一划时代危机,人类应当掀起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变革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建立一个广泛平等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打破了西方模式完美无缺的神话,对其剖析反思应超越政策批判而进入制度批判,超越经济基础批判而进入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权力本质的上层建筑批判。金融危机的总根源不仅在具体的经济政策,也不只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而在于维持这种经济政策和经济关系的政治制度,在于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私有化属性。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自建立以来一直不断自我调整,试图缓和或转嫁其内在冲突。但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经济虚拟化和金融化只是其自我调整的最高阶段和完形形态。金融危机标志着西方基于现行政治制度、上层建筑和国际秩序进行内控、自救的企图失败。而新兴国家在危机中实现了政治上的觉醒和发展上的自主,一定程度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转化危机的空间,敲响了西方霸权的丧钟。  相似文献   

5.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基础、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三重视角透视垄断金融资本主义。在哲学基础上,通过追踪马克思唯物主义发展的历程,揭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与生态思想的内在关联,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生态性诘难。在自然生态维度上,基于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理念,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在社会生态维度上,通过对金融化与经济停滞共生性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垄断金融资本主义不但摧毁了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关系,还造成了社会生态的急剧恶化。福斯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批判思想不仅为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警示我们在利用资本的同时也要在制度设计层面驾驭和约束资本,持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显示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历史定位的主要依据。同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矛盾对立统一关系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但是它们之间关系的内容和形式却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并存性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以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阶级划分不纯粹是经济范畴,经济标准和政治因素的结合能更好地作出解释,文化对人们阶级身份的认同具有影响。西方国家阶级结构的"多层化",表明现代科技进步为工人阶级主体性的展开创造了客观条件,"新中间阶级"作为当代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将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的重要力量。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调和、阶级矛盾的缓和并不意味着阶级的消亡和"历史的终结",只要资本主义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就没有过时并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崔昆 《学理论》2012,(9):91-92
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近代中国经济而言,辛亥革命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但没有能带领中国经济真正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阶级结构的新变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没有改变,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统治关系没有改变,但资本的增殖形式发生了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有部门的私有化以及股权分散化的进一步发展。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间接从属关系随着工人持股而加深,进一步掩盖了劳动者受资本剥削和奴役的地位和程度。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没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它们之间不是淡化而是强化了控制与被控制、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愈合的伤口。  相似文献   

10.
金融化是伴随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发展而出现的经济现象,金融化生成了金融领域的资本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机制,弱化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的联系,与金融化相对应的往往伴随着实体经济的脱实向虚。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厘清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一般运动形式与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的一般运动形式是保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先决条件。马克思关于价值形式的论述,既为我们厘清金融投资与金融化的边界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我们客观认识金融资本的运动形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已经渗透进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又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自20世纪中叶开始,垄断资本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社会资本主义。这四个阶段并非环环相扣、截然分明的,而是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社会批判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另一种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前者极力推崇,而对后者则无情拒斥。卢卡奇、马尔库塞、弗罗姆、哈贝马斯、列斐伏尔等都从各自不同角度批判了现当代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认为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个病态的富裕社会。但同时,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等认为机器可以直接创造价值,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已过时了。这样,异化理论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各国经济上相互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政治和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也大大增加。在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在进一步普遍化的同时从新的方面进一步尖锐化。从而进一步向人们展示了现阶段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地位。社会主义应当从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中更多地汲取资本主义为人类进步创造的成果,才能成为资本主义的超越者和代替者。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经济波动与金融波动理论固然是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对象,但他研究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与金融波动,始终是以商品(市场)经济波动的形式出现。这样,马克思分析的经济波动也包含着一般商品(市场)经济中共同因素的作用。因此,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可能性的分析、关于经济危机从一般可能性变为现实可能性的研究、关于经济失衡与波动的必然性和经济平衡的偶然性、相对性的分析、关于经济波动的周期性的分析、关于产品经济条件下直接生产过程波动性的研究、关于经济周期波动与金融波动关系的研究对我们认识经济波动和金融波动的关系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开放型经济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开放型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尽管创造出了一个日趋开放的世界 ,促进了全球生产社会化不断向新的高度发展 ,但却存在着两大缺陷———全球的两极分化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电子媒介中,商品已经部分幻化为广告中"景观"化的视觉影像和"符号"化的象征意象;在商品"景观化"、"符号化"的幻象背后,是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在表现逻辑、使用逻辑和控制逻辑等方面的变化;在商品变化逻辑之后,是一百多年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产和政治统治的深刻变化以及恒定不变的资本主义逻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无产阶级反封建和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武器 ,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的理论正面临着挑战。现实表明 ,不仅是活劳动而且是劳动要素整体共同创造了价值。与此同时 ,必须对与劳动价值论相关的理论和范畴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家不仅作为上层建筑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外部条件,而且作为经济基础直接参予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国家干预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生产关系范畴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关系的理论为指导,必须把货币和资本不是看作物而是看作一定的生产关系,把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看作是生产关系一系列变化的过程。为了说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需要揭示资本流通过程和简单商品流通过程的区别,说明资本流通过程的矛盾及其解决。在此基础上,说明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是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和产物,是许多经济变革的总结,要以之前的各种生产形态的灭亡和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前提。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榨取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来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金融在一国经济中的命脉作用决定了金融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对金融安全区及其实现条件的探讨 ,有利于规避内在原因所导致的金融风险 ;一些重要措施的采取 ,可以保证更好地实现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