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对于激励干部奋发有为、明确权力运行边界、体现组织严管厚爱、创新干部管理理念等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建设,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然而,构建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还面临多元主体协同不力、配套制度不够健全、容错自由裁量权过大、容错纠错制度公信力不足、容错纠错认知偏差等突出问题。破解之道在于整合干部容错纠错的资源力量,推进干部容错纠错的制度配套,重塑干部容错纠错的运转流程,实现国家监察的制度嵌入,优化干部容错纠错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20,(1):72-78
容错纠错机制是宽容干部失误错误、鼓励干部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以2016—2018年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78份容错纠错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分析法从时间和层级两个维度对容错纠错政策文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容错纠错机制的演进表现出明显的地方先行特征,虽然注重容错纠错的程序设计并体现容错纠错的权益保障,但是忽略了容错纠错的错误识别。容错纠错机制的完善,应该以错误识别环节为突破口,同时明确容错与纠错的区分标准,以增强容错纠错制度的现实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容错纠错的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还需要考虑其背后可能支撑的原理或价值,从法律秩序与法治价值的层面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3.
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体现了强烈的法治精神和浓厚的人文关怀,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理论构建要坚持求实原则、民主原则和激励原则,其主要机制是诊断鉴定机制、评估分析机制、纠正调适机制。在实践中,要引导党员干部认清形势和任务,让他们明白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他们在改革创新中发挥先锋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学习和纪律教育,让他们明白有责任在改革创新中发挥先锋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争做改革创新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容错纠错机制,务必让他们掌握容错纠错机制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已成为促进干部担当、创新的重要保护与救济机制,但在试点实践中,干部主动申请或党政机关主动适用容错免责机制仍面临不少困境。本文通过对容错纠错机制适用中政府组织、干部个体和公众三方行为偏好互动影响的机理分析,发现容错纠错机制实施过程存在较大的梗阻张力。由于相关各方对容错纠错所持的心理价值、利益选择和面临的不利威胁各不相同,容错纠错机制实施中出现了干部申请动力"偏软"、管理机关问责压力"偏硬"和免责救济途径"偏虚"等问题。进一步的案例剖析表明,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本身的优化并不能化解机制的短板,只有从法理、治理和情理三个维度,不断调适各相关方在机制适用中的行为偏好,实现机制文本优化与机制适用环境的耦合,才能提高机制的适用效能。  相似文献   

5.
科学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有助于鼓励和激发生态环保部门及其干部的改革创新、干事担当精神,从而推动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推进生态环保领域问责制度完善的同时,也需要探索和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梳理地方政策文本可以发现,生态环保领域容错纠错机制存在容错的概念模糊、容错与问责边界不清、容错主体及其职责不明确、纠错机制未得到足够重视、党内规定适用范围泛化五个方面的问题。优化生态环保领域容错纠错机制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推进:一是明晰概念范畴;二是划清“问容”边界;三是明确容错主体;四是推动“容纠”并举;五是实现“党政”衔接。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部分干部出现干事创业动力不足、责任担当意识不强、怕被问责追责的懒政怠政问题。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大部分省市制定并实施了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但在实践中,部分地方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未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存在重容错、轻纠错,容错内容泛化,容错政策执行力有待提升,容错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容错纠错并举、精准界定政策界限、完善配套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容错纠错政务公开、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等方面入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庸之道"的核心就是"致中和",达到这一境界通常有三种方式,即叩其两端、执两用中的"中"道,适而中度、恰如其分的"度"道,知情而变、因地制宜的"权"道。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攻坚区,亟须为给改革创新中的实干者解除后顾之忧,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中庸之道"能够更好地把握容错纠错的内涵界限,更加明确容错纠错机制的价值意蕴,更科学地推进容错纠错机制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8.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重要途径。指标体系和判断标准是全面构建和有效开展容错纠错的基础和关键,前者明确容错纠错的情形和范围,后者设定容错纠错的标准和程度。基于文献与实践分析,提出从问题性质、行为动机、行为心态、行为类别、行为过程、任务难度、时空条件、行为后果、纠错态度等九个方面设定容错纠错的指标体系,再根据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分级分类等原则,从对象层次、岗位类别、岗位影响面、党政序列、决策过程、任务难度、决策时空条件、任务和决策范围等八个方面确定容错纠错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并将其写入新修订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落实领导干部容错免责应处理好容错免责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在认识上明确容错免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化,在实践中明确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容错免责的实施,是容错免责实现的保证;要处理好上级思路与基层探索的关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原则,制定全国统一的"领导干部容错免责实施办法",要通过学习、培训、锻炼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上级领导对基层探索创新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形成对基层探索的准确判断和正确纠正失误或错误的工作路径;要处理好"容"与"不容"的关系,厘清"容"与"不容"的界限;要处理好容错与纠错的关系,做到容错必纠错,纠错后的错不再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对于秉公用权、依法用权、规范用权的要求越来越严,由此一些干部出现"为官不易"的心态,并引发"为官不为"现象。为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怕而不为"的思想,中央倡导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诸多地方相继开展实践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的容错办法,并为一些干部澄清免责。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容错机制在规划、运行、保障等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干部容错机制建构,应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推动制度创新,民主与法治相结合规范机制运行流程,容错与纠错相结合完善制度体系,理性培育与容错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宽容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