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建立军事关系,军事外交日趋活跃,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发展的新局面 2008年4月10日,中美两国国防部直通电话正式开通,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和美国国防部长盖茨首次通过直通电话,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中美国防部直通电话的开通,不仅给中美防务高层互动增加了一个新的渠道,也表明两国军事互信进一步发展。此前中俄军事热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08,(24):39-39
奥巴马电话外交分亲疏中美隔了两重世界。  相似文献   

3.
美国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跌到谷底了吗?美国总统奥巴马见了达赖之后,几乎全世界的媒体都在试图解答这个问题。路透社列出了"中美紧张根源",其中包括贸易和投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互联网自由等,排在第一位的是人民币汇率和国债。  相似文献   

4.
军事软实力是军事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外交在提升军事软实力方面责无旁贷.但是,作为提升军事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军事外交任重而道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外交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树立我军的良好形象,来提升我军军事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王娜 《理论视野》2012,(4):60-62
中美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建交30多年来,两国军事关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美国对台军售、战略互信难以建立、突发事件频繁干扰是影响中美军事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中美军事关系呈现军事关系从属于政治关系、交流层次在低水平徘徊和美国在双边军事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等特点。虽然中美双方在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亚太地区安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是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分歧仍将长期存在,未来两国军事关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变数。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2006年,中国外交以“和谐世界”为指导思想,外交力度、外交布局和外交成就均提升到新高度以双方史无前例的高官阵容引人注目的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12月14日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对话主题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教授指出,美国与别国展开如此高规格的经济战略对话,中国是第一家。  相似文献   

7.
<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公共外交近年来已经成为外交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政府组织及其网络的兴起标志着"公共外交"的崛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今天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二,已经成为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经过40年,中国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取  相似文献   

8.
巧实力战略是美国新一届政府反思小布什政府时期反恐战略的结果,同时也是美国重新找回外交传统的努力。它强调外交手段的重要性和优先性,重视国际机制和多边主义外交。巧实力战略指导下的对华政策高度重视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重要性,认为中国的崛起是美国和世界政治中的积极因素,主张把中国视为美国霸权的合作伙伴,呼吁中美之间结成更加紧密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0,(2):31-31
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中国的外交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尤其是从去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所谓“中美共管世界”(G2)的声音,在世界舆论中开始不断上升。虽然中国高层和舆论对此保持了清醒的认识,但着眼于当今国际格局,即便没有G2概念的产生,国际社会对中美作为当今和未来世界“两极”的印象似乎正在不断清晰和强化。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石油等能源早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经济资源内涵和商业范畴,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斗争的特殊武器,成为关系各国安全的战略性资源。二战以后,世界上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都与争夺国际能源资源相关联。因此,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平悦 《党政论坛》2014,(6):29-29
“微外交”,顾名思义是微博时代的外交,而且是特定针对中国网民的,因为在世界网民人数最多的中国,微博是最活跃、影响最大的网络媒体,主要是西方国家在中国展开了“微外交”。  相似文献   

12.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之路有了良好的开端。那个时候,外交工作班子的任务十分繁重。经双方磋商并同意,以中国外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为首的外交班子,  相似文献   

13.
自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天朝上国的美梦已然破碎,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被迫与世界的其他国家接触,同时也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外交接触,而中美关系在近代外交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1868年是早期中美关系史上极富重要意义的一年,《蒲安臣条约》的签订对中美两国关系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玉明  朱颖琦 《学理论》2009,(14):18-19
中美军事交往以1989年美国政府以北京“6&#183;4”政治风波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制裁”为分水岭,至今大约经历了20年不平凡、不平坦的历程。本文以中美军事关系中断、恢复的循环反复为线索,归纳总结出几个重要特征试作探析,即:中美军事交往时断时续、跌宕起伏;美方应对中美军事交往受阻负主要责任;高层接触往往对中美军事交往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 历史性的机遇和较量建立国际新秩序并不是某些政治家的外交词令,而是一场关系到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在未来世界战略棋盘上地位的大角逐;是一场关系到整个世界前途与命运的历史大较量.当历史的车轮即将跨入21世纪时,世界发生了战后40年来最深刻、最剧烈的历史性变化:东欧剧变、华约军事组织解散,两德实现统一,苏联解  相似文献   

16.
中美军事交流近期呈现一定的热络趋势,但也应当看到,中美军事关系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一块短板,受到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而产生阶段性的起起伏伏是常态,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25)
新世纪俄罗斯和北约军事关系不断发展,双方在军控、联合军演等领域进行合作,高层互访频繁,军事外交合作推动了双方政治关系的改善。但是,俄罗斯和北约之间存在很多矛盾,影响双方军事关系的发展。俄罗斯和北约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通过梳理俄罗斯和北约新世纪以来军事合作发展现状,对双方军事合作的前景进行分析,研究影响双方军事合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头号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将继续维持一种既有广泛共同利益,又有重大分歧,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仍会呈现出时好时坏、曲折前进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石油安全走势与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和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石油生产地和消费地的不一致性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争夺,进而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的矛盾和争端。我国能源消费对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国内外多角度构建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世界外交舞台上跳动着“和谐”“合作”“民主”“人道”“平等”的音符,唱出这些音符的是中国。中国“和谐世界”的理论正在启蒙世界走向新的旅程。“善意型”外交与盛行干世界半个世纪甚至数百年的“力量型”和“利益型”的外交不同,中国新的全球外交充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