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7月7日,为期7天的2019年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小学生"行读三国"夏令营在武汉开营,来自武汉、台湾两岸各38名中小学生走进三国遗址遗迹,了解三国历史文化。湖北曾是三国激烈争夺之地。据统计,《三国演义》120回中,有70多回发生在湖北或与湖北密切相关,古  相似文献   

2.
历史研究中的新探索──读《司马迁评传》与《三国》王书杰1995年。我院张大可教授在传统文化研究中获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了多部著作.《司马迁评传。和断代史《三国》则是其力作。张大可教授在传统文化研究中,侧重于历史文献学和秦汉三国史两个方面。在历史文献学研...  相似文献   

3.
唐瑞敏 《友声》2009,(2):13-16
<正>2008年12月初,陈昊苏会长率对外友协代表团访问了素有"千丘之国"的卢旺达、"鼓舞之国"的布隆迪和景色变幻万千的坦桑尼亚。代表团同三国的有关组织在友好而热烈的气氛中,探讨了工作,增进了友谊,展望了2009年的合作。此次东非之行处处洋溢着友好之情,可谓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4.
走进成勇的家,你不能不被满屋存放的古董、像章、邮票和古色古香的清代家具所深深吸引。在方圆不到十五平方米的小屋内,最惹眼的便是那数百件置于桌上、柜中、墙角边各种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花瓶、盘、碗、罐等陶瓷器。从事文化艺术工作20余年的成勇,从读小学时便喜爱上了收藏,他先后收藏过邮票、火花、抗战史料以及其它古玩,但最值得地自豪的是这些“三国”瓷器。《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又被称为天下第一才子书,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三国文化是中国历史精典文化在东南亚乃至世界上都何广泛影响。多年前,成勇在…  相似文献   

5.
《友声》1998,(3)
~~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南欧三国行~~  相似文献   

6.
在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三国文化是最有活力,最具有雅俗共党特色的“亚文化”之一。若干年来,人们常常谈到“三国文化”,但对其含义的理解却往往有所不同,这里有必要略加阐释。我认为,人们对“三国文化”的理解和诠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精神文化。第二个层次是历史文化学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政冶、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第三个层次是大文化的“三国文化”观,认为“…  相似文献   

7.
谭孝军 《今日浙江》2011,(23):62-62
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我刚上小学四年级。那时农村的文学书籍极其匮乏。我有幸借得这本名著,彻底沉浸在小说的壮美历史画卷里。前不久,我再度细品此书,耳畔依然是金戈铁马、战鼓如雷。对于心中一直怀有的谜团,也终于领略到了其中的奥秘:历史兴亡成败,关键靠人才。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人才战”。从书中两场具有重要历史转折意义的战争,可见人才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三国,乱世,名臣,枭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是阳光灼烈,风云变幻的世界。也是一个,纯属于男子的世界。宓妃留枕魏王才曹植,曹子建。这个人,是整部三国之中,最不似三国人物的人。  相似文献   

9.
以著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而蜚声海内外的襄樊,是一座具有2800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她的历史与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相映成辉,为了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展示三国的魅力.今年七月,襄樊市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网上三国”网站。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精彩、最动人心魄的时代之一。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三国时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学的材料。”因此,从三国历史到《三国演义》,从话本戏曲到传说故事,人们对它说不尽,道不够。有关三国的历史遗迹、遗址、纪念性建筑物…  相似文献   

10.
读脸     
<正>读一张脸就是读一个人。人海茫茫,每天从我们眼前掠过的"脸"不计其数,我们来不及读或不可能读。但,匆匆一生,总有一些脸,让我们在浏览或细读时沉淀于生命的记忆里。。偶然的相逢,蜻蜓点水般的浏览那张脸,微笑里有一点或许并不自知的怯生生的感觉,这怯生生泄露的是那个人的忠厚。我并没在意。不过,忠厚总是比狡猾更让人亲近。尽管,匆匆相逢,又匆匆相别,与生命中无数的"匆匆"一样转瞬即逝,却因这怯生生而于"匆匆"的背景上"定格"。在一个沉寂的场合,突然听到一阵敞笑,肆无忌惮的笑。扭过  相似文献   

11.
3月20日至3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对意大利、瑞士、奥地利三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江主席对三国国家元首先后访华的回访,也是我国国家元首对瑞士、奥地利的首次国事访问。访问期间,江主席同三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同三国工商界及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还参观了工厂,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访问了农户。江主席在会谈和讲话中介绍了我国开放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新成就,阐述了我国的内外政策。这次访问达到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促进友好合作的预期目的,必…  相似文献   

12.
三国历史旅游线李霞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3个封建政权并立的局面,即魏、蜀、吴3个诸侯国并立的历史时期,它自公元220年曹丕(187—226年)代汉称帝起,至280年吴国灭亡止,共历61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时代。以曹操(155—220年...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五年级时我第一次阅读《红楼梦》,书的版本是立排的字,读起来很费劲。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坚决站在宝黛一边,无来由地喜欢林妹妹,晴雯,尤三姐……记住的是一些人物和一些故事。说来也怪,正是这些儿时不经意的记忆,却成了我脑海里永不消失的电波。第二次阅读红楼是文革后期,已经是工人阶级的我,自己去买了一套《红楼梦》。这套书是1974年重新出版印刷的四大名著系列之一,加了李希凡的题为《围绕着"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前言,这篇文章有53页,其目的就是要把《红楼梦》架上阶级斗争的轨道。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把这本书定位为"自传",基本观念是"色"、"空",把《红楼梦》的内容当成了"事实考据"的对象,李希凡的批评是领了尚方宝剑的挞伐。  相似文献   

14.
论三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教训张大可三国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经验教训,本文试作论述,以资借鉴。一、三国时期不同阶段的外交统一战线三国时期,从汉末军阀战乱到三国鼎立形成,大体经历了中原逐鹿大混战、孙刘结盟北拒曹操、吴蜀联盟唇齿相依三个历史阶...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21)
正9月20日至28日,以全国台联副会长陈杰为团长的"全国台联赴东欧出访团(以下简称访欧团)"出访了俄罗斯、捷克、匈牙利三国。期间,访欧团拜会了我驻三国大使馆,走访当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以下简称统促会)、台湾商会,同华侨华人和台商、留学的台湾学生进行了交流,并出席匈牙利侨界举办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活动"。此次出访俄、捷、匈三国打开了全国台联在东欧联系海外台胞、同当地华人华侨建立联系的局面,是一次"破冰之旅"。访欧团所到之处受到  相似文献   

16.
英国、美国、法国都是典型的西方民主制国家,但三国政治制度中的政体设计却各有不同,分别成为了议会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的典型代表,反映出三国不同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传统对政治上层建筑的独特影响。同时,作为西方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三国政体又共同体现了西方政治思想中权力制衡的经典理论,只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了不同的形式,而探寻这种不同与相同的关系,可得出有益于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肖军 《台声》2007,(Z1)
三国,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历史文化日益吸引人们的注意,进入人们的阅读视野。从历史典籍中吸取精神营养哲学智慧,享受阅读快乐寻觅审美情趣,已经成为一种高雅的时尚。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柏杨品三国》以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为蓝本,选取了《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中的《第一个宦官时代》、《三国周郎赤壁》、《诸葛亮北伐挫败》等三部,加…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应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国民议会的邀请,以王丙乾副委员长为团长的全国人大代表团于1997年8月18日至30日对上述三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此访是对三国议长近年分别率团访华的回访,也是三国独立后我全国人大领导人对三国的首次  相似文献   

19.
一在非洲大陆的西北部,横亘着三个国家: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这三国与外界有着明显的疆界:西部是大西洋,北部和东部是地中海,南部是“千渴之国”;但在内部,三国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宗教和共同的历史命运。此外,在自然条件、人口成分、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点。这一切,便把三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反对外来的压迫  相似文献   

2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九百年前,大文豪苏轼,面对三国赤壁鏖兵的战场,写下了这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赤壁怀古》。东坡先生发思古之幽情,思的是“多少豪杰”。特别是对“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倾注了满腔的敬慕之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