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陆为台商提供融资新管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石青 《两岸关系》2005,(10):39-41
9月7日,国台办主任陈云林与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签署了”关于支持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协议内容为:国家开发银行向台商提供专案贷款,首期为时5年,额度为300亿元人民币,以解决大陆台商在内地融资的困难,该项贷款将优先提供给从事基础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台资企业。这是在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国领导人先后公开表示“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去做”后,祖国大陆为台湾同胞所做的又一实事。  相似文献   

2.
前言     
今年是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年。为充分展示广大台商台企在大陆投资兴业的心路历程和发展成果,2017两岸企业家峰会期间,在江苏南京举办了大陆台资企业产品展销会。展销会由台资企业产品展销和大陆台商台企30年发展成就展两部分组成。发展成就展分为"法律保障政策护航""敢为人先努力打拼""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台商之家心系两岸""海阔凭鱼跃:台商故事""逐梦大陆共创未来"6个板块,回顾了台商台企跨越海峡、搭乘大陆经济发展快车、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讲述了台商台企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台商台企在大陆持续发展、两岸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展销会成功举办,受到两岸经济界人士高度关注、两岸媒体广泛报道,产生了积极影响。本刊特选登大陆台商台企30年发展成就展第一板块"法律保障政策护航",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又是一年春光好。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迎来了10岁生日。回顾全国台企联创生、成长的历程,这个大陆台商团体始终不忘初心,热心服务广大台资企业,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台商之家"之誉名副其实。十载筚路蓝缕,十年砥砺奋进。全国台企联既是台商在大陆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茁壮成长中已成为团结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06,(8):10-14
2006年7月1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合作协议》,在五年期内,华夏银行为台资企业意向性提供总额为2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支持和多种金融服务。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华夏银行董事长刘海燕分别致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与华夏银行行长吴建在合作协议上签字。陈云林指出,此次华夏银行与国台办签订《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合作协议》,为台资企业提供专项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是大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支持台资企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积极措施,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凡是涉及到台湾同胞利益…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深耕大陆的台资企业同样受到冲击。为深入贯彻《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11条措施"),克服疫情给台资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抚州市台办系统坚持良好工作作风,创新服务举措,确保政策落地,精准扶持台企,用实际行动坚定了台商台企扎根发展的信心,提振了本地台资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一、坚持高位推动,开启措施落实的"强力引擎"2020年初,  相似文献   

6.
正2月,淮安市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台资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惠台企9条"),创新推出专门针对台企的9条政策"干货",努力降低新冠疫情对台资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帮助台商台企克服困难、共渡难关。当前,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推出的助力台企"11条"和江苏省"惠台企10条""惠台企11条",淮安市各级县区、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联合发动,积极推动"惠台企9条"落地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淮安市县两级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在大陆打拼多年的台商,我看了贵刊3期封面故事《大陆台企如何应对危机》后非常感动。专题选择昆山、北京、深圳作为台企在大陆三大投资地区的代表,同时通过各种不同企业的不同状态全面展示了当下大陆台企的众生相,内容客观,视角独到。一方面,解读大陆台资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又在特定环境中比较具体、深入地展现两岸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8.
<正>岁月更迭,四季轮回。值此2024年新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北京台资企业协会向关心支持我会工作的各界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北京台资企业协会是大陆成立的第一家台资企业协会。30多年来,北京台资企业协会得到国台办、北京市、全国台企联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23年,北京台资企业协会持续以围绕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宗旨,发挥协会凝聚台商台胞的重要作用。承办了中国国际贸易服务交易会台湾形象展,展示两岸融合发展成果,荣获“线下优秀展台”“优秀会议”。助力台商台企积极参与“两区”“三平台”建设,组织参加京津冀等考察调研,帮助台胞台企实现更好发展。组织京台青年环骑大北京以及多场两岸创新创业交流活动,为台青创造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9.
《黄埔》2006,(3)
由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务院台办共同制定的《台资企业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暂行办法》于2005年12月21日公布。《暂行办法》共分七章,对贷款对象、贷款领域、贷款品种和利率、贷款的申请程序和评审办法、信贷合同的签订以及贷款管理等做了具体规定。根据《办法》规定,台商在大陆注册的合作经营企业、合资经营企业、独资经营企业(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经国务院批准的台商投资区以及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可申请贷款。贷款项目涉及农业、能源、交通、电子、原材料等领域,同时也包…  相似文献   

10.
台商融资难在哪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资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两岸金融业关注的热点。那么在两岸银行界未能直接往来的情况下,台商如何融资呢?台商需要何种融资? 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仍以加工出口形态的制造业为主。该类型企业对于融资的需求,主要有长期固定资  相似文献   

11.
正5月15日,在中国大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重启进入复工复产新阶段的关键时刻,由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大经济主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11条"),从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高度,对各级政府机构提出11条助力台企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其传递出的信息也值得高度关注。首先,大陆方面全力支持台商台企在大陆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5)
<正>2月13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上海与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市的60多位台商代表交流座谈。他积极评价广大台商为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为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并表示大陆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为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  相似文献   

13.
广台 《台声》2018,(15)
正7月14日至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一行先后到广西北海、钦州、崇左等市,就台资企业生产经营和"31条惠台措施"落实情况等开展调研。在调研期间,张志军希望台商台企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要舍得投入,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有效治理。促进桂台深入交流全力为台商台企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4.
正淮安,作为全国唯一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已形成了"千家台企落户、千亿产值贡献、千名台商汇聚"的发展格局,是苏北首个台企破千家的地级市。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设立台资项目1275个,总投资181.5亿美元,协议台资93.2亿美元,到账台资58.4亿美元,可以说,台资经济在淮安外向型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台资企业引领的盐化新材料、电子  相似文献   

15.
融资困难是大陆台资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69家珠三角台资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除了企业内部融资外,大陆台资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向台湾、大陆以及第三地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融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台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十分强烈,不同的经营方式,对于台资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的影响也不一样。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多数台资企业倾向于向大陆境外资本市场(尤其是香港资本市场)融资,导致融资渠道的“单一化”。解决大陆台资企业的融资问题,关键在于扩大资金来源,减少和消除融资障碍,使融资渠道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台资企业投资经营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6.
金融合作化解地下金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台商在大陆发展资金短缺,导致绕过两岸监管的非法金融——两岸地下金融逐渐升温。两岸地下金融的规模大、成因复杂、危害大,急待治理。截止到2005年底,大陆已批准台资项目6.7万多个。大多数台商在大陆经营良好,但大量中小台商在大陆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于是,一种绕过两岸监管的非法金融——两岸地下金融逐渐升温,谋求企业发展的大量中小型台资企业开始在台湾金融市场上寻求民间融资借贷,再通过地下金融管道汇进大陆,大量的资金从台湾流向大陆。这种非法地下金融可能冲击两岸的金融秩序,也可能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化解两岸地下金融…  相似文献   

17.
台商建言     
境内补办方便台商分流人才台企欢迎 台胞证遗失后,行动诸多不便,而目前补办时间较长,还需到境外补办,往往会贻误商机,建议政府能否在境内补办,或采取比较简捷方便的办法。青岛台商张女士 建议各级政府举办专门为台资企业输送经营管理高阶主管的培训班,人才来源最好是国家机关分流出来的干部。一方面可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另一方面对企业经营大有裨益;个人收人也会增加;可谓一举三得。才护青岛台商朱先生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咨询电话公安扣留台商应知会台办 台商来大陆投资,对国家政策法律有诸多不明之处,遇有疑难问题,尤其是涉及日常经营操作…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2023,(4):23-25
<正>近年来,青岛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和山东省委有关要求,妥善应对复杂严峻的台海形势和疫情防控双重影响,推动惠台政策落实落地,努力把中央要求、台企期盼、融合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台商台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对台经济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12月,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718个,实际使用台资近61亿美元,其中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台企有147家,正常生产经营的台企有800余家,富士康、台玻等17家台湾百大企业财团和上市公司在青岛投资项目达34个。  相似文献   

19.
<正>30多年来,大陆积极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制定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台商来大陆投资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制度保障。同时,大陆高度重视保护台商合法权益,为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采取积极举措,促进台商投资1出台重大政策  相似文献   

20.
林甦 《两岸关系》2010,(10):33-33
台企富士康向河南、河北等大陆腹地进行的战略转移和产业升级,目前正成为两岸媒体聚焦热点。富士康这个巨型企业的“北上西进”,恰与不少中小台商的转移同步、同向。所不同的是,这些台商选择转移的契机是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订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