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悦悦"事件宣判后,人们视线又重新回到事件之中。道德问题再次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对当前社会的道德缺失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文章以该事件为例,从个体德性的缺失、公共道德的缺陷以及文化、制度等方面论述了道德缺失产生的原因,并相应地从道德教育、法律建设、文化整合、制度完善方面对如何加强我国公民的整体道德素质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道德回报是道德践行中的赏善罚恶现象.道德回报的实践在我国原始社会就有了萌芽,中国传统道德回报思想主要体现为"德得相通"、"德福一致"、"受恩必报",传统社会十分重视道德回报对社会道德的调节功能.中国传统道德回报实践和道德回报思想给现代社会带来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转型促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立足于我国的道德现状,分析了当前社会道德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重建社会道德的基本途径,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前,道德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约束力呈弱化趋势,社会生活中许多消极现象的产生与此密切相关。在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的今天,即在强化法律法规对人的行为的调控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在社会生活当中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危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看,社会道德从理论规范转化为社会实践存在着一个完整的认识运行系统,一旦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中断就会出现问题,这正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产生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所在。因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取针对性的对策,通过影响和作用于系统的"三大要素",使其相互紧密衔接,促使道德系统良性运转,进而逐步解决社会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6.
郭鹏超 《学理论》2010,(14):217-218
网络的广泛应用在给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显得尤为严重,这同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文章列举了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并在探究了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缘由的基础上,从高校学生自身和高校德育工作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解决好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和谐的发展又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性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性状态,应该是基于利己利他双重人性、具有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奉行互利主义行为准则的"道德经济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要弘扬互利主义精神,塑造"互利性"人格;加强社会规则建设,培育道德理性;彰显和促进社会主体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8.
<正>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速度加快。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之间"相互适应"问题日渐突出,社会信任与个体的道德诚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话题。人们长久以来普遍相信的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社会道德进步的观念受到怀疑,似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空虚相携而来,经济增长的加快与社会信任及道德诚信的衰落相互交织。如何从理论上梳理、认知、评判  相似文献   

9.
试论次道德的正确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善和恶的两极中进行道德思维,殊不知,善中可能带有某种程度的恶,恶中也许有某种程度的善.次道德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我们不能不面对的道德问题.辩证看待、适度肯定和正确引导次道德将会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道德领域存在的紊乱乃至危机,使中国现代化建设及其长远发展,因缺乏精神动力,而面临着挑战。"以德治国"作为中国的"现代性谋划",是对现代化总体目标的把握,是对社会发展的终极关怀。贯彻和落实这一治国育人的社会系统工程,将为中国道德现代化建设提供核心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红英 《学理论》2009,(14):161-164
网络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道德问题。由于网络社会中难以形成道德他律,网民的道德行为主要靠个人的道德自律来维系。道德自律精神是解决网络道德失范的最佳手段之一。笔者认为要从确立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地位,调整和充实高校德育内容,加强网络法制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引导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进行“慎独”教育,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转变,进入了"后道德社会",其伦理观表现为道德约束力减弱、权利无限扩大和自我奉献精神失去的"无痛伦理观"。当今大学生受社会的影响,道德责任感开始缺失。我们应当从道德责任回归的应然性与必然性出发,采取必要措施,不断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提高,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个别人的道德滑坡现象,据此有人得出了整个社会道德退步了的错误结论。但是如果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衡量社会道德进步与否的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道德的巨大进步,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并存。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6)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语言越来越多地被加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一些消极的现象也在随之产生——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语言暴力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现象问题,而是一个牵涉社会道德的重要问题。将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网络语言暴力问题,揭示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希望为杜绝网络语言暴力,打造和谐网络环境做出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中,理性与道德的关系被又一次推向历史前台。本文从韦伯的"合理性"判断出发,探讨了理性与道德的复杂关系。理性作为一个多向度的概念,道德曾经是"实质合理性"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式合理性的膨胀,理性逐渐流于形式而疏远于道德,其内涵缩小为以利己为中心的经济理性。这一转变导致了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道德沦丧的社会问题,然而,由于信息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日益壮大的"道德技术"却使理性与道德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相似文献   

16.
当下公民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道德人格的缺失。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建构"道德主体"制度体系的设想,认为道德主体是社会主体在道德建设领域的体现,道德主体制度建构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和政治问题。道德选择权是一种保障公民参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法律权利,是道德主体地位的基本权利表现。道德选择权的制度建构实现了道德建设的法律制度支撑,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的互动与协调发展,展现了道德建设"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具体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从道德维度看,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明大德"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友善",从道德维度分析,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守公德"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从道德维度看,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守私德"的道德要求。其中,"友善"既关乎"公德",也关乎"私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既统一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也统一于新时代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故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加强新时代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的道德呈现"滑坡"或"失范"的态势,已经引起了大众的普遍焦虑。"我们的中国怎么了?""中国人的良知去了哪里?""人们心底的善念该如何守护?"从当今中国缺失道德的现象入手,提出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底线道德"原则;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民众道德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的经济性、信息性、规则性给当前社会道德建设带来新的矛盾和挑战,在市场经济下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必须弘扬传统道德精神,融汇和吸收人类一切的优秀道德精神,加强道德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刘煜 《理论与改革》2014,(2):132-135
当前社会是个异质多元型社会,利益关系和道德观念复杂多变,利益关系的道德调节已经进入转型和调整时期。利益兼顾是当前多元社会道德建设中内涵丰富而又具有共识性的指导原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功利论、道义论、公平正义等道德原则的精神实质,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领域"实然"与"应然"的和谐统一。利益兼顾,能有效的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提供有效的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