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性金融危机、能源之争、极端气候变化引发的环境危机让中国重新审视未来发展之路.中国必须加快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基于"3E"(能源安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2.
内需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中国所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内外阻力,付出越来越高昂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成本。中国要保持经济的长期快速健康增长,就必须改变当前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的增长动力由过多依赖出口转移到内需、出口、投资“三驾马车”上来,尤其要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商贸出口的重要"桥头堡",缅甸是我国重要的西南邻邦之一。新时期,缅甸的稳定与发展事关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和主权安全,缅甸的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具有巨大的互补优势,而且缅甸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对中国起着支持与配合作用。但是由于印度、美国因素的影响以及缅甸国内形势的发展,中国要实现在缅甸的战略利益将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与当前我国经济的八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平华 《理论前沿》2001,(19):23-2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我们认识当前我国经济的主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有八大主题,它们是推动经济增长、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对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推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印度两个大国的发展道路具有许多相似性,两个大国在过去近30年和20年的快速发展,双双跻身"金砖四国",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世纪中叶,欧盟、中国、美国、印度将成为全球前四大经济体,东方新兴市场成为全球经济引擎,全球经济秩序将发生很大变化.走向崛起的中国面对印度的赶超,也需要学习借鉴邻国印度的某些经验.但中国、印度真正成为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在相互学习实践中把城乡统筹、社会公正、生态文明、政府改革四大战略问题解决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扬弃自己的比较劣势.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纲领.统一战线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机遇挑战,也承担着重大战略任务和使命要求.统一战线要对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早作出战略谋划,形成"理、利、文、法、情"五位一体统战工作方法论.五位一体统战工作方法论体现了人心与文化、经济与政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辩证思维,融和谐统战、经济统战、法理统战、文化统战于一体,彰显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智慧.要全面构建五位一体统战工作格局和机制,建立和完善职能明确、优势互补、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谋划发展机制、分工协作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共享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美国竞争对手形成了威胁,因此美国厂商想方设法利用"337条款"投诉中国企业,以期阻挡中国产品进入市场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了抵制中国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扩大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美国逐渐加大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货物进行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调查力度.如何应对337调查,成为中国对美出口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必修课.通过对中美贸易中以"337条款"为代表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的背景和现状的分析,以期认识和探究现阶段相关法律及手段对中国带来的影响,并寻求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持续了20多年的"中国奇迹"式的经济增长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以往的高资本消耗加大规模劳动投入加低技术进步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陷阱.摒弃旧的增长模式,通过创新延续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唯一可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下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出口作为制度变量分析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出口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同时发现改革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作用,中国制度变迁是渐进性的,中国经济增长仍以要素投入为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印度经济高速发展,逐渐确立起其大国的地位。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能源短缺特别是石油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并大量依赖进口。印度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为了实现其多元化能源外交战略,印度将其目光投向非洲,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非洲的联系,促进石油贸易。分析印度在非洲的能源战略,可以为中国在非洲的能源战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