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铁梅  李忠亮 《求知》2020,(5):44-47
当今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很多选择走西方式民主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普遍陷入民主化困境中而不能自拔,在西方式民主话语日渐式微的同时,植根于中国大地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与理论却取得了重大成功。树立中国民主的"多维自信",建构中国民主理论的话语体系,是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需要,也为人类社会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民主政治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面对民主大势,既不能全盘接受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也不能无视当代民主化的基本走向,应该着力构建立足于中国实际的人类政治视野,积极探索民主政治的当代中国路径.民主政治需要文化依托,脱离文化的政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必须以儒家传统为先在基础,汲取幽暗意识的因素,积极促进两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孙明奇 《求知》2010,(9):9-11
<正>席卷世界的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使西方民主模式成为普遍追求,民主第三波波涛汹涌。但潮起潮落,进入新世纪,民主化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纵观世界的民主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在发展中国家民主化的过程中,民主的实践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因此,对民主化的思潮有必要进行反思,这对在我国如何推进民主进程会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民主化成为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战后西方学界兴起的行为主义革命相同步,关于民主测量与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也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囿于行为主义本身的理论缺陷与西方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在民主测量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却掩盖不了其打着科学的幌子垄断国际民主话语权乃至对外输出民主的本质。无论是从概念、方法论等理论角度,还是从冷战结束后国际民主化的实践角度来看,当今西方民主测量都面临难以克服的理论迷思和现实困境。对此,我们不仅要认清西方民主测量的实质与目的,而且还应将国际局势变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国际民主议程的转向,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民主化成为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战后西方学界兴起的行为主义革命相同步,关于民主测量与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也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囿于行为主义本身的理论缺陷与西方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在民主测量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却掩盖不了其打着科学的幌子垄断国际民主话语权乃至对外输出民主的本质。无论是从概念、方法论等理论角度,还是从冷战结束后国际民主化的实践角度来看,当今西方民主测量都面临难以克服的理论迷思和现实困境。对此,我们不仅要认清西方民主测量的实质与目的,而且还应将国际局势变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国际民主议程的转向,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文明的基本理论框架出发,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民主化模式与的利弊得失,并从民主的制度化和民主文化的培养两个方面指出了中国民主化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将我国的改革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民主政治建设更是政治改革的题中之意,但我们不得不警惕的是泛民主化的思想正在民众中广泛传播。泛民主化首先对于民主的认识比较狭隘,其次认为中国所有的现实问题都能通过民主机制来解决,最后认为民主化的发展模式只有西方的一种。这种趋势是十分危险,并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显现出来,导致这些国家民主品质的低下,甚至国家的动乱。因此在民主政治建设中,要抵制泛民主化,选择好民主政治建设的条件、过程、路径、次序、时机和策略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形势下,西方某些国家加紧在全球范围内"推销民主",大搞"民主输出"和"民主改造"。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民主化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误区,有的甚至陷入了政治衰退的陷阱。面对境内外形形色色的民主政治思潮的影响,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民主发展观,谋求科学的政治发展,坚定信心,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一书中提出了三波民主化浪潮理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肇始于1974年的南欧,这次浪潮是内外因作用以及全球化趋势合力的结果,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双重的。无论是亨廷顿的"三波世界民主化浪潮",还是自2011年初延续至今的"阿拉伯之春",都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起主要作用,外部因素只不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启示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关键是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解决集中性的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发展;强化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遏制腐败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0.
郑永年 《党政论坛》2008,(12):24-24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面临来自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世界的软性压力。西方对中国的担忧,与其说是中国的不变化,倒不如说是中国内政外交方面行为模式的逐渐成型。以往,在西方之外的国家和西方的关系只有两个模式,要不是自我孤立或者被西方孤立,要不就是依附于西方。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依附于美国和西方而得以发展,尤其在拉丁美洲,那里的。  相似文献   

11.
要客观评估英国脱欧给中国带来的风险,除了经济因素外,应从国际战略角度去重新审视。英国脱欧加剧了欧盟内部原本就已失衡的权力结构,一个德国主导下的欧洲正在形成,"德国的欧洲"将考验中国的对欧战略。英国脱欧之后,要警惕欧盟衰落和不自信的国际政治后果。一个失去自信、在对外经济中走向封闭、在战略上加速倒向美国的欧洲,是中国不愿看到的,中国需要一个繁荣而自信的欧洲。欧盟成员国的结构性改革能否向前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能否继续走向深入,这两个因素是观察和衡量欧盟发展前景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2.
当代我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定位可以通过稳定性、结构专业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等方面来考虑 ,目标主要是指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大政治结构的专业化建设、建设高度法治国家与实现政治民主化。政治发展的目标通过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获得实现 ,其实现的社会条件是市民社会的成熟、中介组织的健全和公民精神人格的形成。民主与民主化的路径成为政治发展的路途的主要指向。重新确定政府、党团与民众的制度化关系 ,实现宪政、党内民主与基层民主三维互动是民主化道路研究可以参考的一种分析思路。开放体制的能否形成标志着宏观领域改革能否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政治精英内部平等的态度、同情的了解、渐进政治的原则与和平地处理冲突则是民主化和政治转型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要走民主政治之路,前一件事取得了成功,后一件事却没有完成。民主政治要全面实行和推进,主要在于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执政者和执政党的民主实践意愿和决心,一个是经济市场化作为民主政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这两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都是欠缺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走向民主政治的进程中,执政者及执政党与市场化经济、政治民主化之间的发展都不是均衡的,形成民主政治发展的五种走向模式。当代中国发展民主政治应实行第五种模式,即在先推进经济市场化的情况下,适时跟进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政治民主化。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现,要依靠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现在应首先着手启动县级以下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政治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持续性、渐进性、多元性、自主性和务实性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民主化浪潮的冲击是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外部动力因素。在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内部动力因素中,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动力因素,"新加坡式民主"框架的确立与发展是政治动力因素,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动力因素,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民众民主参与意识的提高是社会动力因素,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等领导人对新加坡政治发展的推动则是个人动力因素。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各个动力因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只有对各个动力因素进行有效整合和协调,才能推动新加坡政治发展动力机制的良性运行,进而促进"新加坡式民主"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模式可以描述为"外诱--模仿型".与西方发达国家"内激--内生型"的发展模式不一样,同时,它身上有更多的工具色彩.这使得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有两个主要的参照资源,即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安排和中国本土的政治制度安排.其错位体现为既有忽略国情而盲目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安排,又有以国情为理由而过分迁就现实.为此,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发展遇到的困境主要是:当代中国民主化过程与公务员制度化过程重叠,后官僚制国际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影响,过去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包袱和当代中国的动力困境等.  相似文献   

16.
对民主化转型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对民主化转型经济成本的研究也初露端倪.民主化转型的经济成本是由威权体制均衡状态向民主体制均衡状态过渡产生的非均衡而造成的交易费用、机会成本和效率损失.然而,民主化转型的经济成本由谁来承担?按照什么样的原则和方式进行分摊?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提问,由此衍生出二者的两个线性关联关系:一是民主化转型经济成本分摊的公正性与有效性是民主巩固的必要条件;二是民主化转型经济成本在社会各利益阶层中分摊不均,既会导致政治冷漠,也会产生政治抗争,如果进一步激化,则不利于民主巩固.韩国民主化转型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分摊策略体现了公正性、有效性与合理性,促成了民主化的成功转型和之后的民主巩固,是对这两个线性关联关系的实践印证.  相似文献   

17.
作为构建20世纪西方民主理论的一个主要建筑师,萨托利对民主的思考源于其对法西斯主义的痛恨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抗拒,对美式自由主义民主的向往与捍卫,以及对意大利政治学和政治民主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在研究温岭的"民主恳谈会"时都使用了民主的定语.总体上可以把此前的研究概括为三种视角:民主的治理视角、民主的参与视角和民主的制度视角.试图提出一种民主的工具视角来概括"民主恳谈会"的长时段发展,并且通过对民主工具的各种比较,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上阐发"民主恳谈会"的发展机理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提出,现有三种视角所概括的"民主恳谈"的时空范围都非常有限,都没有讨论到选举与民主的内在关系.一种新的民主工具视角既可以在更大的时空范围之内观察"民主恳谈"活动的发展,又可以在一种新的视角下提炼民主化道路的差异.在这种新的视角下,民主是由包括选举在内的一系列工具的复杂组合;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各种工具的开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特定国家在特定发展阶段上的民主化路径与方式.作为一种民主工具的"民主恳谈"活动,虽然是基层党务官员为了提高执政能力而使用的一种工具,但是这种工具的开发也有利于在特定时空范围内激发出其他的民主工具.  相似文献   

19.
民主问题一直是文明人类的神经兴奋点之一。民主的含义广泛,但从大的方面分类,可将其概括为两层:一是指政治含义,即国体或政体;二是指社会的组织方法和作法。在阶级社会和存在着阶级的社会,民主的第一层  相似文献   

20.
政策终结作为政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议程的建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政策系统的自组织特性、政治价值的导向以及财政困难、政治价值的导向等政策系统内部的因素之外,政策系统外部的诸如政策促进者、社会舆论、政策监控、政策评估、触发机制等因素同样能够引发政策终结。显然,深刻把握政策终结的外部诱发因素,结合内部因素的相关研究,对政策终结议程的设立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