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刘武俊 《政策》2005,(12):50-51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将从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我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 轨道,是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期《政策聚焦》栏目特组织一组稿 件,系统阐述了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内容,以期帮助各地把学习领会、贯彻实施 公务员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将从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我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 轨道,是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期《政策聚焦》栏目特组织一组稿 件,系统阐述了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内容,以期帮助各地把学习领会、贯彻实施 公务员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政策》2005,(12):52-54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将从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我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 轨道,是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期《政策聚焦》栏目特组织一组稿 件,系统阐述了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内容,以期帮助各地把学习领会、贯彻实施 公务员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张兆本 《政策》2005,(12):47-50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将从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是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期《政策聚焦》栏目特组织一组稿件.系统阐述了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内容.以期帮助各地把学习领会、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前后历时5年、易稿20余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几经砥砺,于2005年4月27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顺利通过,将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回首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历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酝酿,至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公务员制度初具雏形,到现在《公务员法》正式出台,时光已然走过12载。《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它的问世,不仅填补了立法空白,更重要的是使政治体制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产生了实质性飞跃,被认为是干部人事管理法制化的里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管理进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它对推进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吸收凝聚高素质人才,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武器;对提高广大公务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法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制度设计理念是全新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效能的理念。在这种制度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公务员法》的制度设计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更加突出了法制化与科学化的管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将法律责任作为单章设立。为深化对公务员法律责任制度的理解,现结合法律责任一章起草中的有关问题整理归纳成文,以供参考。一、专章设立公务员法法律责任的目的所在任何法律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行为,公务员法法律责任作为公务员法实施的保障机制,它的创设和实现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一)保障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实现公务员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是指公务员或者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因违反公务员法规定权利义务而必须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公务员权利义务是国…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是我国50多年来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它的制定和颁布是我国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是干部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为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务员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务员法作为中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有利于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该法的颁布与实施填补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空白,这对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一各国公务员制度发展所奠定的基…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第四条规定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即“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相似文献   

12.
历时5年,前后修改14稿的公务员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通过,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公务员法凝结了我国11年来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经验,借鉴了国外公务员管理的做法,对规范公务员管理,保障公务员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  相似文献   

13.
赵建立  崔萍 《前沿》2006,(1):87-89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该法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届时《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将废止。这是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它的制订颁布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干部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里程碑。本文将通过《国家公务员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对比,对新的《国家公务员法》的特点作几点解析。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管理立法的重大发展。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通知》,要求准确、熟练掌握法律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规定。这里,就学习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公务员法与条例的一些比较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处分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行为的重要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配套法规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自去年颁布实施以来,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已经显示出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10,(8):61-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从此我国公务员管理迈人法制化轨道新阶段。公务员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随着该法的贯彻实施和配套立法等项工作的推进,我国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速。  相似文献   

17.
从1993年8月国务院正式签发《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开始,我国在推进公务员制度的十多年里,可谓一路风雨,褒贬同在。我们的公务员队伍建设在行政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其中也出现了不少优秀公务员及依法行政的典型案例,但“公务员”一词常常还是被公众将其与官僚、散漫、效率低下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今年年初公务员法的实施,能否使未来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在法制轨道上更平稳地运行,人们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06年1 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国家人事制度管理法制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将在我国人事改革和人事发展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公务员法》产生背景 (一)中国《公务员法》的由来从1949年至1980年,我国的人事管理一直沿袭民主革命时期建立的干部制度。1980年,邓小平提出,要“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1984年下半年, 中央将干部立法工作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务员法的制度创新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确立了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凸显了制度创新的成果,对保障公务员的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此法在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公务员的监督制约机制、公务员的权利保障,以及公务员的职位分类等方面,尚有不完善之处,需要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建立公务员保险制度”的内容,为我国现行公务员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作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务员保险制度还存在种种问题,应在公务员保险制度的法制化进程中加强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