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历了近年来外汇市场的大起大落之后,官方于去年1月1日实施了新的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外汇管理向市场化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目前,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市场供需趋于平衡,新的汇率制度正逐步建立,这表明中国的外汇市场正走向成熟。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权威人士指出,海内外人士关心的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最后期限将可能在2000年前。但从目前中国大陆实际情况看,条件还不够成熟,主要是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汇率制度;国际清算手段和国际支付能力还不够充足;宏观调控机制也不十分完善;企业机制的转换和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需要一段时间。故此,近期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行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有条件的可兑换。企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安排是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基础上将两种汇率并轨后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同时实施强制性的结汇售汇制度。现行人民币外汇管理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建立的,但是,这种汇率制度也存在它自身的弊端。目前,当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央行宣布加息、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入、美元持续走低时,人民币面临空前的升值压力,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的“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的要求,国务院决定:1.从今年1月1日起,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统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4.
从今年年初开始,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结合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一外汇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中国制定了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和配套的具体实施办法及操作规则。 半年时间已过,实施情况怎么样了呢? 第一,实现了人民币外汇牌价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中,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汇率水平的主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加权平均价,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交易的中间价,并参照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同时公布人民币对其它主要货币的汇率。人民币汇率每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公布。一切贸易、非贸易和资本项目的交易都按照这个汇率计算。各外汇指定银行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为依据,在规定的浮动幅度范围内自行挂牌,对客户买卖外汇。新的汇率制度实施后,从今年1月初到现在,汇率保持在100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市场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它表明中国实  相似文献   

5.
陈铭 《瞭望》1993,(28)
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的人民币汇率急剧波动,引起了海内外经济界的严重关注。结合近来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不难看出,这里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美元价格急剧上升前一段,人民币官方汇率维持在1美元兑5.75元人民币水平上,而外汇调剂价  相似文献   

6.
林毅夫 《民主》2005,(9):10-11
7月21日。政府实行新的汇率政策,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8.27元升到8.11元,升值2%,幅度很小;一方面“恢复”有管理的浮动制度并“参考”而不是“钉住”一篮子货币。这次汇率政策改革是否能够达到政府所期望的目的,即人民币汇率不再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历经数次调整,每一次的调整都有其特定的背景与原因,本文沿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之路,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外汇管理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持本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及汇率的稳定,保障本国经济的发展,指定或授权某一部门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对在其国境内和管辖范围内的本国和外国机关、企业、团体、个人的外汇买卖、外汇收付、外汇借贷、国际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管制。  相似文献   

9.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高效配合。实践证明,现阶段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是科学合理的。由于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明显,外部溢出效应纵横交错,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效力面临新的挑战,不确定性加大。人民币加入SDR后,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官方施压、投机攻击屡见不鲜。为了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在国际金融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我国应该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以中美政策协调为重点,加大对人民币利率的微调和预调管理,避免短期资本异常流出,减轻美元加息政策的负面影响。通过差异化政策,积极应对美国的特别301调查,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以汇率为抓手进行多层次协调,构建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外汇市场,将离岸人民币市场纳入货币政策范畴,加强对汇率的预期管理。  相似文献   

10.
国家外汇政策调整对保税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呈蔓延和扩大的态势,危机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从外汇管理的角度看,明显的特征是去年上半年出现了外汇资金外流严重的情况。为了保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效防范涉外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的金融、经济安全,保障国家的利益。1998年9月份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外汇管理调整政策。这次外汇政策调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保税区的、主要是:在保税区可以用外币计价结算。外汇账户管理与区外一致。结汇要审批。购汇原则上不允许。付汇…  相似文献   

11.
一、1995年汇率走势1994年,我国实行了汇率并轨,取消了原来的多重汇率,建立了由市场决定汇率的机制。这次汇率改革是非常成功的。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并保持在合理水平上,有利于进出口平衡和利用外资。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比值稳中有升,年初是1$=8.7元人民币,年末是1$=8.4元;进出口贸易扭转了1993年逆差122亿美元的局面,实现了顺差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8亿美元,加上部分企业为了得到汇率并轨的好处,而把1993年的部分收汇推迟到1994年结汇等因素,1994年我国外汇结存超过500亿美元,为今年的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打…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2日上午,泰国政府突然宣布,泰国决定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包括:取消原有的主要与美元挂钩的钉住汇率制度;实行轰株汇率市场浮动制,泰国中央银行根据情况负责干预外汇市场,以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由中央银行定期公布参考汇率等。秦铁浮动汇率制宣布的当天,秦铁就贬值近20%,泰国金融危机终于表面化。一、泰国金融危机的产生和传播泰国金融危机迅速波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形成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见下表)。泰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回。内部原因主要有:1.经常项目赤字恶化。近几年,…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1月1日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收效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经过一年的运行实践,我国经济生活中却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现象:一方面人民币对内贬值,通货膨胀持续恶化。据测算1994年国内消费物价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涨幅分别高达23%和20%。前不久,中央银行又公布了1995年1月份人民币三年定期储蓄保值贴补率为9.84%,这是自1994年3月恢复保值贴补以来的最高点。另一方面,人民币汇价却在持续上升,1994年l—3月过渡期内人民币汇率徘徊在1美元兑8.700元人民币的水平上,进入4月份,银行结售汇制实施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人民…  相似文献   

14.
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明 《理论导刊》2004,(7):15-17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对资本项目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东南亚国家的教训告诉我们,目前将资本管制作为一种次优的制度安排十分必要。但是必须看到,在金融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当效率的要求使得世界各国趋向于资本完全流动时,试图依靠资本管制来实现货币政策自主性与汇率稳定的组合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在不能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性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由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演进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机制,要经历一个从计划单一汇率——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双重汇率——有控制的市场单一汇率的发展过程。1993年将改额度管理为现汇管理,1994年将实行双重汇率合一,然后,将进行一次货币改革,我国最终将实行可兑换的货币制度。 人民币汇率水平,按牌价计算,14年来从1美元=1.7元,贬值到5.8元,贬值235%;按调剂汇率计算,贬值到1993年1月份的8元,贬值370%;今后还会继续贬值。 企业在此条件下,要加强汇率研究,促进外贸,  相似文献   

16.
王楠  蔡晓辉 《学理论》2012,(20):143-144
"蒙代尔三角"表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的目标,三者只能取其二。从"蒙代尔三角"的视角,通过对我国外汇相关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分析,得出我国应在未来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与资本自由流动的目标组合;我国可由汇率目标区制度逐步过渡到完全汇率浮动制度。  相似文献   

17.
汇改一年的实践表明,成绩超过了预期,影响超出了汇改本身一年前的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体制实行改革,从过去的事实上盯住美元汇率体制转变到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的人民币汇率体制。这次调整被国内外经济金融界广泛认为是中国货币汇率政策体制的一个重大改革,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更多地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12年4月16日实施更有弹性的汇率机制改革之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对促进外资流入具有更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尤其是201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适度扩大,更加体现了人民币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决定基础的汇率形成机制,符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改革需要。本文试图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尝试分析2012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对FDI的流入带来的影响程度,并通过ADF单位根等检验方法验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FDI流入影响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9.
汇率的价格传递是汇率与其经济影响的一个重要中问环节.汇率变动对经济影响的大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汇率传递的弹性和速度.汇率传递对汇率制度的选择、外部失衡的调整、货币政策、宏观冲击的国际传导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汇率传递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以及人民币汇率传递研究等三个方面的前沿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8月11日至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调整,三天共贬值4.66%,引发市场震动和各界广泛关注。表面看来,这几乎是一场相当完美的人民币汇率主动调整,各界对此不乏溢美之辞。甚至连IMF也表示欢迎人民币汇率近期的改革,美国政府也认为这是向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第一步。随着时间推移,这次策略调整的经济社会后果将逐步显现,在新的经济情境下,人民币汇率将继续面临重大压力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