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信息网络化作为与经济全球化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之一,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其发展驶入快车道,趋势日益凸显。所谓信息网络化,就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现代通讯为基础设施,依托互联网这一高科技手段,缔造出一个“虚拟世界”,从而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种趋势。信息网络化,为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一个拟象丛生的虚拟世界,它不仅加剧了现代世界的符号化和象征化的过程,而且也模糊了传统意义上人们所熟悉的相对明确的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区隔,从而放大了现代性的后果及其未可预见的效应。在信息网络化面前,人类不得不面临新的选择。中国共…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作为当前的热点议题,代表了人类社会信息化、虚拟化发展的新趋势。元宇宙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超越“洞穴寓言”创造了可能,通过时空的数字化模拟,打破现实世界符号化带来的桎梏,实现虚拟世界的真实化,进而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但这种看似超越现实的非现实存在始终无法摆脱时间的物理规制、资本的异化控制以及来自虚拟与现实的双向束缚,会造成主体身份、结构、价值等方面的倒置,对现实生活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厘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边界、增加对人与技术关系的反身性讨论、重塑现实主体与虚拟社区的相处方式来引导主体的存在回归,是推动元宇宙良性发展的伦理前提。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虚拟世界的出现,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这是我们时代所发生的巨大的历史性转换。虚拟世界创造了人格塑造新的“生态环境”,新的人格特征在网络化的虚拟世界中得以充分体现。在虚拟世界,自由、独立、创新、宽容、自我实现成为更重要的人格特征。由于虚拟与现实的背离与冲突,使得虚拟世界给人格塑造带来了一些消极作用,对它们的归纳、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失控是道德失范的新现象,其主要表现是:漫骂与攻击行为、撒谎与欺诈行为、侵犯与破坏行为、色情与暴力行为等;其根源是虚拟世界中他律机制的丧失、自律机制的缺失以及虚拟世界道德现象与现实世界道德现象的根本区别;其最大危害是网民在现实世界移植虚拟世界养成的习性、实施虚拟世界中的未竟之事等。要规范虚拟世界道德,在现实世界中必须强化对虚拟世界的管理、立法,提高公民素质,提高广大网民对网络、对虚拟世界的理性认识,还要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并特别关注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积极的网络观念。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信息技术时代,人类所面对的是一个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共存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人类面临着虚拟与现实这一人类生存的二重性矛盾,尤其是围绕着虚拟生存,存在着虚实之间的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的多重矛盾难题。  相似文献   

6.
虚拟技术的出现二重化了现实世界,使其分化为真实的现实世界和虚拟的现实世界,与之相适应,现实世界的主、客体及其关系也被二重化了。然而,虚拟世界无非是对真实世界的虚拟化,虚拟世界中的主、客体及其关系无非是真实世界中的主、客体及其关系在虚拟世界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因特网技术层面上的开放性、平行性、兼容性决定和保证了它的自由、平等、兼容的精神,而因特网的开放性决定了信息共享是不可或缺的精神。以数字为基质的电子媒介和以电脑网络为标志的科学技术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物理世界之外构筑起一个另类空间——网络世界(或虚拟世界)。在这个新的世界中,因特网自身的性质和特征决定着它具有程度有别于我们现实世界的基本精神,实行着与现实世界有差别的“游戏规则”.自由、平等、兼容与共享就是网络世界的基本精神和准则。  相似文献   

8.
当今科技迅速发展促进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它的产生与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使人类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它不仅拓展了人类生存的空间,而且深刻变革着人类的存在方式。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人类存在方式的变革引发了人类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引起了人类世界图景、实践方式以及认识方式的变革,这些变革在为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使人类过度依赖于人工智能的技术而产生了新的异化问题,有些学者对于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产生了焦虑和恐慌情绪。本文着眼人工智能带来的人类存在方式的变革进行哲学思考和探索。首先,阐释人工智能的特性,揭示其与人类存在方式的关系。其次,重点从人的世界图景、实践方式以及认识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人工智能对人类存在方式变革的表现。最后,从哲学视角辩证分析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存在方式变革的利与弊,从而为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克服异化问题,进而为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的进步衍生出了具有双重属性的网络虚拟空间。虚拟空间通过将个体符号化、内容关系化实现对于现实世界近似逼真的模拟,使个体获得近似乃至超越现实世界的体验。虚拟环境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精神栖息之所"却导致了个体身份与集体身份的分离,消解着原有的集体观念,在虚拟世界中原有的严密组织集体观念被松散的虚拟部落集体观念逐步取代,组织观念受到了网络叙事方式的挑战,网民对自我身份归属观念进行着新的建构。这一变化冲击了个体原属的传统文化形态,丰富了网络亚文化的内涵,同时激发了网络主体的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0.
信息网络化是20世纪末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最显著的变化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信息网络风暴正在席卷着世界的各个地方和角落,连接起一个无边无际的新的“虚拟世界”,它改变着世界各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影响着冷战后的新世纪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国家力量的重新组合,以及一系列新的国际社会制度与规则的形成。把信息网络化趋势的迅速发展置于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观察,则可以发现,信息网络技术对一国的政策、政党、政体、政府的影响不可谓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