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防止和遏制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措施的不断落实,明目张胆的买官卖官难度和风险加大,买官卖官的手段也有了新的变化。研究买官卖官新特点,正确选择遏制买官卖官行为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买官卖官这一封建社会官场上的丑恶现象,在今天一些地方又有所抬头,在有些部门和单位买官卖官甚至发展到了猖獗的程度,近几年全国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买官卖官案件可谓多矣,信手拈来几则:  相似文献   

3.
买官者得手以后,免不了要通过腐败“回收成本”“,买官卖官”从一种偶然交易逐步演变为标准化交易的市场,最终形成了“卖官腐败链”  相似文献   

4.
薛锋 《中国人大》2010,(15):47-47
民国时期,中国政坛官场风气的丑陋与恶劣是史上有名的,因清末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使得人们仕途进取机会越来越少,于是买官卖官便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那么,在民国时期究竟有多少人是通过买官卖官方式得到官位的呢?这恐怕是连蒋介石本人也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了,但想来老蒋也可能不得不承认买官卖官是民国政坛的一大痼疾,想从根本上予以根除似乎比登天揽月还要难!  相似文献   

5.
我市已出台五条措施坚决惩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卖官”者将严肃查处,“买官”者则将一律免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钟旭秋说,当前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大多做得很好,但有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和现象。为此,市委组织部出台了五项措施,严杀“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歪风。凡“跑官要官”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提拔,情节严重的将进行组织处理;坚决  相似文献   

6.
报刊时有披露买卖“乌妙帽”的丑闻,但只见抨击卖官者的腐败嘴脸,却没有鞭挞买官者丑恶心态的文章。原河南巩义市委书记杨振海以2.5万元的贿金,将市物资局副局长的宝座售出,买官人只用了“魏某”代之。原江西省广丰县委书记郑元盛卖官收入16  相似文献   

7.
近日,中组部通报了4起领导干部受贿“卖官”案,涉嫌行贿者达168人,足见“买官”者众。因此,惩治“卖官”者,不能放过“买官”人。买卖双方共同构成了“乌纱市场”,受贿、行贿都是犯罪。“卖官”者是败类已成定论,“买官”者是些什么人呢?至少心术不正。能够用钱买官者,必把做官与发财联系在一起,投入就要产出,买了官再去赚钱,这是他们的逻辑。这种人即使小有才干也不会用到正途上去,或许越有才干越危险,干起坏事尤甚。更有那平庸无能之辈,本就不是做官的材料,只能靠钱铺路,一旦做官,非但不干事,还要坏事。可以说,凡“买官”者都不配做官,起…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栾川县原县委书记张献会在收受下属贿赂买官卖官的同时,也如法炮制准备买官,不料却遇上了骗子,不仅60万元被骗,升迁无望,还东窗事发,被押上审判台,徒留笑柄。  相似文献   

9.
据权威部门透露,近三年来,在全国立案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五成以上的大案,三成以上既是大案又是要案的案件,都与组织人事工作违纪、违法行使权力有关。一些具有组织人事工作权力的职能部门领导者与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买官、卖官的犯罪行为,危害十分严重,应当引起高度警惕。组织人事工作职务犯罪是典型的吏治腐败,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买官卖官。与其他职务犯罪行为相比,买官卖官具有  相似文献   

10.
事件     
中国严处“买官卖官”优化换届环境。今年1月23日,中纪委和中组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四川、黑龙江、山西、云南、河北等地发生的六起“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典型案件,这是中纪委、中组部历史上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时隔半年后,中纪委和中组部于7月19日再次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原陕西省商州区区委书记张改萍“买官卖官”等七起案件的查处情况。中纪委和中组部两次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典型案件,这在我党的执政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举动。中央纪委副书记刘锡荣在发布会上强调,…  相似文献   

11.
书记与县长权力最大的不同是书记享有人事权,因此许多书记“犯事儿”就是犯在买官卖官上  相似文献   

12.
“买官卖官”等职务犯罪的严重存在,促使我们有必要反思刑法关于职务犯罪数额标准不断提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有钱能使鬼推磨”,在旧中国,人们这样形容金钱的魔力。在反腐败战鼓擂响的今天,金钱的魔力体现在政治舞台上,则是买官卖官  相似文献   

14.
6月30日,《新华日报》发布简要消息:经中共中央批准,免去徐国健的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委员职务。此时,关于徐国健因买官卖官被“双规”的消息已传开。  相似文献   

15.
封建社会残留下来的卖官鬻爵的丑恶现象,在中华大地早已被彻底根除。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一销声匿迹半个世纪的丑恶现象又沉浑泛起。官场待价而沽,量“财”录用,“一千挂个号,一万报个到,四万五万给顶帽”,卖官买官之闹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少数领导干部卖官的胆量和手法较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严重地威胁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威胁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威胁着人民共和国的前途命运。潜流,在神州一些地方暗暗地流动卖官买官的黑色旋涡,旋转到那里,那里就会出现怪圈。一个工于心计的农民、一个投机钻营的搬运工人…  相似文献   

16.
世事杂谈     
没人卖官,谁去跑官?摇跑官要官确是如今官场的恶习。但官场上的人都知道,官,单靠跑是跑不来的,而是靠买,靠送。因此,跑官要官的背后,实质是买官卖官。我国干部管理体制有一个显著特色:垂直领导,分级管理。具体说就是,下级官员由上级任命,下级主要对上级负责。县委书记、县长当选后,也会表示要对全县党员群众负责云云。实质上,他心里明白得很,我的官是上级部门任命的,我首先要让上级满意,对上级负责。于是,形象工程出来了。这些东西都是做给上面看的。因为,当地老百姓对你的政绩一清二楚,你宣传得再漂亮,也骗不过他们。因此,要杜绝买官卖官,…  相似文献   

17.
30多年来,"年龄格"下激励了少数,伤害了多数;有利于少年得志,不利于中年进步;褒奖了锦上添花,冷落了雪中送炭;刺激了"直升机",压抑了"天花板";助长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疏远了真干实干硬干苦干  相似文献   

18.
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是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严格要求.要认真贯彻中央的这一要求,始终把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和科学化水平的重点工程来抓.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打好攻坚战,形成威慑力,以铁的纪律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在治本上下功夫,坚持预防在先,狠抓思想...  相似文献   

19.
几乎每个贪官的“出事”,都与卖官有关。大官卖大官,小官卖小官,买官得官做,做官再卖官。查处不谓不严,惩罚不谓不重,打击不谓不狠,可官场交易仍是层出不穷,屡禁不绝。在某些地方,甚至异常地火爆。前边的栽倒了,后边的又站出来。难道卖官,就真得这么有利可图?真值得这么铤而走险?一问:“利润”几许?有可能,卖官是天底下“利率”最高的买卖。有个现成的例子,最近受审的四川省  相似文献   

20.
视点扫描     
中纪委、中组部:买官卖官者先免职后追责近日,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提出要坚持预防、监督、查处并举,进一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