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几年来,国际形势变化很大,从美苏首脑会晤后,双方关系有所缓和,但是,苏美并不是以对话打下缓和的基础,而是在保持紧张的气氛上进行对话,这主要是由于美苏的全球战略所决定的。因为,他们对话的目的不是为了缓和关系,而是为了削弱对方,创造对己更有利的争夺地位。从而不难看出,苏联的全球战略是以美国为主要对手,并以军事为其后盾,在各个地区同美国展开争夺势力范围,在东南亚地区也不例外,尽管形势发展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但不论从全球看还是就东南亚地区来说,突出问题仍然是美苏的争夺。因此,东南亚的安全与稳定,随着美苏的争夺加剧,这就给东南亚相对稳定带来了复杂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战后以来最深刻的变化,世界已经进入各方关系进行重大调整的新时期。如何把握新时期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基本特征和趋势,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一、国际形势将持续趋向缓和,但不稳定因素和局部性的动荡也在发展。自美苏签署销毁中程导弹条约和苏联自阿富汗撤兵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苏关系、东西方关系、某些地区热点形势,出现了由紧张转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的趋势,这标志着一个新的缓和时期已经到来。估计在本世纪内以至更长的时间里,世界大战的危险可以排除,无论是美苏核大战或是瞅洲地区常规大成都打不起来。大国之间对话、谈判增多,它们将尽量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手段来扩人影响,展开竞争,解决矛盾,而避免直接诉诸武力。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海湾危机形成具有多方面原因,并产生巨大影响:它引起阿拉伯世界内部严重分化,使中东问题更加复杂化,反映了美苏缓和的形势下世界并不太平,标志着美苏在地区冲突问题上进行合作,联合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海湾危机也对世界经济形成很大冲击。危机后,美国将更加放手在中东建立它领导的地区新秩序,中东地区的各种复杂矛盾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4.
1968-1972年美苏缓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缓和期间,面对危机双方能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彼此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缓和进程中,勃列日涅夫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通过制定和实施缓和外交政策,给美苏缓和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多年以来,中东地区是世界瞩目的“热点”和“火药桶”。但是,今年以来,中东形势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其特点是:热点降温,美苏之间和当地冲突国家之间的政治对话增多。 一  相似文献   

6.
当前美苏新缓和的出现同一个时期以来国际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密不可分,同时也是由于双方从过去尖锐对抗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新缓和的主要特点是:(1)苏联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2)双方都持较为现实的态度;(3)双方形成一种多层次的谈判、对话机制。新缓和虽将经历曲折起伏,但美苏继线保持现实态度,减少对抗,加强对话,将是基本趋势。新缓和将比70年代的缓和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7.
美苏在欧洲的争夺,都以控制整个欧洲为最终目标,西欧与美苏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消除的。在美苏既对抗又对话的新态势下,推动美苏和东西方关系的进一步缓和,尽力抑制美苏军备竞赛的发展,并在其中发挥自己的独立的积极的作用,是西欧可能采取的基本对策。今后,西欧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将取决于西欧实力的增强和各国联合的进程。从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西欧作为多极世界的一极,在反对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将进一步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展望90年代     
国际上从对抗、紧张转向对话、缓和,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趋势将继续迅猛发展。90年代将是一个准备和过渡的重要时期。今后世界上将会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力量将会发生新的分化和组合。战后以来美苏两极的格局终将被新的多极格局所取代。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应当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9.
1991年美苏核裁军取得较大进展,双方签订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并宣布了单方面裁减战术核武器的计划. 条约与SALTⅠ和SALTⅡ相比,无疑是一个进步.它限制分导式多弹头的发展,并规定现场视察等一些具体措施,有利于双方加强信任和进一步核裁军.但该条约本身具有严重缺陷,落后于当前美苏缓和的形势,虽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但军事意义小,基本上保持了美苏原来的军事格局和核威慑战略. 双方单方面核裁军计划是裁军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与缓和,但裁减的主要是战术核武器,很少涉及庞大的战略核武库的进一步削减问题. 实现核裁军的关键在于美苏完全放弃扩展的威慑战略.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苏缓和加速,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保持了一定经济增长速度,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多被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困拢,经济停滞不前,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当前,一场以科技革命为先导的经济竞争正在世界范围展开,世界经济出现了向区域化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拉美各国正对其外交政策进行调整,美拉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围绕阿富汗、波兰事件和欧洲战区核武器等问题,美苏在世界范围内,特别在欧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受两霸争夺的影响和制约,欧苏关系从70年代的相对缓和时期进入80年代初期的僵冷状态。去年底北约在欧洲部署首批美国潘兴Ⅱ式导弹和巡航导弹以后,西欧各国政府首脑在敦促美苏举行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斗争态势发生了两个重大的、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东西方冷战结束,缓和成为世界的大趋势。其标志是美苏首脑马尔他会晤和欧安会通过《巴黎欧洲宪章》。但是冷战时期掩盖着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局部冲突增多,全局缓和与局部紧张并行发展,天下并不太平。二是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衰落,两制力量对比向西方倾斜;第三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严重困难,南北差距拉大。以上两大变化将影响90年代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发展,并由此显示出当前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南太平洋地区一般指靠近赤道北边和赤道以南的太平洋地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太平洋三大群岛——西南侧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和东侧的波利尼西亚群岛——的绝大部分岛国,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面积为85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100余万。南太平洋地区偏处一隅,与南极洲较近,过去一向被视为世界“最平静”的地区,处于“美苏对抗之外”。但近年来南太平洋地区的形势发展迅速,苏联加紧渗透,美苏之间已开始在这里展开积极争夺。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1989,(1)
1988年是国际形势显著改善的一年。从对抗转向对话,从紧张转到缓和,一些“热点”地区的政治解决取得了积极成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更加重视发展本国经济,和平与发展成为1988年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东南亚地区的形势也体现了这一趋势。由于东南亚各国国情不同,发展也不平衡。在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东南亚地区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但是,1988年东南亚形势发展的基本特点仍是缓和、变革、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东西方关系明显松动,世界局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缓和局面的形成,不仅是美苏两超调整政策相互妥协的结果,也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长期进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的结果。今天,第三世界已有130多个国家,是一支独立于东西方之间的基本力量。第三世界在新形势下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前景怎样?本文拟就这些问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及政治格局走向河北师范大学张骥史泽华临近世纪之交,作为昔日冷战“前沿”的东北亚地区在国际大形势的影响和驱动下,从“三足鼎立”到“列国并立”,进入了多边缓和、对话合作、共谋发展的新时期。但诸多矛盾因素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部分国家之间的政...  相似文献   

17.
日本安全与外交政策问题专家、京都大学教授高坂正尧去年9月访华时,曾就美苏中导条约签署之后的国际形势等发表看法,现将其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一、出现以经济为主导的“新缓和”征兆这次“新缓和”的征兆有以下特点: (1)美苏现均将削减庞大军费作为重建本国经济的优先课题。长期以来美苏将资源过多地消耗于政治争夺,现双方已感到厌倦。美苏将更加重视各自的经济利益和彼此的  相似文献   

18.
2017年以来,朝鲜半岛形势持续紧张、危机不断,然“斗而不破”,整体形势既未出现对话、缓和的局面,也未由口诛笔伐和相互叫板恶化至兵戎相见的地步。但随着半岛相关国家的角逐愈趋激烈,形势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9.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学教授、前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耶尔·高尔德曼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就东西方关系问题进行了座谈。他的主要观点是: 一、缓和一词长期以来被用以说明敌对双方关系的和解。四十年来美苏关系经历了很多曲折。到了七十年代,美苏之间出现缓和,双方关系在下述条件下得到了改善:(1)双方都想解决相互之间的主要问题;(2)双方在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下愿意缓和。美苏缓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限制可能导致战争爆发的因素;2.在武器控制和裁军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地缘安全战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侧翼。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半岛在中国的地缘安全战略中一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趋向多极化,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大国相互竞争的局面,处于较弱地位的朝韩两国也不由自主地被纳入了周边大国的战略轨道,半岛形势空前复杂化。而两次朝核危机的爆发更使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跌宕起伏,波折不断。面对错综复杂的半岛形势,中国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这一战略目标出发,确立了以"对话和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安全战略,并积极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为缓和半岛紧张局势,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