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丽娜 《前沿》2013,(19):159-161
社会心态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大学生拥有良好的社会心态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积极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引领,根据大学生心理、思想和生活的实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视大学生自我心态调适,增强大学生自我调适的意识、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主动自觉地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
道德行为的形成是各种因素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结果。社会心态是由这些因素构成的道德反应机制,道德行为要通过这个反应机制形成。社会心态构建道德行为的起点的六种方式是:态度的方式、感觉的方式、理性的方式、规定道德行为标准的方式、“场”效应的方式、构建和传播道德价值观的方式。从“自我觉知的社会心态”、“群体的社会心态”、“客我与主我相结合的社会心态”中则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心态对道德形成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起点作用。  相似文献   

3.
调适社会心态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帅 《前沿》2006,(9):184-18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社会心态的调适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建设和谐的社会心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大业,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心态的现状和特点,通过引导公众自我调适、校正价值取向、加强理论宣传教育、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等措施对社会心态进行有效调适并使之达到和谐的状态,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寄 《桂海论丛》2014,(2):114-116
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舆情,折射着社会现实。文章首先在审视当下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示当下社会负面心态的主流是焦躁。导致社会的焦躁心态原因有三:首先是处于转型期的人们心态倾于波动,易于焦躁;其次,收入差距过大,直接诱导社会焦躁心态的产生;最后,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进一步加剧了焦躁心态。消弥焦躁的社会心态,营建健康心态,应重点采用以下措施:其一,改善民生;其二,积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结构化的贫富差距和断裂化的社会分层结构导致阶层化的剥夺感、普遍的仇官仇富情结、对方化的不信任情绪在底层社会广泛蔓延,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心态失衡。现实社会心态失衡使得道德化政治抗争、网络舆论审判、网络侠客情结、网络恶搞越演越烈,严重扰乱了网络舆论秩序,作为非传统安全的网络舆论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创新网络舆论管理体制,改进网络舆论社会管理方法,培育良好的网络社会心态,是当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胡承定 《创造》2011,(9):60-61
要引导社会健康发展,匡正失范行为,缓解、化解不良心态,需从根本上着力消除不良社会心态滋生蔓延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中的社会心态 当社会出现问题、产生矛盾、发生冲突的时候,各种平时隐藏着的声音都会冒出来。如果不及时正视,处理失当,矛盾不能化解,这种声音可能会在传播中加速、强化甚至异化,并借助群体的力量,弥漫为一种普遍性的集体意识或群众心理,渐渐固着,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社会心态,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心态其实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只有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心态才会趋于常态。因此,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社会心态的基础是理性地进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布 《桂海论丛》2000,(1):49-51
文章探讨了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指出我国转型期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特征,有整体性、复杂性、趋向性和时代性四个方面从为在社会转型期,理性的、健康的,能顺应社会变革和历史潮流的社会心态必将对社会进步发挥出积极的影响,病态的社会心态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因而提出了要调整和优化社会心态,促进改革深化发展的四个方面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金风 《传承》2014,(10):116-117
社会心态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可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我国社会心态的实际出发,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呈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及存在的负面效应,可从预警测评系统、民生保障制度、沟通疏导机制及社会文化创新等四个方面,就如何有效实现社会心态良性发展提出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态是社会舆情的心理基础,以动态而弥散的方式影响着舆情走向,左右着舆情的色彩基调,而舆情则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心态的一种折射。通过对杭州市中产阶层社会心态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当前城市中产阶层存在的一些心态问题。而为了优化城市中产阶层社会心态,首先必须优化"社会生态",其次则要优化舆论环境,强化对城市中产阶层社会心态的引导与疏导。  相似文献   

11.
先进典型的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激励作用,能够对社会中的个体心理产生影响,这表明先进典型教育是社会心态培育的重要功能与方法。网络舆论时代出现的一些对先进典型教育的网络调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教育的网络调侃,它数量大传播广,表明人们已经对其产生了抵触情绪,方法的不认同、忽视个人价值的关注和接受教育意向减弱等社会心态是其表现;另一类是对先进典型的网络调侃,其数量虽相对较少,但表明一些人已经出现了反抗叛离的社会心态。对此,相关教育力量要加强合作,建立相应社会心态跟踪测量和分析机制,积极改进教育内容方法、调整教育价值目标,拉近先进典型与教育对象的社会心态距离,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心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毕宏音 《前沿》2006,27(9):207-210
“农民社会心态”是指现阶段寓于农民各个阶层中间的,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指向的,涉及农民根本利益的各种态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尊重农民意愿,从各个领域入手,通过相关调查数据,准确把握当前农民社会心态总体态势,深入分析一部分农民不良社会心态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调适。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心态群众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公安工作中,社会心态与群众心理变化是公安工作应该关注的新维度。公安机关要正视社会心态和群众心理变化所产生的社会反作用,认清其对社会稳定和公安工作带来的影响,准确把握当前不利于和谐稳定的群众社会心理状态,特别要加强对集群和独群状态下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把握及控制引导,把增进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作为方向和目标,不断加强公安机关在社会心态和群众心理引导方面的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讨了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中的社会心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心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相当部分流动人口存在相对剥夺感、社会差异感、社会距离感、模糊的身分认同和不满情绪。最后从打破各种制度束缚、城市公立学校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与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角度提出了调整流动人口子女社会心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心态危机和失衡问题凸显,尤其是负面社会心态的蔓延,如焦虑怨恨、逆反冷漠,仇官仇富等。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应深入考察负面社会心态产生的原因,充分认识负面社会心态的影响,进而科学理性地应对,积极培育良好健康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心态调控的基本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社会心态调控的基本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是社会心态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心态调控的基本目标主要包括社会心态环境的改善、健康健全人格的塑造、群体合作意识的培养三个方面 ;而这些基本目标则主要是通过强化社会心态系统的外部引力场的作用来实现的 ,大力发展生产力、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校正价值取向、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等是其主要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流行语与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心态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群体的流行语折射出了这一群体的社会心态现状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当代的青年群体作为中国世纪之交社会转型的"过渡人"这一角色的同时,又承担着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边缘人"这一特殊角色.面对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青年群体的民族心态、政治心态、职业心态、婚姻爱情心态、生活心态和价值观念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顺向的社会心态变迁呈现主导地位,而逆向的变迁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8.
管健 《人民论坛》2023,(3):16-19
社会心态是社会中大多数成员共享共有的社会需求、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的总和。了解社会心态不仅是关注社会热点,识别公众情绪,其核心是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维护安定的社会环境。从整体上看,社会心态更加趋向务实理性,且逐渐由“脆”变“韧”,但不可忽视其系统关联性也在进一步加剧。因而,需要从民生治理、网络规范和涵养公民素养等视角出发予以系统性观照。  相似文献   

19.
王晓虹 《人民论坛》2014,(1):154-156
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呈现积极情绪占主流、弱势心理蔓延、焦虑与浮躁心理凸显以及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特点.文章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切入,透过社会心态,窥视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并提出优化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付桂芳 《求索》2013,(6):243-245
大规模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不仅涉及制度政策与社会管理问题.更涉及心理融合与心态变迁问题。本文在社会心态的内涵与核心维度基础上,从社会建构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人本主义心理角度探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知、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感和社会认同感以及自我效能感与其社会心态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并指出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态的重视、为其提供心理服务、促进其与当地居民的心理融合是新生代农民工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