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中共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第一次合作。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文件及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统一战线策略的相关指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直接理论渊源;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党外联合实践、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同伊斯兰教联盟的互相加入经验以及英国共产党与英国工党进行党内合作的典范,共同构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鲜活实践依据;中共必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世情、国民党大圈子需要新鲜血液的国情和中共尚处幼年的党情,则是这次合作绕不开的现实背景。理论渊源、实践依据和现实背景共同成就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曾使中国革命发展成为五卅运动、省港罢工和北伐胜利。在这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和青年组织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探讨和研究这次国共合作时期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作为第三次国共合作青年运动的借鉴,无疑地是非常必要与十分有益的。为此,《中国青运史研究》丛书之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相似文献   

3.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于广州举行。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在这次国共合作中,廖仲恺全力协助孙中山制定和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统一广东财政,积极支持工农运动,同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为国共合作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逻辑发展,探讨这次合作的历史渊源有利于深刻理解国民革命的发展及失败.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文件及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统一战线策略的相关指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直接理论渊源;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党外联合实践、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同伊斯兰教联盟的互相加入经验、以及英国共产党与英国工党进行党内合作的典范共同构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鲜活实践依据;中共必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世情、国民党大圈子需要新鲜血液的国情和中共尚处幼年的党情则是这次合作绕不开的现实背景.理论渊源、实践依据和现实背景共同成就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相似文献   

5.
陈玫 《世纪桥》2011,(10):15-17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决定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6.
正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一部分共产党员曾经奉派到国民党中工作,从而身跨两党,身兼双重身份,毛泽东便是其中之一。他曾有过一段在国民党内任职的经历。由于能力超群、成绩突出,他还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后来,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毛泽东才结束了他在国民党内的工作。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共产国际代  相似文献   

7.
苏若群 《世纪桥》2013,(7):32-34
90年前,即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决定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史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开辟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共产国际是怎样把在成立时就宣布不与任何政党发生关系的中国共产党,推向与国民党合作之途的?中共三大是怎样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的?国共“党内合作”对共产党的利弊如何?在纪念中共三大召开90周年的今天,探讨这些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摘     
谁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并当着共产党代表张国焘、王荩美和国民党代表张秋白等人的面指出:“你们应当合作。”1921年列宁派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驻中国,帮助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认真总结建党两年来的工作和“二七”罢工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会议为加强党的建设,通过了修改后的党章和《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等决议,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这次会议不仅成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起点,而且确立了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基本体制,在中共组织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改进、加强中央领导机构(一)中央领导成员少,个别领导成员犯有严重错…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广州党组织与国民党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究其原因,中共中央对国共合作的认识和陈独秀与国民党的关系直接影响了广州党组织与国民党的关系;广州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两党之间的关系有较大影响;孙中山及国民党政治倾向的变化是影响广州党组织和国民党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一、国共合作实现,孙中山决定加强宣传工作在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曾经三次来穗。1923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来穗,出席在广州举行的中共三大。1924年1月,毛泽东第二次来穗,出席国民党一大。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2月中旬,毛泽东从广州来到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由于在上海积劳成疾,经中共中央同意,毛泽东于1924年12月回湖南休养。就在毛泽东回湖南前1个月,孙中山北上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谋求国内和平统一,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日益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日战争中,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政治领导才能。 一、参与谈判,组织领导战动会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敦促下,国民党开始认真对待国共合作这一重大问题。 邓小平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积极推动者。1937年8月,邓小平随同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所率的中共代表团应国民政府之邀赴南京参加军政部谈话会,并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会  相似文献   

13.
加入国民党之后共产党人的身份认同问题杨天宏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发生的复杂党际纠葛,已有众多学者从政治利益冲突尤其是从国民党右派对革命事业背叛的角度作了富有价值的探讨,但很少注意文化涵义的挖掘,更没涉及本质上属于文化现象的身份认同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系以党内合作即中共党员全体加入国民党的方式进行,而跨党成员的存在,使国共两党在自我认同及被认同  相似文献   

14.
抗战前期关于国共合作的形式的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组成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主张深得人心,得到了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国民党的支持与合作。其结果是大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程,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和国共合作的讲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此次合作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最突出的是联合抗日,但具体联合的组织形式是什么?一直没有很好地达  相似文献   

15.
中共军队“换帽子”问题,是反映第二次国共合作从建立到破裂的尖锐政治斗争的“晴雨表”。众所周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下的红军佩带的是全红五角星帽徽。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5月在延安召开苏区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目前阶段的任务》,批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于7月15日向国民党发出《中国共产党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 党的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组织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部门之一,但组织部并不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伊始就有的.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保持中共组织上独立性的迫切需要,国共合作中中共党员在国民党组织中的实践为组织部的设立提供了必要的借鉴,以及革命形势的日渐高涨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日益发展这个根本的原因,使中国共产党最终设立了组织部.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遭到惨痛的失败,固然有主客观的复杂原因,但主要是由于当时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自愿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但是,陈独秀作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认识和态度的转变及其对国共合作实现所起的重要作用还是不能抹煞的。极力反对与国民党合作1920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H次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的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民…  相似文献   

19.
孔德明 《世纪桥》2008,(5):44-45
组织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部门之一,但组织部并不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伊始就有的。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保持中共组织上独立性的迫切需要,国共合作中中共党员在国民党组织中的实践为组织部的设立提供了必要的借鉴,以及革命形势的日渐高涨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日益发展这个根本的原因,使中国共产党最终设立了组织部。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摘     
《湘潮》1989,(9)
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的是列宁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列宁亲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列宁接见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另一件是委派代表马林等人来帮助中国革命,斡旋国共两党合作。1922年1月,共产国际召开了莫斯科远东会议,中国代.表30余人,有共产党、国民党等各方代表。会上,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