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地处西南边陲,是滇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使得,治安复杂,社会管控难度大。西平派出所辖区属城市中心区,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探求出一整套中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有力维护了城区社会治安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厦门经济特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八大方面:即以加强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厦门为目标,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创新各类活动、畅通人大等机构的信访渠道为手段,积极维护厦门社会稳定;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击弱点为着眼点,积极打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以树立确保中心城区特殊区位的和谐稳定、岛内带动岛外的观念为抓手,积极促进厦门的稳定;在攻克难点、调处矛盾、打防控结合上求突破,大力夯实平安厦门之基;以‘大调解’机制、‘大防控’体系和‘大创建’格局为推手,打造大调解护航大发展模式;以落实部门责任、创新调处机制、完善先进制度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为主线,全力建设平安和谐厦门;以进一步统一全市思想,全力争创国家级‘平安市’为落脚点,全力打造人民安居福地等总结了近些年来厦门经济特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经验及对维护与促进厦门经济特区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探索,以期对新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促进厦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及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向城市,由于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有限,一系列社会管理问题异常突出,给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带来巨大挑战,上海部分地区探索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实行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大联勤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各种主体,形成整体力量,逐步提高城市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明确规定建设以网格化管理和联动联勤为重点的城市社会面综合管理机制,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着力提升公安机关维护稳定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宿城模式",为其它城市和地区进一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参考。积极警备下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要从全局上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规律性,把维稳放在首位,加强队伍建设、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5.
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当务之急是构建科学的行政问责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行政问责机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构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问责机制的着力点是:科学合理地明确职能定位;强化对领导干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考核与监督;完善社会管理责任落实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与社会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司法行政机关根本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云南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该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要求,自觉把中央和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社会管理创新的“规定动作”做准、做优、做精,把结合自己实际创新开展的“自选动作”做好、做特、做亮,把抓好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组合动作”做强、做实、做出成效,为促进云南科学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枫桥经验”是中国本土探索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并取得成功的典范,其中的调解制度蕴含着丰富的经验:专业化调解队伍、专业性调解组织、多级联动组织等.今天我国构建的大调解机制应借鉴“枫桥经验”的调解制度:制定调解法、健全调解衔接机制、成立专业性调解组织、打造专业化调解队伍和提供经费保障,推动大调解机制的健康运行,有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交通管理要与时俱进,有效借助社会资源应用于交通事故处理的全过程,探索多元参与交通管理,创新服务交通秩序管理思路。通过管好自家人与车、抓实安全宣传、夯实交通基础条件、部门联动调解、做好息访工作等,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交通管理要与时俱进,有效借助社会资源应用于交通事故处理的全过程,探索多元参与交通管理,创新服务交通秩序管理思路。通过管好自家人与车、抓实安全宣传、夯实交通基础条件、部门联动调解、做好息访工作等,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武汉市斫口区韩家墩街党工委、办事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发展幸福民生”工作思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三大重点工作,全力加强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创新“四项”工程,努力开创文明、平安、和谐、幸福街道新局面,促进街道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府依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遵循法治性与规律性,充分体现效率性与和谐性,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政府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是关键。必须强化街道(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政府推进社会依法自治的能力;增强社会组织依法实现自我管理的功能,提高政府动员社会力量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强化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管理与服务,提高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保障公共服务支出的稳定性,2007年英国首先提出社会影响力债券(SIB)模式。它是一种新型合作治理伙伴关系,通过向社会发行债券融资,建立资金池委托服务提供方生产公共产品和解决公共问题,最终由政府根据绩效向投资者支付本息。其典型特征是“政府退出生产”“为结果付费”。凭借巧妙的机制设计,SIB能够作为市场融资工具、多元治理工具和监督考核工具在城市管理领域广泛应用。未来可通过培养综合性的中介机构,积极出台政府支持政策,调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体系,提高评估机构专业能力,推动SIB成为中国城市多元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创新范式:协同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创新就是通过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形成新型社会管理格局,建立起促进和谐的社会机制。协同治理强调除政府外,市场、社会组织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组织具有服务多样、灵敏高效等特点,是实施政府职能的重要组织力量,又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备的支撑体系。引入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主体,以协同治理应对政府和市场协调的失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和保障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基层社会治理中政社互动的既有研究发现:政社互动是在国家行政权力上收与基层自治不足的情况下,加强国家与社会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其经验推进是在政府主导下,社会组织嵌入以及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而形成的两种合作治理形式。在“强国家-弱社会”的政社关系下,政府的过度干预导致社会组织逐渐依附于行政体系,加上承接服务的主体缺失与回应不足,使政社互动陷入“内卷化”的困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应从集权管控走向吸纳治理,从单向嵌入走向双向互嵌,从政府排斥走向社会自觉,进而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首先是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以省为单位,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然后,从经济发达地区起步,在全新的基础上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并以大病统筹为重点,建立不同类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还应把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保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是时空压缩的现代化中社会风险的突发呈现,具有强传播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这增加了防控和治理难度。农村社会为化解疫情防控资源不足和设施薄弱等问题,实现了由常规治理向运动式治理的快速切换,通过集中资源、快速决策、硬核管控、群众参与等方式,建立起“低成本、高效率”的治理体系,实现了疫情的高效防控。农村高质量的防控源于治理模式的转换,也得益于村庄日常性合作文化的培育、组织载体的建设和群众路线的坚守,这对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乡村振兴的实践及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建设体系应包括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能力,民主领导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能力,选人用人能力,拒腐防变能力,"抵御风险、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整合执政资源的能力"。要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就要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领导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社区治理框架中的居民参与问题:一项反思性的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治理模式与公民社会的依存性作为分析的理论依据,提出考察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的另一路径。一方面,居民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制约着社区选择何种治理模式;另一方面,选择何种社区治理模式对于促进或制约居民参与程度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二者互动过程的考察,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哲学假设、居民—社区关系的理念预设、动员居民参与的理想目标等方面对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动员的策略做了若干反思。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体系由四个机制系统构成:一是以民族和谐促稳定机制,二是以发展促稳定机制,三是以社会管理创新促稳定机制,四是以法治保稳定机制。这一机制体系是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的综合治理机制,是维护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确保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维护国家安全以及边疆安全的重要机制,从而长期优化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功能、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在从“村”向“城”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城中村社会转型与治理需求复杂化是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产生的前提与基础。在原有集体土地产权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治理结构双轨化、治理策略弹性化与治理资源多样化运作,城中村治理呈现如下格局:集体主导的村治结构与社区治理结构并存;综合性治理与专业化治理互动;正式治理资源与非正式治理资源互补。这种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本质上是城乡两种治理要素、治理思维和治理机制的结合与互动,对于避免基层治理体制僵化、缓解转型期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应辩证看待城乡二元结构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城中村治理中独特的体制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