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马军 《学理论》2009,(28):139-140
我国的法治建设是以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为背景的。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资源中反法治的成分是主要的,但也包含有一些符合现代法治的成分。对这些积极的成分我们要加以改造和利用,使其为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3)
传统军营法律文化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军队发展和军人权益保障,亟须实现现代化转型。从军营法律文化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其概念、功能,进而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对现代军营法律文化建设的途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启民  李国强 《学理论》2013,(9):110-112
为保证我国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城镇化和农村社区的法律问题研究尤为重要。在城镇化和农村社区的建设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民宅被拆迁、耕地被占用、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小工厂对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建设在拆迁、征地过程中伴随着野蛮的暴力,引起群众的严重不满。因此,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保护城镇化和农村社区的稳步成长,确保农民的自主权,住宅地和田地农民有自由使用权;依法建设农村社区,防止非法暴力的发生;法律保障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管理权等。  相似文献   

4.
贾卓冉 《学理论》2015,(7):124-125
农民工,这一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庞大群体,对其权益保障已经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伴随着一个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和城乡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由于劳动力的市场化调节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步向城镇转移。而且,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的原因不仅在于制度供给的不足,而更在于法律和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由于农民工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就造成了其维权方式较为粗暴,往往出现不正确的维权方式。因此,完善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国法律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反映了中国法律的特性和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虽有着诸多的时代局限之处,但其中仍不乏一些可供我们借鉴的用于当今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成分,这些积极成分必然会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困境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其作用发挥关乎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农民主体力量弱化、农民主体地位架空、农民主体能动性的遮蔽化等主体性困境。基于对问题根源的分析,文章指出,通过宣传和教育激发农民文化建设的应有自觉,构建保护和发展农民主体性的文化建设平台,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农村文化建设绩效考核体系,当是化解这种困境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法律信仰危机的表现、成因与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广大农村,作为法律信仰主体的法律信仰状况令人担忧。法律信仰危机在我国农村的产生是由于传统法律文化、主体法律意识、立法及执法司法等复杂因素导致的。因此,现阶段我国要通过多渠道培育农村的法律信仰,推进农村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农村法律文化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积极推动农村法律文化的发展,建设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以现代法治精神为核心,以先进法律文化为标尺,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最终实现建设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今法制建设的阻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阻碍作用。作者指出 ,只有在正确地认识到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建设阻碍作用的基础上 ,才能肃清其消极影响 ,顺利地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汤维建 《团结》2006,(4):35-3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法治化是必由之路。通过农村的法治建设,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农村的各种纠纷,维护农村的稳定,构建农村的和谐秩序,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在新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法律服务组织机构为农民提供完备的法律服务,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变为农民现实的利益。加强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农村基层法律服务的基本功能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素养,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村法律服务对于建立农村法治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可能存在有…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发展权是农民发展权的重要内容.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民文化发展权保障存在着立法不健全、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强农民文化发展权保障,离不开法治的推动,要构建农民文化发展权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缺位、错位与不到位,导致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非均衡化,农民文化需求与政府供给的非对称化,城乡文化发展非均等化.农村文化服务供给,需要以保障农民权益为基点、以建设制度与机制为着力点、以改革财政体制为抓手确保实现均等化的价值与目标.  相似文献   

13.
陈向军  王超 《学理论》2014,(7):159-160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的有利途径,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阐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在发展基础、发展结构、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为支撑、以村民为主体的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海峰  刘艳军 《学理论》2012,(13):104-105,108
农民群体在数量上是我国的主要群体,在社会地位和力量上却是我国的弱势群体。当前,我国农民的权益正遭到严重的侵害,农民群体无法享受与其他社会群体同等的社会服务和发展成果。而我国现有的法律规章和政策在农民权益的保障力度上远远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和农民政治参与权及农村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三方面对农民权益保障加以论述,浅要解析了农民权益保障的重要性及我国农民权益保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秀芬 《学理论》2013,(4):26-27,134
农村文化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层面,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思想解放的程度。通过对农村文化外延和内涵的深层次解读,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农村文化建设实施策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推动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对保障我国文化安全和文化权益、解决当前网络文化问题以及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换有积极意义.传统和现代的不可分割,及其与现实虚拟的紧密联系,成为推进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重要依托.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建设乃至当代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资源、精神及价值意义.要以多种途径推进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大量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社会矛盾因此日益加剧。土地权益是农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是直接关系我国农民以及农业、农村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对农民土地权益与"三农"问题的关系的剖析,可见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战略意义。忽视农民权益的农地制度安排,是导致我国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最根本原因。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对农地制度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路径是逐步从"集体所有、农户承包"迈向"国家所有、农民永包",制度创新的重点在于重新引入国家土地征购模式,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并最终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3)
当前,传统村落的文化安全问题正面临着严重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安全的意识淡薄、村落文化生态的失衡发展、村落文化产业的薄弱和滞后以及传统村落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文化保护法律的缺失等。通过保护村落的文化遗产、发展村落的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发展的制度建设以及加强对传统村落优秀文化的教育是提升村落文化安全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史彤彪 《团结》2006,(4):40-41
农民权益,是指农村居民作为国家公民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应得的利益。农民权益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益和社会权益。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农业法、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障农民权益的法律体系。《宪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农民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所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法》第九章专设《农民权益保护》一章内容来保障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权益尤其是经济权益,该章主要内容有:(1)农民有权拒绝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有权拒绝没有法律、法规、规章…  相似文献   

20.
李俊青 《学理论》2009,(21):97-98
法律能否被信仰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法律,而中西方由于法律文化传统的差异,对法律是什么有完全不同的见解。如果把“法律”看作是对公平和正义的永恒的追求,那么法律是可以被信仰的,反过来如果把“法律”看作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镇压的暴力工具,这样的法律因其不具有被信仰的品质而不能够被信仰。目前该如何界定法律,要从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依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当前时代的主题,然而我国公民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严重,因此强调法律信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