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1988年,本试验从腹泻羔羊分离到大肠杆菌共95株,并对其中54株菌株做血清型鉴定,明确了分离菌株,其血清分属O_8,O_(101),O_(78),O_9四类O类型,其中O_8为主要O类型。采用MRHA反应和K_(99)单抗及F_(41)抗血清的直接凝集反应,鉴定出分离菌株表面携带有K_(99)或K_(99):F_(41)粘着素抗原。由此选出H_(8720)、H_(8724)、H_(8729)菌株,用乳鼠胃内投服试验和平板免疫溶血试验,测定出该3株菌具有产生热稳定性肠毒素的特性;且H_(8720)、H_(8724)、H_(8729)对实验动物和初生羔羊有致病作用。其它分离菌株皆能与6株菌株H_(8720)(O_8∶K_(99)∶F_(41))、H_(8724)(O_8∶K_(99)∶F_(41))、H_(8729)(O_9∶K_(99)∶F_(41))、BH_(871)(O_(101)∶K_(99)∶F_(41))、BH_(872)(O_(78)∶K_(99)∶F_(41))、Bj_(877)(O_(101)∶K_(99)∶F_(41))的抗血清发生强烈的凝集性和交叉性反应。上述结果均表明:自腹泻羔羊分离到的菌株是携带有共同抗原成份,即K_(99)或K_(99)∶F_(41)粘着素抗原的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Schilling(1928)首先报道了鼠的附红细胞体病,随后有犬的(Yokimoff,1931)、牛的(Adler等,1934)、绵羊的(Neitz,1934)、猪的(Splitter,1950)、猫的(Seamer等,1959)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国内也有兔的(晋希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测试了78(75)弱毒株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效力,同时还测试了78(75)弱毒株的免疫力产生期及免疫持续期,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的GC_(42)和江苏省畜牧兽医所提供的G_4T(10)作对比,其结果令人满意。 材料与方法 (一)菌苗 78(75)弱毒菌湿苗(肉肝胃膜消化汤培养物);78(75)弱毒冻干苗(批号:788608、788609、788613,内蒙古兽医生药厂1986年6月生产);GC_(42)弱毒冻干苗(批号:85149-3,湖南兽医生药厂1985年10月21日生产);G_4T(10)弱毒冻干苗(批号:8535,兰州兽医生药厂1985年12月生产)。本试验测试了78(75)弱毒株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效力,同时还测试了78(75)弱毒株的免疫力产生期及免疫持续期,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的GC_(42)和江苏省畜牧兽医所提供的G_4T(10)作对比,其结果令人满意。 材料与方法 (一)菌苗 78(75)弱毒菌湿苗(肉肝胃膜消化汤培养物);78(75)弱毒冻干苗(批号:788608、788609、788613,内蒙古兽医生药厂1986年6月生产),GC_(42)弱毒冻干苗(批号:85149-3,湖南兽医生药厂1985年10月21日生产);G_4T(10)弱毒冻干苗(批号:8535,兰州兽医生药厂1985年12月生产)。  相似文献   

4.
奶牛3头单剂量(5mg/kg)静脉注射青蒿琥酯(AS)后,以薄层扫描法检测其活性代谢物双氢青蒿素(DHA)在血中的浓度,结果表明:DHA血药时程符合具有一级形成的二室开放模型,形成半衰期(T_(1/2kf))为0.80分钟,分布半衰期(T_(1/2α))为2.27分钟,消除半衰期(T_(2/1kβ))为33.19分钟,曲线下面积(AUC)为82.086mg/L·分钟,达峰时间(Tp)为3.03分钟,峰浓度(Cmax)为3.351μg/ml。  相似文献   

5.
宁夏颂     
悠悠黄水,巍巍贺兰;宁安古夏,后土皇天。水草丰美,塞外粮川;民风朴茂,花儿频传(2)。烽烟瀚海,蒙恬戍边(3);元昊图霸,故垒狼烟(4)。干戈铁骑,暮隐笳寒;沧桑兴废,空负骄骖。四时代序,万物回还;乾坤更替,黎庶承担。吉公抗日,正义凛然(5);清平乐响,策马六盘(6)。长缨在握,红帜高悬;固沙草障(7),朔方奇谈(8)。芳菲春满,秀色能餐;岩石章报,妙造天然(9)。南关邦克,恭诵古兰(10);须弥古刹,迢递层峦(11)。沙湖胜境,跃鱼飞鸢(12);仰观笔架,嵯峨崄巉(13)。风铃几语,迥矗云端(14);影城弄幻,客栈新班(15)。鸣沙钟响,碧草芊芊(16);南薰和煦(17),天佑民安(1…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内分泌学的进展,先后从卵巢内分离出来了多种多肽类物质,通称为卵巢多肽类调节因子(Intraovarian polypeptide regulators)。现就其主要调节因子的基本特性作一概述。 (一)卵巢抑制素 抑制素是McCullagh(1932)假设的一种抑制FSH分泌的特异性物质,1972年,Setchell证实在睾丸中存在这种物质,以后De Jong和Shape(1976)从卵巢中,Schwartz(1977)等又在卵泡液中发现了这一物质,因此又称之为卵泡抑制素(Folliculostatin)。此后,许多研究者证明这种物质在大鼠(Schwartz,1982),人(Sherman和Korenman,1975),猕猴(Goodman等,1979),兔(Dufy—Barbe等,1982),绵羊(Goodman等,1981),牛(Roche和Ireland,1981)及小鼠(B-ronson和channing,1978)都有抑制FSH分泌的作用。其化学性质为多肽(Eranchimott等,1979),  相似文献   

7.
已知引起仔猪、犊牛、羔羊等幼畜腹泻的肠病原大肠杆菌株,常能产生两种致病因子,即菌毛抗原成分及肠毒素。目前用于临床鉴定分离于这些幼畜腹泻大肠杆菌株是否产生菌毛抗原的方法,主要包括有:抗D-甘露糖血凝反应、直接玻片凝集反应,反向间接血凝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作者本次将琼脂双相双扩散试验用于对K_(88)_、K_(99)、987P、F_(41)菌毛抗原的鉴定,取得了可信性结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1.大肠杆菌株:用于本试验、产生菌毛抗原的4个标准菌株为:①44563,产生菌毛抗原K_(88),血清型分别包括O_8:K_(87),K_(88ac);H_(19),来源于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②C_(83912),产生菌毛抗原K_(99),血清型别为K_(12),K_(99);③C_(83915),产生菌毛抗原987P,血清型分别为0_9:K_(103),987P:NM;④C_(83919),产生菌毛抗原F_(41),血清型分别为O_(101)∶K_(30),F_(41)∶H~-。后3个标准菌株均来源于中国兽药监察所。用于本试验、从不同动物分离的5株大肠杆菌均不产生K_(88)、K_(99)、987P、F_(41)菌毛抗原,其编号为No.1、No.2、No.3、No.4、No.5,  相似文献   

8.
旨在考察大鼠单剂量静注和经口染毒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血浆毒代动力学特征。选用16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通过单剂量静注(i.v.)和经口(p.o.)染毒OTA(剂量为0.5 mg/kg),血液采样时间点为染毒后第0、0.25、0.5、1、1.5、2、3、4、6、8、12和24小时,之后每24 h采样1次直到720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样品OTA的质量浓度,用WinNonlin 5.2.1软件对血浆OTA浓度-时间数据进行非房室模型分析,计算OTA的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静注染毒:血浆OTA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为(369.25±40.67)μg·m L~(-1)·h,消除半衰期(t_(1/2β))为(50.06±5.74) h,表观分布容积(Vd)为(0.10±0.01) L/kg,体清除率(Cl_B)为(1.39±0.1) m L/(h·kg),平均滞留时间(MRT)为(109.83±7.49) h,稳态分布容积(Vss)为(0.15±0.01) L/kg。经口染毒:达峰时间为(2.38±0.70) h,峰浓度为(3.57±0.13)μg/m L,AUC_(0→+∞)为(172.53±31.30)μg·m Lμ·h,t_(1/2β)为(51.65±3.82) h,Vd/F为(0.22±0.04)L/kg,Cl_B/F为(3.00±0.50) m L/(h·kg),MRT为(105.36±19.75) h,V_(ss)/F为(0.31±0.04) L/kg。SD大鼠经口染毒OTA的生物利用度为46.72%。经口染毒后,OTA可以被大鼠有效吸收、分布广泛且消除较慢。  相似文献   

9.
前导蛋白(L~(pro))是口蹄疫病毒(FMDV)编码的重要毒力因子,在拮抗宿主抗病毒反应中发挥多种功能。为了获得抗L~(pro)的抗体以研究L~(pro)的功能,本研究将L基因克隆到pET-28a(+)原核表达质粒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L,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所获得重组His-L~(pro)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利用Ni-NTA柱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His-L~(pro),将His-重组L~(pro)与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高效价的L~(pro)兔多克隆抗体血清。通过免疫荧光试验(IFA)、免疫印迹试验(WB)检测L~(pro)兔多克隆抗体血清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该多抗血清能够特异性识别FMDV感染BHK21细胞后表达的L~(pro),表明本研究制备的L~(pro)多抗血清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为深入研究L~(pro)功能及其拮抗宿主天然免疫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大肠杆菌常见的血清型44563(O_(8:)K_(87)、K_(88)ac:H_(19))、C83903(O_(141:)K_(89)[B]、K_(88)ab[L])、C83907(O_(149:)K_(91)、K_(88)ac)、44820(O_(101:)K_(99:)H~-)菌株研制成多价灭活口服菌苗和提纯K_(38)粘着素抗原、肠毒素与口服菌苗混合制成的注射菌苗。对母猪行两个途径免疫,其所产仔猪经哺乳后用异种血清型的菌株进行强毒攻击。其结果:第一组(口服-肌肉注射组)新生乳猪发病率为2.5%,保护率为97.5%;第二组(后海穴注射组)发病率为10%,两组均无死亡;未进行免疫的对照组发病率为37%。带有K_(88)粘着素和产毒素能力的异种血清型的C83552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其结果:口服96~120亿活菌量的新生乳猪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100%;口服48亿活菌量的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25%。我们选定96亿活菌量作为攻毒的活菌数,进一步扩大试验,以期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