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金莉  苏星 《当代广西》2012,(16):23-23
天等县进结镇孟养村是全国重点扶贫村,长期以来劳务输出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并形成了流入地集中、劳务输出规模大的局面。2004年,盂养村驻深圳公明合水口流动党支部成立,几年来,实现了对外出党员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2.
玉明金 《传承》2013,(10):14-15
2013年5月12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同志在新华社广西分社编辑的《领导参考》第13期《广西天等创新外出务工党员管理服务进城农民工》一文上作了重要批示:"天等县‘联组建部’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问题,对于流出地、流入地都有意义。""联组建部"是天等县委在天等县外出务工创业人  相似文献   

3.
玉明金 《传承》2013,(8):14-15
2013年5月12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同志在新华社广西分社编辑的《领导参考》第13期《广西天等创新外出务工党员管理服务进城农民工》一文上作了重要批示:"天等县‘联组建部’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问题,对于流出地、流入地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等县进结镇党委积极探索外出党员管理新机制,推行外出党员管理“四项制度”,有效促进了全镇党建工作的开展该镇实施的“四项制度”具体包括:一是实施外出党员登记制度。对外出党员逐一建档立卡,全面掌握他们外出地点及联系方式二是推行党员外出申请制度要求党员外出前要向支部申请,到达目的地后及时与支部联系,并报镇党委备案。三是加强党员联系制度有党员外出的党支部支委会成员负责联系1至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方城县认真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统战工作,促进了能人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归。1.摸清底数。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从全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梳理出206人,建立了方城籍在外优秀创业人员信息库。2.建立组织。在方城籍务工经商人员集中的东莞、郑州等地,建立了党支部,组建了郑州、广州方城商会。3.加强联谊。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天等县劳务输出和全民创业工作搞得红红火火,越来越多的天等人或在本县办厂,或外出经营各种产业,并取得了各自的成功。这些成功人士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妇女,她们凭着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不怕失败的秉性,在各自领域上均取得  相似文献   

7.
潮声     
《时代潮》2004,(24)
襄阳“两建三推”促增收 本刊讯  2002年以来,湖北省襄樊 商人员返乡任职或创业。目前,该区外市襄阳区开展了“两建三推”活动,取 出务工的农民已达到11万人,占全区得显著成效。 总人口的10.9%,农民通过打工每年可 “两建三推”即:在外出务工经商 增加收入4亿元,与全区财政收入持平人员相对集中、流动党员较多的地方建 依靠打工每年农民人均增收达500多立党组织和服务站;推荐本地富余劳力 元,打工经济已成为该区农民增收的一异地创业,推荐外出务工经…  相似文献   

8.
张学清 《政策》2002,(12):37-37
去年以来,我们针对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特点,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中开展了以“建党支部或党员联络站,联系引进一个项目、联系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联系帮助一名家乡贫困人员外出务工经商、联系培养一名外出青年入党积极分子”为主要内容的“一建四联”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管理难到位、教育难见效、作用难发挥的问题。 一、以“建”为主,力求管“住”。为确保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我们将建立健全党组织作为加强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教育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首先以各乡镇办事处为单位对全市外出务工经商党员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9.
2002年国庆前夕,在广东省东莞市东方酒店,松滋市委组织部的同志与松滋籍在东莞务工经商的代表聚集在一起,举行了一次题为"身在东莞,心系松滋"的座谈。就如何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村任职、创业等问题,25名代表各抒己见,气氛异常热烈……这是松滋市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村任职,有效催生"领头雁"所组织的一次活动。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含山县林头镇有个陈墩村.人口只有2300人、人均耕地不到0.6亩,位置偏僻.无任何区位优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却一直保持强势.是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朵奇葩。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村党支部多次被省、市、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经济发展明星村”等称号,该村主要特点表现为“四多四少”。一是工业企业多.村民外出务工少。村内现有企业12家.其中村独资.控股、参股企业5家.  相似文献   

11.
地处闽西山区的武平县是劳动输出大县,全县37万人有6万多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办企业。该县在全省率先建立“外出人才创业服务社”,并在外出人才集中的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设立多家分社,服务外出人才返乡,投身海画发展大潮——  相似文献   

12.
为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发家不忘乡邻的农村党员队伍,平南县大力实施发展党员"双培"工程,把农村致富能手和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县委组织部通过对全县农村致富能手的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情况进行调查,从乡土人才中选培、从外出务工人员中吸纳,将乡村现有的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小老板”等各类能人,以及外出务工、创业有成的“打工族”纳入组织培养视野,建立起总量超过1047人的农村致富能手人才库。目前,已有237名来自农村种植、养殖、经商等各类优秀农村致富能手经过党员群众的推荐和党支部审核脱颖而出成为预备党员,成为平南县发展党员“双培工程”的培养人选。  相似文献   

13.
一排排装饰一新、造型别致的"务工楼"掩映在竹林和绿树丛中;一条条屯内道路干净平坦;一辆辆摩托车、小轿车来回穿梭;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横穿村中央,或有小鸭戏水,或有村妇在浣衣……笔者走进天等县天等镇荣华村伏内屯,见到了一幅新村美景。在天等县,这样的新村并不少,"天等人民不等天"。近年来,天等人民不等天不怨天,自奋扬蹄,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了脱贫致富的幸福新生活,新村新貌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外出"淘金"谋出路秃石荒山一座座,"九山一分地",缺水少粮闹饥荒,这是以前天等偏远山区恶劣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李红华 《当代广西》2013,(11):30-30
今年,平乐县加大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以筹建广东珠三角地区同乡会为契机,强化"党建指导、乡会服务、中心保障"的三维模式,为流动党员做好服务。平乐县每年有700多名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其中以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居多,九江镇福星路12号,是平乐县驻珠三角地区外出务工创业人员临时党委办公室所在地,也是为流动党员、务工人员服务的平台。今年以来,通过这一服务平  相似文献   

15.
马山县是我区的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12万多人。因大部分外出务工农民将父母和子女留在农村,由此催生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如何有效管理和服务外出农民工?如何关爱留守群众?马山县由党组织牵头引导,创新开展"先锋连万家,三情促和谐(情系外出农民工、情注留守儿童、情暖空巢老人)"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学生”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秀英 《中国妇运》2004,(10):35-37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留守在家里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被人们称为“留守学生”。最近,四川省眉山市妇联、市妇儿工委办联合对留守学生的情况作了一次跟踪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一、农村留守学生群体日益凸现眉山市妇联、市妇儿工委办对某市6个区、县,20个乡、镇,21所农村学校,261个班11651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学生5968人,占学生总数的51.2%。其中,父亲或母亲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2850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4.5%,双亲同时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3118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6.8%,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占留守学生总数的52.2%。从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多,目前已突破11万人,其中党员4100多人,占全区党员总数的10%。近年来,襄阳区在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党员较多的地区建立服务站和党组织,对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实行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在广西西南部,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指天椒之乡”的地方——崇左市天等县。她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天等指天椒,打出了“辣天等”“兆强”等知名辣椒酱品牌,为天等递出一张张火辣名片,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品牌动能。热火朝天:小辣椒种出大产业进结镇结安村那把屯的山脚边,火红饱满的指天椒点缀在碧叶之间,色泽鲜亮,朝天生长。立冬过后,第三批反季节辣椒已经成熟,椒农黄巧艳弯着腰,用木头固定好椒株,防止果实压弯枝条。  相似文献   

19.
党务咨询     
《当代广西》2008,(4):39-39
临时工可以被提名为支部委员候选人;在农村挂职不能在当地村党支部申请入党;信仰宗教的人不能申请加入党组织;外出务工农民应向哪里的党组织申请入党;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后可以重新申请入党。  相似文献   

20.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部分中小企业出现开工不足、停产、倒闭现象,致使有着近10万大军外出务工的天等县也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