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 《理论导刊》2014,(4):60-63
核心价值观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认同,才能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成为大众自觉的价值引领和价值追求。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存在着传播路径比较单一、社会群体认同感差异较大、认同效果不尽如人意、认同环境复杂等问题。为此,要从构建科学传播机制、健全利益引导机制、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完善实践转化机制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包括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方面。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的深刻变化和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成熟性和社会实践的局限性,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与体制变革进程中,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出现了结构性与伦理性的双重困境。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托乡村治理实践的优化,提升农村组织凝聚力以夯实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社会基础,倡导新集体主义以重塑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思想基础,培育农村公共文化以固化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的实现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具体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践行的过程。中国梦的价值认同受复杂义利观、多元思想观念和传统价值认同方式的挑战,也得到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传播载体的推动。建立和完善利益实现的政策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是中国梦价值认同的利益协调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真善美”的价值理念为导向、以个体梦想的实现为着力点,是中国梦价值认同的精神动力机制;通过教育认同、体验认同和职业认同能够拓展中国梦价值认同路径和价值引导实效。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从本质上讲,这一问题就是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从而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践行。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本质上讲属于交往行为。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成为共同的社会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的标志。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通过平等主体之间的对话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意义重大。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创新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政治认同,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师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7.
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之别。情感认同是人定向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根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情感认同的力量来自愉悦的情感体验,要实现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需要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公民的责任情感。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1)
价值认同是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价值观念的"龙头"。当前我国正面临社会转型,意识形态多元化极大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表现为多元价值观冲击、社会心态阻碍、互联网渗透等,我们必须从把握一元核心价值观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消除"崇洋媚外"社会心态、净化互联网环境等方面入手,有效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8,(11)
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环节是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民族地区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理论认同度不高、行为认同出现知行脱节等问题,这需要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地位作用,通过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及依托地方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等途径,从而实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及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2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认知和行为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有益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自编问卷《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卷》,对沈阳某医学院校医学生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医学生整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较理想。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对核心价值观认同均高于普通同学;与本科生对比,博士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核心价值观缺失。  相似文献   

11.
大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即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践行。大众价值共识的凝聚、道德品质的提升、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具体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大众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大众的认同程度和践行能力以及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谋划。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把握与践行程度决定了我国文化强国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和持续性。究其根本,这里的"大众认同"是现实世界里"个体的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别于对价值观的认同或价值共识理论的适用。理论认知维度的思辨结果如何化解现实制约维度带来的困惑,最终做好实践路径的选择,是在回答"大众认同"怎样对"个体的人"发生作用、切实融入民众的生活和内心的问题。基于此,必须瞄准立足点、抓准理论点、做准实践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科学体系,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1)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存在理性认知欠缺、情感认同偏弱、信念意志不坚定和知行脱节等问题。如何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可以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贯穿于高校学生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导向、精神导向和文化导向,使高职大学生从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过程达到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外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7,(4)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信念的精神纽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地方民间力量的有效参与、支持和互动,要在增强大众的价值认同上下功夫。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发挥社会规范和导航作用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探索,以增进人民群众对其的价值认同,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观体现的具体内涵是公民身份价值观,它是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价值观,能引导公民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可以引导新的国家认同思潮。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0,(9)
基于现有文献自编了《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问卷》,针对辽宁省辖区内14个地级市的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以及认同差异的个体性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政治面貌以及受教育程度个体认同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从加强宣传教育效度、提升文化建设高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等方面提出增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晓芳 《学理论》2015,(4):227-228
通过对目前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教育形式单一、载体单调,内容教条等问题提出教育引导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民主、文明、平等、公正、和谐"等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和"共同信仰"。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政治文明领域相关建设也有助于实现全社会对其的广泛认同,将其真正融入全民族的心灵深处:通过创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法规,确立公众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基础;提升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政府绩效,递进增强公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社会组织建设打造现代认同空间,为公众认同核心价值观提供必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青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其在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分析农村青年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现代教育环境下农村青年受到不同程度的多元因素的影响,造成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差异性,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为紧迫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依据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的发展规律,遵循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促进大学高度认同和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如下:建立科学的指导和引领体系,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供成熟的实践平台,在实践中修正态度,形成立场,得出促进认同,并以此引领和推动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