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与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梅  石绍成 《前沿》2010,(7):131-135
当代乡村治理转型呼唤着乡村公共精神作用的发挥。乡村公共精神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其传统与现代资源分别遵循着关系理性和交易理性的逻辑。乡村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即需要在充分利用中国本土资源的基础上,顺应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并服务于乡村社会的民主治理,以推动乡村公共精神由内生自发向制度建构延伸、由宗法伦理向契约精神转型、并从熟人社会走人公众世界。  相似文献   
2.
可行能力匮乏与协商民主中的政治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梅  翟军亮 《前沿》2010,(19):13-17
能力平等是协商民主的本质要求,协商民主价值的实现程度与参与主体的可行能力密切相关。政治贫困群体在协商民主活动中由于在争取和利用公共协商机会的能力、有效利用资源并转化为行动的能力、言说和沟通等协商能力的匮乏,易导致公开排斥和政治包容现象,成为"永远的少数"。需要通过基于法定渠道和社会支持的赋权、可行能力路径下政治贫困群体公共服务支持体系的构建和协商民主机制的完善等措施进行补救。  相似文献   
3.
柬埔寨农业研究体系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介绍近期柬埔寨农业政策、农业科研体系的研究内容、机构构成及相互联系等基础上,对柬埔寨国家农业研究体系进行综述,并提出云南省与柬埔寨进行农业合作的互补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的社会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下还存在大量的不和谐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通过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我们进行妥善的处理,应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对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性质的办法,加强党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13个世居民族中,基诺、拉祜、布朗、景颇、佤5个民族为"直过民族",其中基诺族为特有民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双版纳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有语言无文字,以"口口相传"方式传承的优秀少数民族文化濒危,抢救与保护这些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服务中的民主激励对促进乡村治理民主化具有重要价值。农村公共服务中的民主激励结构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民主激励主要由民主的广度激励、民主的深度激励和民主的效度激励组成,其中,民主的广度激励包括公共利益激励和私人利益激励;民主的效度激励最为重要,民主的深度激励、公共利益激励和私人利益激励依次次之。因此,要以强化民主的效度激励为关键,以强化民主的深度激励为动力,以强化公共利益激励和私人利益激励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蔡胜  吴春梅 《中国发展》2010,10(6):34-40
抗战前夕广东洋米免税风潮是广东省米谷歉收和积谷备荒、国外和外省米源减少、广东币值下降等多种因素综合演变的结果。这次风潮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国米输粤到100万担洋米半税,再到400万担洋米谷完全免税,一波三折。免税风潮集中反映了粮食产销间的矛盾,以及国民政府在协调冲突时的两难境遇,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守望相助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重在传承传统互助精神,发展现代互助精神,在传统互助与现代互助的契合中升华,在体系重建中实现乡村互助的普惠式无缝隙供给。农民守望相助正在遭遇阶段性的趋工具化、趋碎片化双重困境,面临互助精神难传承、碎片互助难攻克两大难题。没有农民守望相助的传承与发展,就没有中国底色的乡村文明实践和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就难以成就乡村振兴伟业。因此,要大力倡导"自励自助、互信互利、利他奉献"的农民互助观,不断优化"政府—乡贤—农民"共同参与的乡村互助制度供给,构建完善"国家—社会—农民"协同的新型互助机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促进守望相助由传统家常伦理向现代家国伦理延伸,适应新时代的道德诉求。  相似文献   
9.
“一事一议”制度体现了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一种契约选择关系。该制度实施以来,面临范围界定不清、政策宣传不到位、供给动力不足、监管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困境,从而导致契约选择双方均倾向于选择不提供公共物品。为此,应加强各级政府责任、提高农民组织化和自治程度’、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完善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中国的乡村治理是在乡村社会结构失衡状态下所进行的治理,行政生态的影响较为显著。乡村社会在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络、符号系统和政治构架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衡,这种失衡以价值观念的异质性、社会管理结构的重叠性和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形式主义为典型特征。乡村特征与乡村治理息息相关,乡村社会结构演进是乡村社会各种力量互动的结果,各行为主体的力量博弈是乡村治理的关键。乡村治理的优化,需要整合多元价值观以加强乡村各行为主体的"共同意识",需要发展村域经济和理顺乡村关系以优化乡村社会管理结构,需要大力培育以利益为纽带的乡村人为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