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严惩暴力伤医、突出惩治"村霸"、继续亮剑电信网络诈骗、给基层干警更多保障……今年,"两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要干的这六件事,与你息息相关。1.惩治校园暴力、伤医事件不含糊【最高检】严惩黑恶势力、涉枪涉爆、制贩毒品、拐卖妇女儿童、制假售假、校园暴力、暴力伤医等犯罪。近几年,校园暴力、伤医事件等频频见诸报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发生在校园里、医院里的暴力不仅仅是过去以为的"学生矛盾""医患纠纷"。在这些问题上,法律不能缺席。这次,最高检明确提出要严惩校园暴  相似文献   

2.
7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反洗钱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俞光远透露,《反洗钱法》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考虑将贪污、贿赂、腐败犯罪和其他严重犯罪规定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俞光远说,从近几年的司法实践看,贪污、贿赂、腐败犯罪有不断上升的势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这类犯罪所得的洗钱活动打击不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与全球经济体系融合,走私、贩毒、偷税逃税、贪污受贿、金融诈骗等活动也大量产生,洗钱活动在海内外日益猖獗。因此,应考虑将贪污、贿赂、腐败犯罪和其他严重犯罪规定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在此之前,构成中国反“洗钱”防线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如果有一部《反洗钱法》,将反洗钱的规定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反洗钱的工作显然会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两高"报告,字字句句指向公平正义。从防止权力干预司法,到健全冤假错案的防范纠错机制;从畅通民众诉求渠道,到监督司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中,对维护公平正义作出规定,件件直指公众最关心、最期待的问题。斩断干预司法的权力之手"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郑重写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代表委员们表示,这一承诺为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划出了"红线",有助于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3,(1):26-26
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将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概括为"明知"。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明知",对于故意犯罪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案例一"明知"亦可是主观过失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市湘乡私立育才中学晚自习下课时,因一人跌倒导致拥挤,引发踩踏事件,造成8人罹难、26人受伤。事件发生后,该校校长叶继志、政教处干事彭和良、政教处主任陈新威被检察机关批捕。  相似文献   

5.
严查党内腐败、监督八项规定落实、严明政治纪律、严格用人制度,对巡视组长"一次一授权"、抽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近日启动的中央最高一级巡视工作所透露出的一系列新动作,显示在反腐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党中央从严治党、严惩腐败的决心和力度。亲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  相似文献   

6.
<正>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检察院聚焦"执法规范化标准化,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管理科学化信息化,保障现代化实用化",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一检察工作主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力开创基层检察院建设新局面。一、抓规范司法,敢啃硬骨头2015年以来,蚌山区人民检察院以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和"深化年"活动为契机,坚决落实省院关于讯问犯罪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0,(6):62-64
重庆打黑的成功,形成了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打黑"重庆经验"。国务院法制办两次到重庆市公安局开展调研,全国"打黑办"组成调研组也专程来渝挖掘典型经验。4月28日,涉黑性质犯罪与法律控制理论研讨会在渝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学专家和司法实务部门人士认为,重庆打黑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思考和提炼,这对全国都具有样板效应。  相似文献   

8.
近日,张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再造张掖”的大局,结合法院实际,提出了十条服务措施。一是增强服务意识。要求全区法院干警树立审判工作为大局服务的思想,为“开发”和“再造”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二是坚持“严打”斗争。加大对危害社会稳定重大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对贪污、侵占、挪用开发资金,破坏森林和植被以及“制假、售假”等破坏改革的犯罪予以严惩;三是保护生态平衡。重视审理好草原、林木、土地、水利开发、合作等案件。保障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等工程的顺利实施;四是推动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9.
<正>实现司法公正,关键是要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办案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司法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现有司法体制的弊病日益凸显,司法工作的开展不尽如人意,司法人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不甚乐观。对此,党和国家作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决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这是我们党从发  相似文献   

10.
周稀银 《廉政瞭望》2005,(11):47-47
10月24日上午,曾在庭审时发出“一个男人一辈子只和一个女人睡觉最幸福”经典忏悔“名言”的吴灿乾受到法律的严惩,因其自首情节不成立且犯罪情节特别严重,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一个小小的会计,竟然作案49次,鲸吞公款  相似文献   

11.
许家华 《唯实》2012,(1):78-80
目前我国农村犯罪的现状已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些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陇县经验",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立足于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司法审判的公信力不高,涉诉涉访案件居高不下的现状,适应广大群众解决纠纷的需要,是构筑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的有益探索,是人民司法的宝贵财富。在能动司法视域下,农村犯罪预防工作必须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国家预防——民间预防知识理论体系,在预防措施上必须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最高检万字报告中提到了唯一一起领导干预司法的典型案例——湖南益阳原市委书记马勇"协调"案件,多名司法人员因此被追刑责。日前,报告中提及的系列司法腐败案12名被告人的审理全部结束,相关领导干预具体命案导致轻判的案情细节被披露。有公诉人称,为了开脱凶手罪责,公检法"一条龙"服务。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11,(1):58-59
李松在2010年第38期的《嘹望》上撰文指出:设置立功制度,本意在于激励犯罪分子改过自新,提高司法机关办案效率;同时,也为瓦解犯罪势力,减少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这在以往司法实践中,发挥了不少作用。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有些“落马”贪官为减轻惩罚,也想方设法利用各类手段“立功”,以致出现了帮助立功、串通立功、虚假立功、买卖立功等异化立功情形。多位司法界人士表示,  相似文献   

14.
秦会江 《世纪桥》2014,(12):33-34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毒品犯罪不考虑犯罪行为人的主客观情况而一律"不以纯度折算"。这看似完全符合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但事实上违背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违背了刑法总则相关原则,有违我国刑法总的立法宗旨。为此应加强和弘扬法治精神,通过法律解释以保证该条款的正确理解与适用。  相似文献   

15.
在2014年贵州省"两会"讨论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内称《决定》)、贵州省《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文内称《实施意见》)、201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文内称《报告》),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在诸多改革事项上提出意见和建议,本刊记者就"有为政府"、"生态文明"等话题,采访了20余位代表、委员,他们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描述了各自的"改革愿景"。  相似文献   

16.
正创建"生态文明法院",是法院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司法生态文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生态文明建设"一词早在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来了,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发出了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在确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同时,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要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工作的任务是打击、惩治犯罪,规范和调整社会管理关系,保护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司法工作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公正司法是法治建设的着力点。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10次犯罪。因为犯罪虽然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极少数冤假错案的产生,严重影响着司法公信力近年来,我国的司法抵抗力明显弱化,基于社会人情、权力干扰等负面的影响及压力,具体案件有时未能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司法的天平剧烈震荡。在极个别前后颠覆的案件中,"司法公平"在公  相似文献   

19.
正为种好法治建设"试验田",2015年,毕节市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工程、公正司法天平工程、全民守法宣教工程、法治惠民服务工程、生态文明法治工程、法治监督检查工程"六大工程"为统领,全面推进"法治毕节"创建,目前,创建工作发展态势渐入佳境、越来越好。"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毕节司法行政干部职工砥砺奋进,不断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大步前行。"法治毕节"创建的成绩见证了司法行政人的心血和汗水,司法行政为民服务的春风吹遍毕节大地。  相似文献   

20.
奚玮  魏巍 《学习论坛》2008,(10):64-67
作为权利救济的两种方式,信访和行政诉讼制度都具有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救济功能和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功能.当公民权益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一些人热衷于通过信访这一"人治"途径而冷落诉讼这一"法治"手段寻求权利救济,造成二者发展的失衡及司法资源的浪费.从公民热"访"冷"诉"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可以看出,应完善现有的信访和行政诉讼制度,以期合理配置司法和行政资源,使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