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伟大时代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领航伟大时代。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为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改革开放精神"内涵的认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推进而日益深化的,同时也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深入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的。以"历时——共时"研究视域梳理改革开放精神的发展进程及其内在逻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本质和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动力源泉,必将激励亿万人民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征程中砥砺奋进、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中国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政策瞭望》2009,(6):1-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李秀儒  张倩 《前沿》2009,(9):13-15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年年提高,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5.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中国第二次伟大的革命。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0年来,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经济,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必须继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6.
戚攻 《重庆行政》2008,(5):13-14
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总体上是和谐的,而且是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当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当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法宝和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  相似文献   

7.
《群众》2008,(12):22-25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0年来,江苏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国情省情实际.积极探索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不断开拓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谱写又好叉快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统一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也需要通过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得到不断推动,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同步推进、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霞 《创造》2019,(12)
正自1978年12月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至今已经走过四十余载。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1])可见,改革开放作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时间节点,不仅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与学情(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为"伟大的改革开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重大意义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就是要让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予以高度评价,其涵义十分深刻.3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及当今中国的发展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何平 《协商论坛》2013,(12):40-43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也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的旗帜被再一次高高举起,中华民族开始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新的伟大进军。深刻认识改革的历史逻辑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纵观党领导人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90多年奋斗历程,可简略概括为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这既表现为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4.
刘亭  朱磊 《今日浙江》2013,(20):13-15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浙江凭借自主改革、白担风险、自我发展、自强不息的“四自精神”,积极探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成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模范生”。  相似文献   

15.
《思想工作》2007,(11):6-6
1.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一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礼全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
人类行政活动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明显的互动关系.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本文通过对我国历次行政改革的系统回顾,比较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行政改革,试图理清中国行政改革的内在逻辑,并结合中国当前改革实践和西方行政改革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中国行政改革的未来发展的三个趋向,即权力配置上的分散化、组织形态上的灵活化、行政理念上的顾客导向趋势.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杰出领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又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指挥着中国这艘航船绕开暗礁险滩,克服重重险阻,驶向胜利的彼岸。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起了中国的"第  相似文献   

18.
回望1978     
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枉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转折,从本期开始,本刊隆重推出“改革开放30年”特别专栏,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9.
《政策瞭望》2013,(8):1-1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调研,选择了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他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行政生态学是生态学与行政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边缘学科 ,它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行政。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带来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新旧体制的矛盾、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价值和文化观念的落差 ,既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也带来了种种全新的挑战 ,因此 ,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传统行政管理必须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行政管理转变。历经 2 0余年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始终是围绕着“权力下放、转变职能”这个重点来进行的 ,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中国行政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只有再接再厉 ,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