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安处分制度缘起于刑事实证学派,其宗旨在于反对刑事古典学派的报应刑思想,强调基于不同的罪犯类型及其人身危险性而科以不同的保安措施,用以防卫社会。我国刑法中虽未规定保安处分制度,但理论上的矛盾及实践上客观存在的一些制度要求我们正视保安处分制度,吸取其合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是刑事法治的核心所在,其宽和的理念及精神指导着当前的刑事立法、司法以及执法活动的有序展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也即刑事政策基于自身的固有属性而在主体需要相互作用的关系中产生的一种关系属性。刑事政策价值即自由、秩序、正义、效率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古典主义的刑事政策、实证学派的刑事政策和新社会防卫的刑事政策,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制定刑事政策理念和基础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刑事政策价值目标追求路径,其对价值的选择及侧重对刑事法治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进行一定程序上的弥补和恢复,从而起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害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权利,可以起到监督司法机关的作用,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包括制定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意见、完善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程序、推行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措施等,其中核心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襄城县人民检察院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正确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实践部门探索的解决刑事案件的新途径,不仅有利于有效化解矛盾,提高犯罪预防效果,还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在我国推行刑事和解制度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法律基础、刑事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职务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是困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如何防治职务犯罪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主张改革过分集中的权力分配制度、加强权力监督;有的提出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思想教育等等: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应在司法过程中贯彻“宽严相济”的政策,在刑事实体法上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内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 《唯实》2007,(5):65-6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其他刑事政策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实质内涵与时代意义,也更能体现刑事政策预防和控制犯罪、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本身蕴含着深刻的和谐思想,符合和谐社会的法治原则,体现了和谐社会的人权保障理念,适应了和谐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要牢固树立促进杜套和谐的新的刑事司法理念,大胆改革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的相关司法制度,积极探索促进社会和谐的相关刑事案件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针对转型社会中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尖锐性,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在刑事审判工作中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加大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力度,注重人文关怀,对司法人性化理念作出了独到的诠释,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近期发生的交通肇事犯罪案件,通过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政策背景下,妥善运用刑事和解政策,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矛盾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0.
董武 《新视野》2002,(5):75-77
冷战后日本的动向十分令人关注。一方面是经济的长期低迷,经济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暴露无遗;另一方面日本的防卫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军事大录,日本军事动向的每一步都会刺激亚洲国家的神经,其防卫政策的任何变化也必然引起各国的关注和警惕。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战后影响和决定日本防卫政策的两安保体制”。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日美安保体制”则要求日本协9条是明确日本”、“无核三原则”“日美…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是我国现阶段惩治与预防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其精神实质是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根据其犯罪情况和人身危害程度,采取宽严不同的刑事策略。目前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中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其效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对刑法进行修改和完善,解决不合理的法定刑配置问题,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得到正确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胡静  周艳茹 《世纪桥》2007,(3):37-38,46
刑事政策的的概念是刑法研究中较为基础而又尚未取得共识的问题。我国传统法学中对刑事政策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狭义的刑事政策观上,将刑事政策视为党和国家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刑法政策或策略。这样偏狭的理解决定了我们一度将“严打”作为基本刑事政策,同时这也严重妨碍了我国的对外学术交流,阻碍了我国科学地制定与执行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对重罪实行严打政策的基础上完善了对轻刑宽松的一面,渗透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疑罪从无原则、从宽处理轻罪原则等内容;它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坚持区别对待的策略思想,该宽的宽,该严的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集中反映了国家对司法工作的根本政治主张,蕴涵着符合司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深刻的政治要求,是刑事执法的灵魂,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长期同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中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的,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很强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刑事政策。对这一刑事政策的把握,应根据时代背景和当前社会需要,在"宽"与"严"之间有所侧重。检察权的行使在整个司法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新行使检察权的理念,并相应地进行制度创新,是当前检察权行使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一、无限防卫权的历史演变防卫权是由人类的防卫本能逐步发展而来的一项法律上的权力。正当防卫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历史渊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复仇状态的无节制行为朝着合乎人类理性和社会需要的有限制法律行为的转变。正当防卫权,从目前世界各国刑事立法对正当防卫的普遍规定来看,它是一种权利行为,是国家为保护合法权益免受紧迫不正当的侵害,通过法律授予公民的一种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历史传统、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期的国情特点,现阶段我国不宜实行教育型的刑事政策,而应实行报应功利型的刑事政策。在刑罚方面,犯罪私人成本和社会损失成本的对称、对等关系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很强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刑事政策.对这一刑事政策的把握,应根据时代背景和当前社会需要,在"宽"与"严"之间有所侧重.检察权的行使在整个司法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新行使检察权的理念,并相应地进行制度创新,是当前检察权行使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秦禹 《新长征》2007,(7):58-5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干在2005年末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出“宽严相济”是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刑事政策。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也不约而同地提到在打击刑事犯罪时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这是我国刑事政策的一项重要调整,是运用刑事法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指针。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积极主动的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促进实现社会和谐与公正的重要保障,也是检察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正确理解和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利于发挥检察机关作用和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9.
德国新历史学派是19世纪最主要的经济思想之一,其主要经济观点继承了历史学派的思想,代表德意志帝国的利益,其主要观点包括五大方面,主张国家享有至高权利和地位,并以法令形式巩固,而解决国内阶级矛盾也要避免完全自由主义和马克思革命社会主义。对于德国社会保障而言,新历史学派奠定了其建立的理论基础,并指导俾斯麦政府直接建立了最早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新历史学派主要思想对于转型中国社会保障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刑事审判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刑事政策,本文重点论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涵义和在审判实践中执行这一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