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苏维埃时期(50年代中期以后)从50年代中期起,史学家们着重研究了18世纪20—80年代俄罗斯人占居西伯利亚的历史。59年代下半期一60年代上半期出版了一些研究西伯利亚个别地区的移民史著作,例如B·H·舍尔斯托博耶夫的《伊利姆斯克的耕地》(第M卷,伊尔库次克,1957年)、B·B·沃罗比约夫的《东西伯利亚南部的城市》(伊尔库次克,1959年)、H·B·乌斯秋戈人的4:18lfr纪俄国殖民南外贝加尔的基本特点)}(载《西伯利亚和远东历史问题》,新西伯到业,u6叫三)、m·C·布宙金的《N世纪上鄂毕河地区并入俄国和俄罗斯农民对它的…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人为什么翻越乌拉尔山东征西伯利亚 ?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在俄国征服西伯利亚史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19世纪俄国杰出历史学家谢·米·索洛维约夫深入研究了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十七世纪西伯利亚俄罗斯居民中间的阶级斗争历史在历史文献中未能得到广泛反映。·A·斯洛夫佐夫和B·K·安德里耶维奇二人是西伯利亚历史的首批研究者,他们二人认为,人民群众的激愤不是别的,而是哥萨克匪帮头子犯下的累累罪行的一种表现。A··瓦西里耶夫认为,十七世纪末精兵起事的原因是因为有人想停止军事渔猎远征活动,是因为出现了似乎使哥萨克感到苦恼的不能尽职的局面。西伯利亚区域分立主义思想家H·M·业德林采夫全然否认西伯利亚人民群众有过社会目的明确的抗议行动①。这几位作者的意见目前只具有历史编纂学意义。··奥…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人没有组织起有计划的大规模的西伯利亚殖民活动之前,俄国凭地利之便和哥萨克之勇,抢先占领了西伯利亚。近代以来,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英国人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活动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555年“俄罗斯公司”在伦敦成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发生工业革命,在这一阶段,英国人活动规模小,赴西伯利亚动因之一是为了商业利益,二是受沙皇政府聘用出访或途经西伯利亚,三是出于传教或慈善事业的目的。第二阶段从俄国工业革命到1917年十月革命,英国实业家和资本家伴随大规模的对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来到了西伯利亚,从事各种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5.
16世纪前,西伯利亚各土著民族一直处于没有书面语言、靠长辈的言传身教、靠生活实践中的自然模仿、靠环境的影响即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蒙昧状态。1581年叶尔马克率军远征西伯利亚汗国,掀开了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序幕。俄罗斯人大量涌入西伯利亚,带来欧俄先进的文明,从而加快了西伯利亚的开发速度,使这块荒芜千年的土地开始有了生机。俄罗斯人在加速对西伯利亚经济开发的同时,也为西伯利亚带来了文化知识,使这里的广大居民有可能、有机会接受来自欧俄的教育。一、西伯利亚教育初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一)彼得一世教育改革为学…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是沙俄、苏联、俄罗斯各时期一贯受到重视的经济发展的课题。在沙俄时期,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属征服、扩张、拓荒性质的开发。在苏联时期,大约每隔10年,政府就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实施一项长期投资纲要,每实施一项长期投资纲要就形成一个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7.
1631年曼加泽亚运动是东西伯利亚带有阶级性质的头几次著名运动之一。“曼加泽亚骚乱”的全部变故情况已由C·B·巴赫鲁申详细研究过,因此无须重复。我们感兴趣的主要是这次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村社”的积极性。在西伯利亚阶级斗争发展史上,由村社这个组织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在曼加泽亚的反抗行动具有特殊意义,因为村社组织在日后西伯利亚阶级斗争尖锐时期,曾起过当地居民赖以试图使自己免受督军管理重压这样一个机构的重要作用。据C·B·巴赫鲁申的看法,曾号召同图鲁汉斯克“村社”团结起来的曼加泽亚“村社”的政治积极性,是由对十…  相似文献   

8.
一、“西伯利亚”联邦专项纲要是新型国家纲要西伯利亚次区域是俄罗斯主要的投资区域,因此,在“西伯利亚的未来”与“我国的未来”两个概念之间划上等号是非常有道理的。———引自《政治阶级》,2005年第9期第55页。贯穿整个《西伯利亚》联邦专项纲要的主线是“项目”。项目一词源于拉丁语Projectus,意为“突前”,即实现突破。西伯利亚项目是实现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联邦区加速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中每个项目的实施必将保障俄联邦、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联邦区的国内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0.1%~0.3%以上和约1%(与2002—2003年同比…  相似文献   

9.
帝国主义时期,大量外国资本首次进入西伯利亚和远东。掀起一次不小的投资热潮。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开发产生很大影响。研究这次外国资本进入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过程,分析它对西伯利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系统地了解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开发的历史,同时对我们研究今大西伯利亚和远东利用外资问题也大有裨益。一外国资本进入西伯利亚与远东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输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对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的旧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是商品…  相似文献   

10.
在西伯利亚开发史上,毛皮贸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许多学者把西伯利亚的毛皮贸易与中国的茶叶贸易相提并论。也有人把当年运销西伯利亚毛皮的道路称为“毛皮之路”,认为它可以与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相媲美。也许这些对西伯利亚毛皮贸易的溢美之词会引趄学者们的争论,但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西伯利亚毛皮贸易扩大了西伯利亚乃至全俄的对外经济联系,为西伯利亚和俄国创造了巨额财富,促进了西伯利亚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一、毛皮──西伯利亚最早的输出产品毛皮在古代中世纪十分贵重,被称为“软黄金”,各国的王公贵族都以身着…  相似文献   

11.
墨西哥人口城市化回顾与展望杨启藩在墨西哥历史上,除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血腥征服外,也许再没有其他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能像人口城市化那样给这个“鹰和仙人掌之国”带来过如此巨大的变化。“20世纪后半叶,墨西哥已不再是农村人口居主导地位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在亚洲东方崛起。明治年间日本就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19世纪末对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霸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从此走上了以武力侵略征服中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俄国加快了对哈萨克草原的蚕食。它采取三项措施:一是使哈萨克诸部臣服于俄国;二是在哈萨克草原上建筑要塞;三是推行所谓“民政建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完成了对哈萨克的征服,将其纳入俄国版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地统治已征服地区,掠夺西伯利亚的毛皮资源,俄国政府在西伯利亚地方建立了税收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税收制度,征收的税种主要是实物税、关税和赋税。  相似文献   

15.
对西伯利亚名称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往往根据西伯利亚的地理位置、历史,结合历史文献及当地民族的归属进行考证其名称的来源与意义。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然而,仅仅考虑上述方面还不足以科学地对西伯利亚的名称意义进行解释。本研究认为,还应该从历史语言的角度,通过讨论同源词来进行佐证才能够科学和合理地解释西伯利亚名称的意义。从语言的同源词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西伯利亚名称的意义可以局限在两种比较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释:一为源于阿尔泰语系的“泥泞、潮湿”之地,另为“鲜卑”。而“泥泞”才是合理的释义。  相似文献   

16.
在17世纪俄罗斯人到达远东之前,远东土著少数民族的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17世纪俄罗斯"文化人"的到来使远东出现了私人教育,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开始在远东大地上产生。18世纪彼得一世改革和沙俄对远东的经济开发促使远东学校教育的诞生,18世纪中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然而,从18世纪70年代起远东的教育开始走向衰落。至19世纪中叶,远东地区竟没有一所学校,其教育远远落后于欧俄和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17.
《西伯利亚研究》2014,(6):93-93
9月1日俄总统普京表示,“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将有助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实现天然气化,未来还能够将全国天然气管网连成一体,并根据国际市场形势分配天然气。9月4日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政府会议上表示,俄目前已收获7700多万吨粮食,较去年同期高14%。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十月革命的凯歌,西伯利亚拉开了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序幕,到1918年3月,各地基本上完成了这一历史进程。西伯利亚苏维埃政权是十月革命的必然产物,但与欧俄地区相比,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政权基础的不稳固性。这一特点根植于西伯利亚特殊的土壤,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伯利亚苏维埃政权的曲折命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之后西伯利亚的加速开发,从成就、结果、影响来看,基本实现了最初的战略目标与设想。回顾其开发过程,劳动力匮乏与资金短缺是整个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两个最突出的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解决程度直接决定着开发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地理政治与地理经济作用正逐渐增长,太平洋地区国家对该地区的兴趣和关注也在飞速增长。莫斯科、北京和华盛顿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利益将如何部署,这种部署会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还是会成为弓I发各种冲突表现的主要原因?它将怎样影响在太平洋地区和全世界的国际关系?一种关于“俄中美三角关系”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广大地区相互作用之前景的观点得出了关于潜在)中突的结论,这种潜在的冲突埋伏在三方态度和利益的差异上。在太平洋地区潜在的国家利益和全球及地区力量分配的改变可能会给三方利益和立场的确定带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