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社会保护作为刑法机能,在与人权保障相对应的意义上,是指通过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利益不受侵犯。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是刑法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刑法存在的根基。本文拟对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的意蕴及其理论基础分别加以探讨。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就其内容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刑法对国家利益的保护刑法自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与国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刑法不仅是国家制定的,而且它也主要被用于保护国家利益。因此,对国家利益的保护就成为刑法的重要机能之一。由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国家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而且国家本身…  相似文献   

2.
人权的保障是当今人类构筑国家共同体结构,制定法律,选择经济、政治、文化方向的出发点和基石。在这种趋势下刑法也随之有了巨大的转变,刑法的功能从原来的国家本位出发打击犯罪不断的向以社会本位为基础的保护人权倾斜,其中刑法三大基本原则之一的罪刑法定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具体来看罪刑法定原则怎样引导刑法在保护人权道路上走得更好呢,这就是本文的由来。  相似文献   

3.
刑事被害人人权保护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对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有所忽视,甚至遗忘。被害人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当事人之一,我们应该在法律上承认其作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保护被害人的相关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强化对犯罪的追诉。要进一步扩充被害人的其他诉讼权利,逐步完善利益受损补偿机制,并提供更为具体的程序保障。要建立被害人人权刑事司法保护国际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权保护:WTO争端解决机制所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远民 《时代法学》2004,2(6):18-22
从一定角度看,人类社会的贸易活动必然体现和反映一定的社会冲突,其中包含了道德、伦理、政治、社会及法律层面的冲突。这一冲突主要体现在贸易规则本身之间的冲突,以及相伴而生的人权保护问题。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国际贸易中的人权冲突、人权保护问题,而这对我国如何应对“贸易与人权的冲突”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刑法改革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人权保障是当代刑法改革的鲜明主题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当今世界,人权已成为各国和国际社会处理政治、经济、法律等事务时常常优先予以考虑的问题。人权的改善和进步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法治无疑是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刑法由于其所保护利益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其对违法制裁的特殊严厉性,使刑法对人权之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刑法对人权的保障,既包括对犯罪人人权的依法保护,同时当然更应包括对被害人及广大守法公民人权的保护。鉴于刑法对人权保障特别重要,所以当代各国立法者一般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尽可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刑法对其加以保护。 事实上,20世纪以来,围绕如何更加有效地保障人权,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进行了刑  相似文献   

6.
重温霍姆斯     
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奥利费·温德尔·霍姆斯在判决中曾指出:“对言论自由作最严格的保护,也不会容忍一个人在未着火的戏院中妄呼起火,引起惊慌”。正因此,我国刑法也规定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刑法291条之一),另外与虚假信息有关的犯罪,还有煽动分裂国家罪(刑法103条第2款)、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刑法105条第2款),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刑法378条),诽谤罪(刑法246条.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以上罪名构成了我国刑法惩治虚假信息犯罪的基本结构。这种结构的核心要素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一点在任何国家都是需要重点保护的.霍姆斯已经清楚表达。我们今天重温霍姆斯的意义有三: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的利益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到以主客观分离与对立为出发点的二元思维模式的影响 ,在社会结构方面形成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立的二元理论 ,在法学领域中也形成了以规制政治国家权力为主的公法部门和以调整市民社会关系为主的私法部门的二元划分。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关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截然分开的理论受到挑战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日渐融合 ,经济法的出现是这种趋势在法律上的体现之一。经济法作为贯穿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领域的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 ,其利益观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 ,融合了运行于市民社会中的私法与运行于政治国家中的公法的双重特征。经济法虽然以社会利益作为其首要的保护目标 ,但其对社会利益保护的实质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之间协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刑法?     
刑法就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根据本阶级意志,规定某些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行为为犯罪,并用刑罚力法给以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它和其他法律一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出现的,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种类型的刑法。  相似文献   

9.
人权保障是当代刑法的鲜明主题之一,刑法基于其所保护利益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刑罚的严厉性,对人权的全面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有了很大进步,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执法人员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权利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司法部门的形象,亵渎了法律权威。本文将对人权保护在刑事司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如何完善人权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政治具有共生性,共同服务于社会目标与价值。虽然在形式上法律表现为政治的产物,依凭政治权力和政治组织而存在,但法律与政治是基于社会结构内在需要的不同而存在,具有基于社会结构的差异性和独立性。由于形式上的结合,人们往往把法律混同于政治,导引出法律的非结构性作用,变异为外在的政治工具;也正因为存在基于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差异,法律才可以与政治适度分离并超越政治。但其过程充满以社会事件形式表现出来的冲突和博弈,通过这些冲突性社会事件,法律日渐进化为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平衡互动性制度机制,在实现国家治理的同时能够成为公民维护自身利益的制度依靠。  相似文献   

11.
在很多刑法学者看来,民意对于刑法论证的干预是一种不应当为司法审判所接受的非理性的、非法治的方式。学者为司法提供的是一个"政治不涉"的刑事理论体系,可这种结构的理论前提被证明是不可靠的,且不能处理社会实际问题,因此它无法阻挡因社会结构变化而形成的法律受众不断参与所导致的利益博弈。为保证民意有一个理性的和积极的发酵平台,司法机关应当放弃传统的"独白式"刑法解释规则,理论上应当考虑建构一种对话的、政治的刑法论证机制,以此实现刑法的合理性诉求。这种开放的论证机制对刑法理论体系将产生革命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家行使刑罚权,从具体角度来说,也就是当发生具体的犯罪时,国家就可以处罚具体犯罪人,在法律体系中,刑法的强制性最为明显,它是其它法律的制裁力量。刑法涉及对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等限制和剥夺,其存在的必要性在于保护社会,使社会免遭犯罪的侵害。因而惩罚犯罪彰显的是刑法保护社会的功能,而人权保障则是在刑法的另一重要功能——保障功能中获得体现。由此而论,惩罚犯罪与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中的情节加重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每一犯罪都具有其独立的罪质,一定的罪质必然产生一定的罪责,两者不可分离。根据我国刑法的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罪质和罪责之间存在一种均衡和等价的关系。因此,罪责是我国刑法对一定的罪质的否定的社会政治和法律的评价,表现为犯罪的应受刑罚处罚性。罪质和罪责的统一,就是犯罪和刑罚的关系在我国刑法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李慧英 《行政与法》2006,(10):108-110
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私有财产是我国目前立法的重要任务之一。刑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部门法,在法律体系中起着保障法作用。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刑法中的重要内容,应当提高对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地位、扩大保护范围、提高法定刑,以实现保护公共财产与保护私有财产的平等。  相似文献   

15.
刘岩 《法制与社会》2013,(30):15-16
消除性别歧视保护妇女权益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性别平等观贯彻于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中,但妇女为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同样也是法律所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刑法应对妇女权益加以特别保护的观点。而从刑法的地位来看,它是公民权利保护的最后屏障,因此强化妇女权益的刑法保护就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刑法中保护妇女权益方面存在的利与弊,分析了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妇女权益刑法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法律对权利义务的分配就是对利益的分配。隐退于刑法规范之后的利益观在决定刑法价值观、认识犯罪本质以及罪刑法定原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刑法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与保护就是对利益的比较选择 ,而对显身于刑法规范之中的利益 ,刑法具有与其它部门法显著不同的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7.
解读刑事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骊华 《现代法学》2004,26(1):75-80
刑事法治是法治的根本标志之一 ,而刑事法治就意味着以刑法限制国家的刑罚权 ,罪刑法定原则也就成为了刑事法治的必然首选。而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认为 ,刑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刀把子”。因此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的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除了健全法律制度之外 ,更重要的是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 ,正确认识刑法的功能 :刑法不仅保护国家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也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刑法是人权保障的“大宪章”。  相似文献   

18.
所谓犯罪,就是统治阶级以法律规定的,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而应处以刑罚的行为.犯罪并不是历来就有的、永恒存在的社会现象.犯罪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确立,社会划分为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持其统治地位,总是以国家的名义,把一切危害其阶级利益的行为宣布为犯罪,并以严厉的刑罚方法予以处罚.可见,犯罪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犯罪概念是刑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无论对剥削者国家刑法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刑  相似文献   

19.
企业运行中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全局性利益之考虑,国家将其意志不断深入至社会经济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家经济的干预法律制度,这是近世、尤其是本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经济、政治和法律等领域中所呈现出的最为耀眼的现象之一。国家经济干预职能的强化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人权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所享有的以生存权为基础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权利的总和。人权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人权的内容(即人权的保护目标),一是人权的保护形式(即人权实现的策略方式)。因而,人权在任何国家都离不开法律保护。人权的内容必须由法律加以确认,人权的实现必须以法律保障为前提。人权的法律保护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国家法律对公民享有哪些人权予以确认,二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实施制度,以确保法定人权不受侵犯。我国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我国社会主义人权的法律保护中处于重要地位,起着其他国家机关所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