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武官田”是郑氏时期台湾私田的别称,也是台湾封建地主经济的发端。“文武(?)”的地租和赋税情况如何?这是一个似乎已经清楚,实际上仍有许多模糊混乱的问题。本文准备就此谈一些看法。一过去,人们对郑氏“文武宫田”地租和赋税情况的认识,大多是根据连横《台湾通史》“田赋志”中的表述。连氏说:“宗室文武召民自辟,谓之私田,即所谓文武官田  相似文献   

2.
第七幅残酷的封建剥削【农奴在领主监督下收割】藏于不列颠博物馆的“圣诗画”。在欧洲的封建庄园里,封建领主将庄园的一部分土地分给农奴作为他们的份地;另一部分是领主的直属地。领主规定,每个农户每周必须有一名壮年男子,携带自己的农具,无报酬地到领主的田里劳动两三天,农忙时节还要延长服役天数。此外,农奴还要用自己的车具为领主运输粮草,并从事打柴、伐木、放牧、筑路、修建房屋等劳役。其余时间,才是在自己场地上劳动。这种形式的封建地租剥削,称为劳役地租。凡是实行劳役地租的地方,农奴都是在地主  相似文献   

3.
张江洪 《求索》2008,(2):224-226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带来了商品经济的繁荣。贩运贸易的出现促进了各地的商品交流,以长安为代表的商业性都市遍布各地,商业行业越来越多,特别是大规模的对外贸易的出现,是西汉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经营出色的富商巨贾,他们凭借雄厚的资财逐渐跻身封建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例如他们购置田地,参与封建地租剥削;借贷货款,取得高利贷收益;进行商业贿赂,获取超经济利润;僭越礼制,显示出对皇权政治的挑衅;资助钱财,为西汉封建地方割据推波助澜。而西汉中后期封建统治者任用富商为吏,使他们有机会参与政事,更是使他们直接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了。  相似文献   

4.
北洋军阀时期的两湖农村租佃关系,是很有代表性的。其出租与收租、租约租期、地租形态等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都表明:租佃制成了经济发展的束缚力量,中国土地革命的时代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5.
一、二地主的来源二地主是向地主租入土地,再转租给农民,自己不耕种,而以向地主交租后剩余的地租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中间剥削者。它出现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虽为数不多,但却增强了封建土地制度的牢固性,加大了农村变革的难度。产生二地主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分割,即分为田面权与田骨权两部分。  相似文献   

6.
一、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租观 社会主义地租理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但是翻开国内现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几乎没有一本有论述社会主义地租理论的。在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社会主义地租理论成了一个被否定的领域。在20年代,苏联理论界曾普遍地把地租范畴当作资本主义的遗物加以抛弃。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既不存在级差地租,也不存在绝对地租是“最基本的常识”。  相似文献   

7.
考察一种生产关系,首先要看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封建社会的生产以农业为主,土地便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土地所有权,也就占有了基本的生产资料,无地少地的广大农民不得不向地主缴纳地租,租种土地。所以考察封建制生产关系,主要应当考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通常有封建国家直接占有的形式和地主私人占有的形式。我国古书上所谓“公田”就是国有土地;所谓“民田”就是私有土地。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头子。他自己就直接占有大量土地。宋朝皇帝占有土地600万亩,而明武宗时仅北京附近的皇庄就占地20余万顷(每顷100亩)。明朝皇帝占有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城市绝对地租存在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权是绝对地租存在的原因。在社会主义的城市土地中,土地的私有制已经消灭,是否还存在绝对地租呢?这里的关键是要弄清楚绝对地租究竟是和土地私有权联系在一起,还是和土地的所有权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绝对地租是与土地的所有权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存在土地所有权,不论是什么形式的土地所有权,就必然存在绝对地租。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虽然着重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权,但他并没有把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权视为土地所有权的唯一形式,也没有把资本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地租的现实意义马真举社会主义地租无论是级差地租或是绝对地租都是客观的经济范畴,而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地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通过经营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把土地公有制从经济上固定下来。在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土地所有权与...  相似文献   

10.
1990年9月10日关于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一系列中央和上海地方法规文件的颁布,标志浦东的开发、开放进入了实质性启动阶段。我认为,在浦东新区开发的土地批租价格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具有指导意义;国内外土地出租、转让的经验和现状对浦东土地批租具有借鉴意义;浦东开发、开放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制定批租价格的客观依据。一、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对当前土地出租的指导意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任何土地的使用,不论是农业还是工业、商业都要支付地租。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不是劳动产品,它没有价值。但由于地租  相似文献   

11.
一、旧西藏封建农奴制教育西藏文化教育自吐蕃王朝创造藏文字始,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是,由于此后西藏长期处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专制统治之下,社会整体发育程度极低,依附于这种社会形态的教  相似文献   

12.
试论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重读《资本论》第三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汉 《前沿》2001,26(4):2-9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其来源是农产品超过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形成的务件是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二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土地关系也出现了新变化.由此,有人断言,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已经过时.本文对资本主义土地关系出现的几种新情况作了深入地分析,认为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只要土地所有权存在,绝对地租就不会消失.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超过社会平均构成时,绝对地租来源于社会总利润额.社会主义社会绝对地租仍然存在.承认并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略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在最初建构自己的社会历史理论时,主要是以英、法、德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为研究对象的,通过研究,马克思认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相似文献   

14.
王贝  衡霞 《求索》2011,(11):5-7,4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绝对地租存在的内在条件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其现实存在的外在因素是集体使用权的市场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绝对地租的来源,既不是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也不是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而是利润平均化前的扣除,具体表现为生产价格的一部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绝对地租是由劣等建设用地支付的绝对地租量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的“贡、助、彻”三字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三个字的顺序排列,体现了阶级社会必然经历的力役地租到实物地租再到货币地租的发展轨道,因此它们的顺序应为“助、贡、彻”。助法是奴隶社会基本的剥削方式,一直沿袭到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奴隶怠工和逃亡不断发生,迫使鲁国改变剥削方式,实行贡法,经过百余年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促使地主阶级采取新的剥削方式,即彻法。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因素的不断增长,封建社会最终取代了奴隶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一带的纳西族,民主改革前处于封建领主制度,但在家庭婚姻方面,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具有初期对偶婚特点的“阿注”婚姻,以及与婚姻形态相适应的母系家庭,并带有若干血缘婚、群婚残余。这种比较原始的婚姻形态和家庭结构,为什么能够长期保存在封建领主制度下面,这是许多同志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材料,做些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地租理论,我们发现,地租理论中的商品价格既可视为是由效用、生产成本共同决定的,也可视为是由效用、劳动共同决定的,并且还存在效用、生产成本(劳动)共同决定价格的价格公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 ,地租杠杆对小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合理布局有着直接调节作用。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用地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对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南方少数民族中,封建领主社会相当普遍,大多数土司地区都属于这种形态。值得注意的是,封建领主制尽管都以大土地所有为其特征,但并不都是一种模式,而是因产生的途径不同,形成的条件不同而有种种差异,显示各自不同的特点,仅就南方少数民族而言,至少就有如下五种类型:一、由农村公社直接发展起来的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二、以溪洞组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壮族、布依族亭目制;三、以家支组织为特征的黔西北彝族的则溪制;四、西藏的封建领主庄园制;五、阿坝藏族牧区的初期封建领主制,现依次分叙于后。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正在实践中。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要明确国家与用地单位之间的租赁关系,即土地使用者必须支付地租或地价才能获得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而地租(地价的实质是地租)只能是国民收入中盈利的再分配,是国家、地方和企业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它继而影响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结构,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税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