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技术侦查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侦查通常存在着对公民人身权、隐私权和财产权等宪法性权利侵犯的风险,应当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其加以制约和监督。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技术侦查的相关规定。201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虽对技术侦查做了一些规定,却存在着侦查机关自我审批、没有适用的期限、没有明确的手段和适用范围过宽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刑事辨认是侦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侦查行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已明确赋予辨认笔录以法定证据地位,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却没有规定辨认制度,现有的相关规定简陋粗疏,无法对侦查实践进行指导与约束。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辨认亦存在着侦查人员操作混乱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完善辨认制度的程序规则和排除侦查人员非法获取的辨认结论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当程序对于侦查程序的控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原则:程序法定原则、比例原则、司法审查原则以及权利救济原则。以此为视角,审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的立法存在技术侦查措施的含义及适用条件不明确、没有指明批准机关、缺乏对犯罪嫌疑人相关权利的保障、缺乏对违法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制裁措施等问题。为此,应明确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以及细化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条件,确立检察机关对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进行审批的模式,赋予犯罪嫌疑人对适用技术侦查措施获得的信息的知情权、提出异议权,注意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衔接。  相似文献   

4.
秘密侦查是一种侵害公民隐私权、通信自由权等基本权利的强制性侦查措施。将秘密侦查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并对其加以制约和监督是侦查法制化的题中应有之意。然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秘密侦查的相关规定。201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虽对秘密侦查做了一些规定,却存在着侦查机关自我审批、没有适用的期限、没有明确的手段和适用范围过宽等问题。结合我国的司法实际,借鉴西方法治国家秘密侦查的相关规定,应对秘密侦查的实施主体、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实施期限和违法救济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新增的“技术侦查措施”一节是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亮点之一,很多方面的规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新增的本节当中,几个值得进一步明确或完善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秘密侦查是技术侦查、卧底侦查、诱惑侦查、控制下交付等特殊侦查手段的上位概念,本节以“技术侦查措施”作为标题的合理性有待商榷。秘密侦查行为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将其纳入刑事诉讼法的轨道之上具有必要性,这也是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增加“技术侦查措施”一节的重大进步意义之一。但本节内容较为粗糙,特别是在具体侦查行为的种类、适用条件、批准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致使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欠佳,本节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6.
技术侦查写入到刑事诉讼法中,目的是将其向法制化方向转变。新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使得侦查部门可以依法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并将获得的证据直接作为诉讼证据使用。但新刑诉法技术侦查的规定存在局限,使得实际操作缺乏程序依据。立法上应通过规定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原则、范围与条件,明确适用程序,规定救济途径等来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棱镜门”事件,让“技术侦查”跃然纸上,新刑事诉讼法中首次将“技术侦查”措施单列一节,明确了技术侦查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但由于其规定抽象,没有具体程序方面规定,以及监督方面的空缺,造成了可操作性的欠缺.因此,通过对技术侦查新问题的探究,以达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有着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将一直处于秘密隐晦状态的“技术侦查”措施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是本次刑诉法修改的亮点之一。但是由于草案设计关于“技术侦查”的条文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对某些实质性问题并未进行改动与变革,显示出“宜粗不宜细”的立法倾向。这不仅不利于特殊侦查的法治化,甚至有可能会为侦查机关违法侦查提供保护。在分析条文内容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并认为,提高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方案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技术侦查措施是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中新增加的一项内容,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录像等.文章分析了技术侦查措施使用的原则,并对完善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批程序、确立监督机制、建立侵仅救济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将技术侦查纳入立法,并对其适用范围、审批程序、证据效力作相对明确的规定,此项举措在兼顾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双重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一定进步,中央司法改革精神、当代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打击犯罪的新形势等诸多因素共同催生了此项变革.新刑诉法在对技术侦查的内涵、形式规制上仍存在模糊、适用范围也留有开口,令状主义尚存在局限,权利救济程序阙如,实为造成条款备受争议的微瑕之处.在今后制定司法解释时,应当对技术侦查措施的内涵和形式进一步明确,对其适用范围的弹性条款进一步限制,加强对技术侦查措施启动的批准控制,逐步完善权利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使用技术侦查的权力,这对于打击和遏制职务犯罪有望产生积极的效果。然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在技术侦查的制度细节和操作机制方面语焉不详,尚有值得探讨之处。基于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平衡的考虑,此次修订有必要对技术侦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新刑诉法对“技术侦查措施”有新的规定.解读这些规定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内容:技术侦查措施的含义及其特点、种类、技术侦查措施与常规刑技措施的区别;技术侦查措施的三个适用范围、一个适用环节、三个适用对象的立法规定;技术侦查措施的控制原则、使用主体、批准与决定主体、执行王体、审批程序、监督机制;使用技术侦查措施获取证据材料的证据效力的条件、证据材料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使用技术侦查的权力.这对于打击和遏制职务犯罪有望产生积极的效果。然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在技术侦查的制度细节和操作机制方面语焉不详,尚有值得探讨之处。基于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平衡的考虑.此次修订有必要对技术侦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涉及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特别程序等诸多内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9月16日,江西警察学院特邀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江西省公安厅、南昌市公安局等实务部门的专家参加刑事诉讼法修改研讨会。学院参加会议的教授和实务部门的专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出了完善建议,并形成修改意见提交全国人大法工委。与会人员认为,刑事诉讼法涉及公检法机关的职权分配、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平衡协调;立法者应当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兼顾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原则,合理配置公检法的职权,科学设计刑事诉讼程序,促使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更加符合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更加符合国际人权公约的要求,进一步满足人们对刑事司法公正的期待与需求。本刊特别编发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系列笔谈,涵盖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以及特别程序等各个方面,以期深入探讨和研究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批准程序、所获材料与证据的处理作出了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技术侦查制度要充分发挥其价值,仍需要对其内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文章从违法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责任追究机制,保障被适用者的知情权和受到伤害时的赔偿请求权三方面予以补充和完善技术侦查制度。  相似文献   

16.
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批是防范技术侦查权不当干涉公民基本权利的关键环节。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虽赋予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权.却在技术侦查措施审批上延续着一贯的神秘性。类型化视角.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批有法官决定型、检察官决定型和警察决定型三种各具利弊的类型。鉴于技术侦查干预公民权利的严重性.现代主要法治国家无不对其审批有明确的规范,且朝权力限制更为严格的方向发展。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导向,未来我国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批应从神秘走向规范,具体应通过立法或解释对审批主体、程序、紧急情况下审批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7.
特殊侦查措施适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996年3月17日修订通过的刑事诉讼法未将特殊侦查措施列为法定侦查措施,检察机关侦查手段陈旧,基本上依靠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这不利于惩治职务犯罪.应以修改刑事诉讼法为契机,尽快明确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有权运用特殊侦查措施,并构建具体的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18.
技术侦查措施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早已得到适用,但"可做不可说",极具神秘化。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其增设为一种法定侦查行为,并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进行了规制,这有利于防止其滥用而侵犯侦查相对人的基本人权。但许多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组织犯罪、智能化犯罪有扩大化的趋势,对常规侦查手段的控制的日益严格,各国纷纷给予技术侦查措施合法地位.同时,由于技术侦查措施具有易侵犯公民隐私权、人格尊严等权利的特点,严格控制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程序成为必然.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法律系统的规定技术侦查措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顺应控制犯罪和保护人权的双重需要设专节规定技术侦查措施,该修改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但仍需要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2010年公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定》和2011年8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基本确定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此规定与我国司法实践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和西方法治国家的先进制度还有一定差距.如我国法律规定的非法获取言词证据的手段过于简单、缺乏对搜查扣押的司法监督措施、律师介入侦查阶段监督非法取证行为的障碍重重.为构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的“强迫”列入非法获取言词证据的手段,由检察机关签发搜查令和扣押令,在易发生非法取证的侦查阶段引入律师介入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