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党际关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际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以及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上的要求和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党际关系是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统一战线的工作理念、机制和方法,对增强参政党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具有独特的作用.统一战线的凝聚、协调、沟通等功能,能协调党际关系,化解矛盾,既提高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又推进多党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何处理好党群关系、党政关系、党内关系和党际关系是任何政党政治国家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党思维方式的确立,对四个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做出了新的回答,即巩固和保持共产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建立共产党同国家机关的法理性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统一有序的党内关系,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党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党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在新时期,要切实推进党际关系和谐,就必须从多层面探寻党际和谐的依据,全方位理解党际和谐的意义,并适时建立有助于党际和谐的科学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党际关系及其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党际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以及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上的要求和体现。当前,我们必须从中国国情、党情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党际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政党民主是民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在政党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主要包括政党的党内民主、执政民主、国内党际民主、对外党际民主等内容。政党民主建设,说的就是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执政民主建设、国内党际民主建设、对外党际民主建设之有机联系和有机统一;其成果,主要体现在政党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党民主制度的成长和政党民主行为的养成这三位一体上。政党民主建设是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生态环境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亟需以党内民主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政党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6.
刍论执政党必须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巩固共产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建立共产党同国家机关的法理性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统一有序的党内关系,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党际关系,这是共产党执政必须处理好的“四大关系”,亦是正确把握执政规律的要义所在。对此,必须在理论上澄清,在实践中用体制和机制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进行平等协商的民主形式。这一民主形式包含协商主体、协商客体、协商场所、协商方式及协商结果五大要素,呈现一元性、规范性、和谐性及公共性四种显著特性,发挥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公民文化三方面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共八大期间,主要从党内协商民主、党际协商民主和党群协商民主三个方面对协商民主建设进行了探索,突出体现为:强调要完善党内利益表达机制,积极开展党内协商;发扬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继续推进党际协商;提升全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力,努力推动党群协商。这些探索,对于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聪 《团结》2006,(6):23-24
马聪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撰文认为,我国多党合作政治架构下的党际关系.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间的关系,具有自身特点,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不同于他国的价值。作者认为,不论是“亲密友党”、“领导与被领导”、“执政党与参政党”。还是著名的十六字方针.虽然在某一方面表明了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关系。但缺乏定义完整性、理论延伸性,也不利于对外宣传。他提出,多党合作政治架构下的党际关系的定位与表述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党制度中不同政治主体之间作用于对方的政治作用的特点。二是体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党政治的内在本质要求。三是体现十六字方针基本精神。十六字方针是探讨我国多党合作政治架构下的党际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和起点.而其本身并非是对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关系特点及相互作用的终极概括。党际关系一般是由各不同政治主体围绕政权相互作用于对方的政治行为来体现。稳定性、和谐性、促进性就是我国多党合作政治架构下的党际关系的三大特征和特点。1.稳定性。一方面,长期共存的原则即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确定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前提下实现和确保共存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这是多党合作关系维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梁惟 《党政论坛》2014,(15):19-21
推进协商民主发展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方向,和谐政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协商民主与政党关系和谐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探索如何发展协商民主,对于我国政党关系和谐以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正推进协商民主发展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方向,和谐政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协商民主与政党关系和谐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探索如何发展协商民主,对于我国政党关系和谐以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义重大。一、新时期我国政党关系和谐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1.新社会阶层的崛起给我国政党关系和谐带来新的挑战新社会阶层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一般说来,它是指"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  相似文献   

12.
在组织理论的视野中——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是一种可控的组织民主。从党内民主推进到人民民主,必须遵循组织相近性原则。因此,党内民主通向人民民主需要借助党际民主这一桥梁。在党际民主的基础上,社会得以形成组织民主的有序民主形式,从而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有序推进到人民民主。这一演变过程不是线性过程,而必然是非线性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立体式协商民主网络,应通过完善党际协商民主机制,提高党际协商的效率;通过完善党内协商民主体系,提升党内协商的示范价值;通过开展党群协商民主实验,增强党群协商的社会效应;通过优化“两会”协商民主实践,增进协商核心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党制度随着革命和建设的进程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加强。其取得的成就表现为:民主党派成员稳步增长,组织不断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逐步扩大;多党合作制度有力地推进和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其经验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多党合作制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和谐的党际关系是多党合作制度得以成功运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王洋 《理论导刊》2008,7(4):31-33
意识形态对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总结这一影响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合理界定意识形态在党际关系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新时期党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了当前我国政治关系整体上的和谐性,但某些方面也存在不和谐问题。分析当前我国政治关系若干不和谐现象产生根源,主要有经济利益关系失衡,民主制度不完善,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等。要通过创新和谐政治理念,调节利益关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等举措,努力构建我国社会和谐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党际关系研究不能忽视其研究方法的运用。但是,当前有关党际关系的研究却没有关注这个问题。这实属当前党际关系研究的阙如。在界定党际关系的研究范围、明确其学科归属的基础上来探讨党际关系的方法论问题更加合理。以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为视角,可以从历史研究的分析框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分析框架、政治系统研究的分析框架、结构——功能研究的分析框架、角色研究的分析框架等方面来研究党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党际监督是特定政治体系中不同的政党之间对彼此政治行为的相互监督,其实践形态丰富多彩。中西方党际监督赖以进行的经济基础、置身其中的政治体系、体现出的党际关系及彼此的监督目的不同,但其监督途径、监督内容、监督机制及监督作用具有相同之处。通过中西方党际监督的比较可以看出,党际监督与政党制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党际监督应使执政党始终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党际监督应充分调动政党监督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党际关系不仅是国家对外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全面客观地认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经验教训,对于新形势下党际关系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于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在前十年迈出两大步,但是又两次停步不前,甚至后退;近20年来又在三个方面(党内民主、党际民主、人民民主)取得了不小成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仅要继续稳步前进,而且还要加快改革步伐,不能照搬西方模式,但是必须尽快从体制内由三小步迈出三中步,再迈出三大步,这样才能取得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成功,从而促进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