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朝祥 《人民论坛》2013,(11):33-35
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治意识的嬗变是一个客观的必然趋势.在公民政治意识嬗变的过程中,一方面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等政治意识不断生成,另一方面公民政治意识中的背离成分不断滋生.整合背离的公民政治意识对于顺利实现社会转型,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而政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要实现并保持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政治和谐,就必须构建与中国政治结构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的和谐.当前中国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外,还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西方政治文化这两种主要的政治亚文化.只要充分认识到政治文化本身变迁的规律,通过不同政治文化之间的互动,就能够实现政治文化系统内的积极与消极、理智与情感、共识与分歧的平衡,推进政治文化的内在和谐,进而为转型期中国的政治发展提供重要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3.
孙岩 《前沿》2012,(5):25-28
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经历了基于集权和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和基于自由和民主政治的民主—国家两个阶段。在两者渐次演进和发展的进程中,公民的政治参与逐步地显现并伴随着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全过程。民国初年,政治参与的扩大呈现出盲目、非理性的基本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现代民主—国家建设进程中,逐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其不断地适应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协商政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导性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结构的多元分化对民主政治提出更为本质的利益要求和参与要求的形式下,民主政治的程序设计应逐渐提上日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及中共领导体制的内在规定性,统一战线理论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思想和制度传承,以及中国传统"和"、"合"、"中"政治文化在传习过程中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产生的持久影响等多种因素,为现阶段进一步将传统的政治协商制度向更完善的协商性民主发展奠定了政治、社会和文化基础,也决定了以公共协商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协商性民主而非竞争性民主,可能成为当今中国多元社会中民主政治发展的主导性战略选择。发展协商政治,把商议性民主镶嵌入开明的权威政治框架内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经过20年的转型,俄罗斯在遵循民主政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已经确立了宪政民主的框架。然而,西方的民主政治并不适合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实际,处于转型期的民主政治体制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超级总统制"的宪政设计、"无执政党"的政党政治与发育不良的公民社会成为制约俄罗斯政治发展三个主要障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只能意味着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失败,立足现实国情,尊重文化传统,加强权力的分享与制衡,形成民主、权威与法治相结合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负态因素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村民自治这一政治民主实践,不能游离于扎根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村民自治的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小农意识导致村民自治组织运行的不规范和不稳定;二是传统政治组织文化落后导致乡村宗族势力的强大;三是转型期乡镇政府政治权威的弱化导致村民自治有过分自治化倾向。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使乡村文化转型,促进中国农村政治民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政治变迁与中国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具有很深的影响。19世纪末以来,中国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可大体划分为四种模式、四个阶段。由于存在着多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社会转型期将充满着不稳定的风险。政府通过拓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公民教育,有助于降低社会转型期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8.
公民精神是民主政治重要的思想基础和非制度性资源,两者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公民精神的内涵丰富,与民主政治关系紧密的主要有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三个要素。公民精神缺失是当代中国发展民主政治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其原因有两方面:缺乏权利基因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滞后的现实社会体制。培育和锻造公民精神应从思想启蒙和体制变革、大众推动和精英主导、内涵要素的合理衔接三个方面的路径切入,才有可能达到目标。这是一个长期而系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现代化进程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政治体制的影响和社会转型时期诸多矛盾的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不断完善的同时,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有效举措,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下中国人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但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分层与利益格局的调整,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我国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凸显,社会不和谐的现象增多。发展以平等、自由、理性与共同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地整合民意,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协调利益冲突,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激发公民政治参与和自治,从而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协调多元化利益、保护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协商民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培育公民社会、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协商民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直面临着两大压力:稳定与民主。从政治含义来看,稳定意味着在社会转型期需要有一个强固的政治权威有效地动员资源,构建市场,提供和保护社会公正的制度框架,组织和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它的本质在于秩序,它的载体在于国家。而民主则意味着面对转型期国家权力的扩张,公民能够运用什么手段,通过什么机制,表达自己的意愿.影响政府的决策,从而把国家的扩张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显然,民主的本质在于参与,社会是它的载体。稳定与民主体现了政府与人民、国家与社会这两个主体对各自不同利益的认知取向,无庸讳言,…  相似文献   

12.
论政治现代化的标准及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从传统向现代的演变过程,也是政治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各项机制的逐步健全过程。其标准主要包括政治结构分化,公民参与扩大化、世俗化,政府具有高效能和社会管理法制化等。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应该结合中国实际,从以下方面入手:改善、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面性;树立全面发展观;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注重对公民自由民主权利的保护;注重与中国国情的结合;选择已经具备条件的地区试点;选择渐进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维护政治稳定是非常现实的课题,政治系统要以有效的机制安排,通过优化其结构和功能,建立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稀释政治情绪,提升对社会变化的回应力,积极维护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笔者从公民、政府、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政治情绪排解机制路径的建构,拓展政治情绪排解的渠道,促使社会的运行张力释放经常化和制度化,真正实现变革发展中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4.
马华  李庆召 《求索》2011,(2):90-92
亨廷顿在《第三波》中提到一种文化制度可能成为民主的阻碍,或者说是多种文化不支持民主,他在《文明的冲突》中甚至认为"在实践上,儒教或受儒教影响的社会不适合民主。"耸人听闻的断言伊斯兰教、儒教与民主是难以搭配的。但随着第三波潮流的波及东亚一些儒教影响下的国家或是改造传统信仰实现了文化与民主的对接。非西方文化因素似乎已经不再是民主化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障碍。深受儒教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政治文化中是否存有民主的思想?传统政治文化是否能够成功的实现转型促进民主发展?构建中国民主的可能性道路如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维护政治稳定是非常现实的课题。政治系统要以有效的机制安排,通过优化其结构和功能,建立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稀释政治情绪,提升对社会变化的回应力,积极维护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本文试图从公民、政府、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政治情绪排解机制路径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玉东 《湖湘论坛》2009,22(3):18-20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它给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于实现公民参与的扩大化、政治结构的分化及政治系统功能的增强、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将实现历史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及路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期。转型期的政治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关注宪政民主、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和依法执政等核心问题,并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目标要求,寻求政治发展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浅议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宏伟  韩彦君 《前沿》2004,8(9):183-185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因素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必须要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政治文化 ,肃清家长制作风 ,增强民主意识 ;从人治思想向法治思想转变 ;根治权力崇拜意识 ,培养人们权利本位的观念 ;从子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 ;从依附意识向独立自主意识转变。实现这些转变 ,把握政治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以开启整个政治现代化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兴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重塑了作为支撑政治发展价值基础的政治文化.青年作为网络社会的成员主体,凭借自身在技术、知识以及思维方面的优势,以其独特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网络政治文化.青年网络政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民文化之于沟通与说服、竞争与合作、一致与多元、变革与稳定的内在要求,使得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价值基础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青年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功能作了详细考察,并结合金登的“多源流”政策分析模型,进一步阐释了在这一新型政治文化影响之下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年网络政策参与过程.试图为我国合理监管互联网,建设健康的青年网络政治文化,实现青年合理、有序地网络政策参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政治秩序是实现政治发展的有力支撑。民主政治发展背景下所要求的现代型政治秩序体现在形成更加合理的权力结构、确立民主型政治权威、推进政治有效发展等三个方面。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通过以下路径采构建现代型政治秩序: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政治秩序的运转机制:加强公民社会建设.实现政治体系全面有效运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权力与权利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