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年是“社会的映像”。在生活中,也许没有什么东西比青年服饰的流行更能反映出总的社会风尚,因为,某一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变化,无一不能从青年服饰的流行中找到诠释,这就有了“流行时装,当代青年的表情”的说法。 对这种观点最精彩的阐述莫过于青年服饰自身的变化:六七十年代的文化曾以其强烈的反叛气质深深地影响了一代青年,嬉皮士装束——长发蓄须、大花图案、喇叭裤、长饰物,表  相似文献   

2.
《青年世界》最近发表胡维会编译的文章,介绍了当代西欧青年观念的某些变化:与70年代吵吵嚷嚷的行动主义的青年们相比较,当代青年有显著的不同。现在扎着领带和穿着时髦裙子的青年人的主要愿望是在学校里得高分,毕业后很快地进入曾不屑一顾的商业机构工作。他们不再像六、七十年代的青年把自己看成是社会的精华,随时准备用自己的方式管理世界。西欧青年现在对政治不那么感兴趣,重新开始注意家庭和婚姻生活。部分评论家认为,现代青年的观念趋势是对70年代极端的恐怖分子和暴力的嫌恶;另一部分则认为是对70  相似文献   

3.
青年人的职业选择问题是青年社会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在现阶段,我国青年选择职业的倾向和社会对各种职业人员的需要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如果这一矛盾解决得不好,就会影响青年人的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社会发展。因此,了解青年人选择职业(或专业)的倾向,了解影响青年人选择职业的各种因素,对于妥善解决个人选择职业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对于做好对青年人的职业咨询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这次调查的对象是我院1983年进枝的学生,使用的调查方法是按随机原则进行分类抽样(因为考虑到在文、理科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我们在中文、政教、物理、外  相似文献   

4.
日本人一向以精诚团结、和谐一致的民族精神而著称于世,这种民族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日本青年。过去的研究者通常把日本青年文化的本质特征描述为“集团主义”(Groupism),即团体内的和谐一致比个人的权利和需要更为重要,并以此作为研究青年文化的出发点。7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不断富有,日本青年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加注重表现自我,追求个人化的目标,开始由传统的注重集体利益的集团主义向注重个人利益的个人主义转变。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日本青年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的职业价值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业对青年人来说,不仅意味着实现经济自立,更是完成向成年人过渡的必要条件。青年人通过就业谋生,也通过就业谋取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表现其社会责任感,从而走向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青年对职业的评价和择业因素的考虑,是了解和研究青年价值取向的重要指标。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必然影响青年的职业价值观。现将“十年来中国青年价值取向演变”课题组1988年和1990年两次调查中有关职业价值观部分的统计数据作初步整理和分析。一、新旧观念交错的职业评价据1988年春夏之交的抽样调查,2552名16岁到35岁各种不同从业身份的城镇青年,对问  相似文献   

6.
商业发展与青年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服饰,流行发式,流行音乐都源于青年,既而被推及全社会。青年文化逐渐成为大众文化的排头兵。青年文化被推至大众文化的先锋,固然有其自身文化特质的因素,但商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且作用越来越大,以致改变了青年文化的内涵,弱化了它的反叛性。 一、青年文化内涵 青年文化是现代大工业社会的产物,是“青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由其特殊的行为方式所体现而出的独特的价值判断、人格倾向、审美情趣及思考方式的概括。”帕森斯最先使用了“青年文化”这一概念,他认为:“青年文化是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立的文化系统。一种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的青年文化与强调职责、服从和生产劳动的成人观念存在着  相似文献   

7.
一、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琼瑶热”敏锐地观察中国青年的人不难发现:书店、书摊曾大量销售琼瑶小说;青年人曾争先恐后地购买琼瑶小说;废寝忘食地阅读琼瑶小说;饶有兴味地谈论琼瑶小说……这种社会现象,我们称之为“琼瑶热”。“琼瑶热”是在近年来与台湾文化交流逐渐展开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琼瑶热”主要在青少年中流行;特别是女性青少年。琼瑶小说对大陆青年影响之广、之深,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8.
法国青年人在想些什么?他们希望得到什么?法国“人口观察学会”受兴业银行之托,就如何看待金钱的问题向一批十五至二十四岁的年轻人作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厌恶消费社会的年轻一代已不复存在,今天的青年已与社会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人口观察学会”会长雅克·佩特拉评论道:“现在这一代青年是非常现实主义的,他们懂得我们面临着经济长期困难的局面,为此他们也作好了思想准备。”今天的青少年谈到金钱时并不感到难为情,他们希望有钱。然而,如果问他们生活中最需要的是  相似文献   

9.
通过六省市调查数据,本研究对青年人的阶层地位信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青年人的阶层地位信心较强,超过七成的青年人有信心进入中层及以上阶层,近四成青年有向上流动的信心,缺乏信心者(预期向下流动)的比例仅为1%;教育年限越多、职业地位越低、个人收入越高的青年,其阶层地位信心越强;非党员、农业户口、有住房的青年,其阶层地位信心越强;认为生活改善越多、贫富差距感越小、社会公平感越强的青年,其阶层地位信心越强;父亲接受的教育越多、职业地位越高的青年,其阶层地位信心越强。  相似文献   

10.
摇滚乐与青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迪克斯坦在《伊甸园之门》中曾说:“摇滚乐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方式代表了60年代的文化。听摇滚乐‘它使你想动’。摇滚乐是60年代青年人的集体宗教。所有这一切集合构成一个单独的自我表现和精神旅行的仪式。“另一位美国学者则说得更清楚:“什么是青年文化,青年文化就是流行歌曲,就是摇滚乐。”  相似文献   

11.
以讲演闻名全国的青年教育家李燕杰、曲啸在深圳讲演受阻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社会振荡,成为教育家们和青年人的热门话题,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教育权威受到挑战是好事还是坏事?是青年自身困惑了还是教育家困惑了?如何评价当代青年?等等。“风波”为何发生在蛇口  相似文献   

12.
刚踏上人生旅途不愿受命运摆布的青年都会考虑个人职业选择问题。职业选择不仅牵涉到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且能反映出青年人的人生观和政治倾向。马克思指出:“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马、恩、列、斯论青年》70页)我国是一个年轻型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还相当低,必须把大量劳动力放在农村,所以农村青年的职业选择范围比较小。这就要求农村青年正确处理好个人愿望与祖国需要之间的矛盾。目前青年的职业选择有行业外的不同部门选择和行业内的不同工种选择。农村青年除了参军、上大学以外,一般都很少能在父母的行业外选择职业。社办厂的工人、民办教师、大队医生、社队干部,应该说是农业内部的分工。因为他们并未脱离农村,大多数人并未变换  相似文献   

13.
论青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社会学理论对青年问题的界定、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青年问题的界定必须考虑到“认定标准”和量的特征。青年问题的种特性不仅在于其存在性,还在于其发展意义。青年人生发展中的问题是“正常的”,但也有特定的限度,把握这一限度是区分“正常的”、“非正常的”青年问题的关键。青年问题可以从三种形态来理解:社会病理、社会变革和价值冲突。作者分别论述其各自特征、解决方法以及有关理论框架的得失。  相似文献   

14.
海外文摘     
《瞭望》1986,(12)
苏联《理论与实践》杂志报道:今天的非洲青年并非为享有传统声誉的职业所吸引,而是对那些能改变本国落后面貌的职业感到兴趣。工程技术工作已成为极负声誉的职业。促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工业发展迅速,中等水平专业人员的增加。 在尼日利亚,青年人最喜欢的是医务工作,其次是农场主、教师、技术专家或商人。安哥拉青年清楚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青年价值观研究的价值青年价值观成为西方国家研究的热门课题发生在60年代。70年代日本兴起了研究青年价值观的热潮。我国对青年价值观的研究直到1983年才终于受到了理论界比较广泛的重视。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从青年价值观研究伊始,在从事青年研究的学者队伍中就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深刻的嬗变。“自我设计”,就是近年来在部分青年中出现并流行的一句时髦口号,它是对个人理想追求、奋斗目标的一种婉转的解说,是青年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对自我价值的再认识,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部队青年作为社会青年的一部分,自然也会打上这一“烙印”,但由于部队青年所处环境和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自我设计”上有其不同于地方青年的特点。最近,我们采取问卷、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调查了不同兵种、不同军龄层次的青年战士447名,对当代青年战士的“自我设计”问题作了分析研究。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获得工作——是青年期的第一愿望,因为只有工作才能为青年甚至在少年期就萌发的愿望——自由参加社会活动,奠定物质基础和社会交往基础。但实际上,对于青年——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当他们一经成为“公民”而真正地进入社会生活中时,他们就一刻也摆脱不掉社会和经济的冲击。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在一段时期内,适用于青年生活经验的主要字眼儿将是:“物资匮乏”、“失业”、“不充分就业”、“焦虑不安”、“被动防守”、“实用主义”、甚至是“仅求糊口”和“勉强存活”等。虽然这里说的主要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情况,但事实上,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青年在接受一定的教育之后,寻求职业,总不是一件轻松的容易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从父辈那里继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青年社会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青年社会网,是指由青年人与他人社会互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业缘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等诸多方面。 青年社会网包括其亲密朋友以及相识的熟人,我们所分析研究的青年社会网是具有一定情感支持与社会交往的个人核心网,即与青年人经常来往或谈论其认为重要的问题或亲情的人。青年社会网的主要内容有:青年社会网的规模、社会网的密度、社会网的组合以及社会  相似文献   

19.
“二战”以来,日本青年文化具有显著的混合型文化特质。一方面它有着很强的政治文化色彩,另一方面,享乐主义意识又逐渐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日益成为其文化主流景观。前者与发展中国家青年文化极其类似,后者则反映出日本作为工业发达国家所特有的社会现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青年文化现象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政治进步不平衡的现实的必然结果。70年代以后,日本青年文化逐步与整个西方青年文化的大势合流,政治文化色彩减弱,但由于文化定势的惯性作用,仍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因之,日本青年文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于分析东方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正负效应或许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年代,它特有的磅礴气势推动着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尤其是促进我国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并引起青年择业观的震荡。一、两个怪圈的折射和大科学时代的到来 1.“教育过剩”与“人才奇缺”同步拆射正当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各企事业、各院校准备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两个“怪圈”呈现在青年人的眼前,导致青年择业观急剧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