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个重要内容,即“角色理论”,它主要是通过研究、探索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从事某种职业与主观愿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来寻求一条协调人的职业工作积极性与个性特点全面发展,从而保持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的途径。“角色理论”认为,在社会中,任何人都扮演一定的“角色”——甚至不止一个“角色”。如一个人在工厂担任厂长,那么“厂长”就是他在工厂里的“角色”。回到家中,他又成为“儿子”、“丈  相似文献   

2.
香港青年亚文化,主要表现为一种消费亚文化。在香港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种亚文化受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心态的刺激,以及外来青年文化的冲击,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成为我们考察香港青年发展的“窗口”。本文根据香港学者和社会工作者的一些研究报告,对这种亚文化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一、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产生香港青年亚群体和亚文化的出现,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是香港现代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冲击的产物。有的香港学者认为:“在60年代以前的香港社会形态及传统道德中,‘年青人’或‘青少年’这些概念根本不存在,社会成员只有三种——‘儿童’、‘成年人/大人’  相似文献   

3.
城市经济改革步步深入。个体经济突飞猛进。个体青年队伍异军突起。截止一九八五年末,全国个体劳动者已这一千八百万。青年,要占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强。这是一支虎气生生的力量。研究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指导其健康的经营方向,是共青团新时期的重要课题。这里,就青年个体劳动者的一些特点和发展动向作一概述,便于大家了解和参考。一个体青年有四个心理特征:自尊心强、自爱心强、自立心强、自信心强。集中表现为成才的愿望、贡献的愿望、自我完善的愿望、实现社会价值的愿望。理想的道路,从他们的脚下,铺到了四化建设的工地。在个体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从事个体劳动的青年往往有一种自卑、自贱、自轻的思想。一种被社会遗忘的情感包袱,沉重地压在自尊心上。很多青年,宁肯怀着焦躁的情绪待业,也不愿当“三等公民”干个体。七七年到八二年的六年中,全国安排3075万城镇青年  相似文献   

4.
“红卫兵”是特殊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是指“文革”初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初高中生。“红卫兵运动”的实际概念是短暂,基本上从1960年“文革”始到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止。“红卫兵”已成为历史。作为那个特殊时期的青年,他们社会化的道路是独特的,在他们的社会政治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心态和行为。笔者试图从中窥视这些青年成长的规律。 一、角色的剧变——人格的早熟与社会化的纷扰 红卫兵是“文革”的发动者——毛泽东主席的宠儿,从实际上看,是“文革”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5.
国家问题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列宁选集》第四卷42页),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切问题——从经济问题到文化问题——更是都以国家为枢纽而联系在一起。因此,要总结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必然要涉及到国家问题。近亲一些同志就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定义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我国出现阶级斗争扩大化,搞“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原因,是因为长期来我们仅把国家看成是阶级统治、镇压的工具。因此他们提出“只应在一定意义上、有条件地使用”国家是“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是“阶级压迫的工具”等等“概念”(《陕西师大学报》1981年第2期《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海康县青年出家情况比较突出。最近,我们对海康县青年出家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基本情况海康县是广东省僧尼人数最多的一个县,尤其是青年出家人数较多。据统计,1979年到1985年,全县出家人数352人。其中30岁以下青年达139人,甚至出现了“青年庵”。该县英利区田头乡的人心庵,就有11位女青年出家进庵。青年出家的基本特点: (一)农村青年占大多数。在139位青年中,135人是农业人口。他们的出家与生活处境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自于生产条件较差,文化较落后,生活困难的农村。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深刻的嬗变。“自我设计”,就是近年来在部分青年中出现并流行的一句时髦口号,它是对个人理想追求、奋斗目标的一种婉转的解说,是青年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对自我价值的再认识,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部队青年作为社会青年的一部分,自然也会打上这一“烙印”,但由于部队青年所处环境和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自我设计”上有其不同于地方青年的特点。最近,我们采取问卷、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调查了不同兵种、不同军龄层次的青年战士447名,对当代青年战士的“自我设计”问题作了分析研究。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一些大中企业里,陆续出现了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的非正式群体。本文根据在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包括理、工、医、文诸科)中的随机抽样调查,试做些初步分析。 (一) 非正式群体产生的主观原因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自发群体的欲望较强(见表一)。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青年知识分子是赞同和希望组成群体的。调查表明,导致青年知识分子趋向群体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成就和挫折感。绝大多数青年知识分子进入企业后,自我实现的欲望很强,期望能尽快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显示自己的才能,发挥作用。但客观上的各种原因,使他们中的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曾经是当年大学生生活的模式,那么在八十年代的今天,上海大学生生活的内容则丰富多了,领域也开阔多了,开始呈现多向性、开放式的特征。 走向社会 开阔视野 每逢寒、暑假,你在上海的一些大学,经常可以看到一队队男女青年背着挎包、相机,举着红旗走出校园。他们唱着“我们踏上征途,去追寻岁月,探索人生……”的歌曲,奔向四面八方。 这是近年来出现的大学生社会考察队。学生们  相似文献   

10.
“丧文化”阻碍青年志气、骨气和底气的养成,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影响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解析青年“丧文化”表征,应兼容运用“亚文化”和“后亚文化”理论。既要借鉴“亚文化”研究理论的经典方法——剖析“风格”,又要审视“后亚文化”视域下研究范式嬗变形势,创新“新部落”“生活方式”“场景”等研究手段。“丧文化”易导致青年滋生价值虚无主义,引发青年集体焦虑,造成青年社会退缩,污染青年成长环境,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探索多层次、多维度的引导路径,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引领,既要解决青年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又要提供青年成长所需的人文关怀;既要激发青年主体意识觉醒,又要营造满足青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中,生存与发展将成为人类特别是青年群体面临的人生课题。青年生存依赖生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文环境的改善;青年发展依托自身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质量。 参与是青年人生路上的助跑器。就中国现实社会的新生代而言,虽然,他们缺少上几代人参与“政治运动”的经历;但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与成人群体有着同样生活体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新的人生起跑线上,每一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青年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青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较以前更崇尚实用主义,注重自身的享受,美日法三国青年对职业的选择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日本青年现今日本青年被人称为“崇尚享乐的一代”,游戏人生,得过且过的人生观在青年中逐渐流行。70年代,日本青年大都愿意从事“有社会责任性的工作”。到了80年代初,这种择业标准不再流行,青年人更中意那些能“提高自身能力”或“稳定性强”的职业。70年代青年人理想的生活方式是:进入可以终身依靠的企业或机关,勤勉工作,以求得职业上的成功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时至今日,一种与日本精神完全背道而驰的就业标准在青年中悄悄出现。不少年轻人对进入公司毫无兴趣,他们厌恶传统、僵化的终身职业制,厌恶安定、刻板、无聊  相似文献   

13.
多党合作面临新的历史条件中国加入 WTO,既有“引狼入室,与狼共舞”的挑战,又有“赶羊入圈,牧羊致富”的巨大机遇。“入世”将使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生许多重大的变化,多党合作面临新的历史条件和国内外新的社会环境:——国际斗争更趋频繁复杂。当前一些国际组织实际操纵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手,它们的“新帝国主义”的图谋,使经济磨擦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甚至军事化。面对它们的经济霸权、政治压力和文化渗透,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WTO 格局中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法国青年人在想些什么?他们希望得到什么?法国“人口观察学会”受兴业银行之托,就如何看待金钱的问题向一批十五至二十四岁的年轻人作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厌恶消费社会的年轻一代已不复存在,今天的青年已与社会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人口观察学会”会长雅克·佩特拉评论道:“现在这一代青年是非常现实主义的,他们懂得我们面临着经济长期困难的局面,为此他们也作好了思想准备。”今天的青少年谈到金钱时并不感到难为情,他们希望有钱。然而,如果问他们生活中最需要的是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后进青年的转化工作中,有的同志提出:“对后进青年不用着急,他们随着年龄增长,成家立业之后,就会产生某种家庭责任感,就会考虑付出更多的劳动来支撑经济生活,到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成熟起来。”这种“自然成熟论”,对研究后进青年的转化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搞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滚滚潮流,推动着广大青年前进。他们政治上日渐成熟,思想上更加敏锐、活跃,生活上有新的追求,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代部队青年同整个社会青年一样,在这个大趋势影响下,也显示出崭新的时代风彩。勿庸置疑,健康的进步的社会思潮能对青年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腐朽的社会思潮,对他们的侵蚀和危害也是不  相似文献   

17.
最近到一个滇西大理的一些地方采访,看到这里一些乡、村虽然自然条件很差,但农村各项工作做得红红火火,干群关系颇好。我问一位乡干部他们的工作“秘诀”,他回答:“就靠感情,我们是带着感情去工作。” 带着感情去工作!这一“秘诀”颇能给人启示。我们做工作,很大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曾精辟指出: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青年的心灵历程与社会大潮具有高度的同步性,青年行为伴随社会运动而跌宕起伏。当今社会变革中,青年行为愈来愈表现出如下的倾向:受社会影响,反作用于社会,外在地展现着社会的发展动态。一、波动:社会之船的摇撼社会是人类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中构成的生活共同体,由社会制度、价值体系把人群连接起来,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社会不是一个恒态系统,在运行中呈现出动态的不断演进的趋向,社会条件不断发生变化,社会成员生活惯性被打破,社会要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社会形态。社会在建构——打破(冲击)——再建构规律支配下波浪式向前发  相似文献   

19.
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五四”以来,中国革命的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青年都发挥了先锋队的作用。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更以其崭新的面貌,鲜明的个性,时代的风采,活跃在中国大地上。中国社会一切领域中的佼佼者,都有青年。青年的身上,永远寄寓着上一代人的希望。如今,对青年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人们将他们分门别类:农村青年、企业青年、部队青年、财贸青年、文坛青年、特区青年,甚至港台青年,从不同的层次和构成去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然而,在这繁多的类别中,我们看到,缺少一个构成当代中国青年的重要群体——机关青年。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是指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观点和欣赏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人具有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青年的成长和对青年的思想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別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不断地提高思想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审美教育在其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审美教育在青年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一,从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看(审美与社会)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正因如此,审美教育几乎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