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6,(5)
正2016年4月19日,我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对《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户口迁移政策进行了调整、补充和完善,我们就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做以介绍。——编者——为农牧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增设了依合法稳定就业条件的落户通道,并扩大了随迁人员的范围农村牧区籍人员在自治区内城市、建制镇合法稳定就业,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孙子女(外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改革进程中凸现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城市存在就业困难,很少考虑农村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就业一直没有纳入国家劳动就业政策的视野。改革以来,农民在创造了新的农业经营体制、新的农村工业化方式的同时,也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创造了新的就业机制,但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一、80年代农村劳动力转移遇到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3.
作为资源大省的黑龙江省,一些以资源开发为主业的城市正在逐渐或已经演变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自然资源枯竭导致其就业压力加大。灵活就业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有效途径,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的扶持政策体系,发挥政府在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失业问题中的宏观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民的合法权益问题日益凸显,因而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上,要改革以户籍管理制度为核心的不合理制度,尽快把城市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切实把农民工对住房、学校的需求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之中,同时要给农民工以平等的环境.在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问题上,要改革现有的土地征用制度,加快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与建设.在解决城郊农民劳动力就业问题上,要明确责任,搞好就业;要发展经济,促进就业;要开发岗位,扶持就业;要开通渠道,引导就业;要强化技能,培训就业;要转变观念,鼓励就业.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问题亟待破解。昆明市呈贡区抓住2015年3月成为全国61个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之一的机遇,因地制宜,创新和拓展“农转城”居民创业就业方式和渠道,通过引导涉农居民外出租地、发展集体企业等,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创业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但是也必须看到,我省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仍然需要全省上下做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就业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是对我们党和政府领导水平、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搞好服务,努力提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水平。 基于此,我们推出本期主题策划——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用地被征收转而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失地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和个体上都存在特殊性.现阶段由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因素,我国失地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面临极大的障碍.鉴于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与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我国应以改革为契机,从强化服务职能、加强教育培训、拓展就业渠道、引导鼓励聘用等方面入手,构建失地农民的转移就业机制,为失地农民权益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20年来,我国城市改革与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注重研究解决城市改革与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现实性问题,将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20年来我们在城市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积累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坚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构筑市场经济体制,是20年来城市改革的重要经验。20年来的实践表明,改革是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我国城市经济与建设每前进一步,都是改革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结果。哪个城市改革力度大,改革的时间早,那…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日报》7月13日刊登中国社科院专家张车伟的文章说,就业问题不能仅仅从就业角度来看,因为就业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结果,是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的一个结果。从根本上讲,解决就业问题,要从国家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着手。现在中国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也和过去经济变化发展密切相关。过去我国在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迁移到沿海发达的城市地区,实现了就业岗位和人员的匹配。但现在我们看到东部沿海地区或者大城市中的就业岗位创造  相似文献   

10.
要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问题维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想尽快摆脱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必须要把保持就业增长(保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民就业问题 ,一些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他们认为就业是城市人的事 ,目前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 860万 ,下岗职工未就业的约 780万 ,如果再谈农民就业问题 ,势必加剧城市就业矛盾。笔者认为 ,我们应该重视农民就业问题 ,农村劳动力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 71 .2 % ,农民的充分就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拟就目前南通市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以期对有关部门决策有所启发。一、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目前 ,南通市总人口为 784…  相似文献   

12.
一、互联网络介入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民主政治等方面改革的深化和人事制度改革措施的贯彻实施,随着高校的教育与管理体制的转轨、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的深入,毕业生就业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必须认识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转型期的现实困难。  1、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处的宏观环境发生巨变。党和国家为我们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方针政策,各部门逐渐从计划经济走向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轨道。毕业生就业体制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统包统分”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面临着城乡分割二元户籍制度、不稳定的就业环境、缺乏市民社会的认同以及住宅等问题。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赋予新生代农民工平等的市民权;建立长效就业服务体系,给新生代农民工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增强人文关怀,让新生代农民工带着尊严融入城市;将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纳入城市的保障房服务体系,解决其"居者无其屋"的难题;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增强其对城镇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虽然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诸如覆盖面小、需要社会保障重点援助的困难群体偏大而社会保障资金却严重短缺的问题和困难,为此,我们需要加快社会保障法制的建设,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和综合性的城市社会救助系统,拓展就业渠道,迅速、全面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云 《求实》2017,(11):14-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精辟阐明了新时期我国就业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业理论,为我们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基本遵循。无论是减少贫困、提高收入,还是扩大内需、提速发展,充分的劳动就业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保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唯有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发展促进就业,以政策保障就业,努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才能使广大劳动者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6.
问:中央对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有什么要求? 答: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防止变换手法向进城就业农民及用工单位乱收费.城市政府要切实把对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它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要明确牵头部门,落实管理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兑现进城就业农民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形成的就业压力,许多城市倾向于实行抑制性政策,主张农村就地消化、吸纳剩余劳动力,排斥、限制其向城市的转移、流动.以重点保障城市下岗、失业职工的优先就业。应当说,这种抑制性政策对于实施城市再就业工程,减轻城市就业竞争压力,实现短期就业目标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它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劳动力流动的内在规律不相符合,也有碍于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和劳动力市场调节  相似文献   

18.
推动大学生就业供给侧改革,对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殊背景、大学毕业生供给总量增加的客观现实与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战略任务,导致大学生呈现出选择性失业、消极性就业和结构性失业等问题。通过大学生就业供给侧改革,实现有业可就、就业满意和创新创业的目标要求,必须推动把握市场需求优化人才供给结构、转变供给观念增强就业核心能力、改革教育方式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就业供给侧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七十年代末的就业危机与城镇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面临一次严峻的就业危机。为解决就业问题,各城市政府开始把目光转向体制外,在现有企事业单位之外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由此获得发展契机,并推动了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20.
金溪是个农业大县,就业再就业的压力较大,近几年,通过县委、县政府努力,全县再就业率达80%,但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就业需求结构性过剩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仍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因此,我们务必要站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战略高度,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就业再就业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