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性人假设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森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将理性人假设引入社会领域集体行动问题的研究中,奠定了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起点.奥尔森认为理性的集团成员根据成本--收益决定是否参与集体行动,但他没有系统论述利他主义行为和有限理性对集体行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60年代,曼瑟尔·奥尔森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对集体行动的结果研究表明:人们不但不能从集体利益中获益,而且,也更不愿意为了集体的共同利益而努力。但是,当类似于"囚徒困境"这样的博弈局势出现时,如果人人都因这种经济学的理性而放弃集体行动的时候,并不一定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效果。在本文理论假设的前提下,本文认为:集体行动理论本质上体现的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一定程度上的公共利益)的冲突,要解决集体中个人之间的合作博弈难题,关键在于使个体理性服从于集体理性,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吻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论是印第安纳学派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对传统集体行动理论的发展.从"囚徒困境"到哈丁的"公地悲剧",再到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些模型告诉我们,个体的理性选择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要想避免非理性的后果,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彻底私有化,要么构建一个外在的政治权威.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论则在二者之外提供了一个新的办法,其核心是在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中利用资源使用者之间的社会资本,赋予治理组织充分的自主权,通过"自筹资金的合约"实施博弈,以此摆脱集体选择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公共物品概念的引入,奥尔森提出集体物品的供给和集团的规模密切相关,并区别了大集团与小集团。在他看来,普遍出现的搭便车现象导致了大集团的行动困境,其实质在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对此,奥尔森提出了将选择性刺激作为解决方案。这些论述虽然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但是也受到了不少批评。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行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由于实践中某些因素的存在,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出现了某些实现的困境。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文以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为立论基础,探讨了在现行情况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程度日益加深,共同面临的国际性问题越来越复杂,这些国际公共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合作,以跨国集体行动的方式提供国际公共品。然而,国际公共品收益的非排他性决定了各国参与供给激励不足,产生"搭便车"行为,导致跨国集体行动困境。但这一困境并非不可克服,有效的国际制度安排——选择性激励、替代性制度设计和集体结构优化,能够通过重塑各国的成本-收益结构,使其选择供给的收益高于不供给时的收益,进而形成合意激励,促进国际公共品供给的实现。以上构成了国际公共品供给中的集体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7.
免征农业税后,基层政府因财政汲取能力有限和公共服务动机的缺乏,陷入职能意义上的"无政府状态",农田水利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严重缺失。与此同时,因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社会资本的制约,"搭便车"行为的影响,导致农民自主治理能力的欠缺和合作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丢包袱"式的农村水利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加剧了灌溉集体行动的困境。湖北省沙洋县高阳镇村组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村灌溉问题涉及农民的个人选择、集体行动和灌溉制度的演进等复杂的选择和制度问题。总结村民在灌溉制度中的合作困境,尝试进行理论阐释,探讨建立有效灌溉制度的可能性,对于扩展我们对农业灌溉制度和村民自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巍  蔡亮 《学理论》2010,(24):47-51
集体行动问题是现代经济学中的分支之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Olson)1965年出版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可谓研究该领域的奠基之作。他站在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立场,认为集团是由各构成主体的自发意志所形成的,其理论主要阐述的是以谋求集体财富为目的的集团规模问题。其论点为旨在获得集体财富的集团,其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具体而言,他认为规模小的集团比规模大的集团更能实现集体行动。但在书中,奥尔森认为规模小的集团情况复杂,故其研究的对象为大集团,更为确切地说强调大集团的“集体行动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是对当代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的简明介绍。  相似文献   

10.
组织化动员和草根动员是促成集体行动的两种常见形式,然而,G市反对垃圾焚烧厂建设的业主集体行动不仅没有组织化动员力量(如业委会)的参与,也没有草根行动者刻意维持的名实分离的弱组织,那么,业主集体行动如何可能?分析G市案例发现,"去组织化"是业主集体行动的策略选择。它包括三个特征,无领导有纪律、行动上自我定位和网络虚拟串联。"去组织化"依托政治认知、网络传播和情感动员消解合法性、安全性和搭便车三重集体行动困境。它与组织化动员和草根动员的差异在于,动员结构既不是有组织也不是弱组织,政治取向上呈现认知和行动的分裂。实践层面,它表明公民在治理参与中成长,也预示中国公民社会构建及其与国家良性互动的艰难;理论层面,个案研究的发现为考察业主集体行动的动员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共物品供给匮乏是当前村庄发展中所直面的现实问题,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因素。但传统政府供给职能的萎缩和市场供给有限形态的存在,使得以“一事一议”为代表的村庄集体供给成为重要补充,然而实践表明村庄公共物品供给依然存在困境。村民个体理性逐渐觉醒,成为村庄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开始寻求资源有限背景下的自我利益最大化。通过岳村调查发现,村民理性表现为集体成本分担意愿,并呈现从弱到强的变化态势,集体行动的奥尔森困境则表现为投机行为泛滥、精英剥夺严重、公共选择趋于瘫痪等。重构乡村社会资本、实施“有偿”供给、政府财政介入、构建小集团供给模式成为走出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的奥尔森困境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卉 《学理论》2009,(20):36-37
作为“制度性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所提出的“集体困境”理论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论意义,目前国外社会科学领域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很广泛,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的前提假设、参与约束及其排除两个方面,并围绕着两个焦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些讨论无疑扩大了公共选择理论的领域,使原有的公共选择理论超越了传统政府和政党行动的研究范围,这正是奥氏“集体困境”理论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沿着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这一研究视角,以血缘联结与经济分化的二维变量,考察了北镇的村庄社会结构与乡村治理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北镇的村庄呈现低度的村庄社会关联,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关联薄弱、经济分层日益凸显,是一种分散且分化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形塑了激烈的派性斗争,富人主政日趋普遍化;农民转向自我中心的个体本位,权利与义务失衡,村民集体行动能力薄弱,村庄治理陷入公共品供给"搭便车"、农民谋利型上访凸显等困境。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改变了传统农村的熟人社会结构,乡村公共空间也正经历着转型与重塑。本文通过对河南荥阳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农户合作参与行为的研究,考察了社会转型期乡村公共空间与农户集体行动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乡村公共空间可以有效克服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具有催生社会资本的作用;同时提供了权威治理与自主治理对接的平台。转型期乡村公共空间具有弱质性,为促进农户的合作行为,政府应重视乡村公共空间的构建与发展,加大社会资本的培育,同时加强政府引导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项面向特定空间、特定人群的准公共产品,居民协商是实现这一公共产品供给的集体行动,但居民的个体理性会导致实施时出现集体行动困境。广州是国内较早开展这项工作的城市,通过访谈和政策内容分析梳理广州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工作历程,结合集体行动理论分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面临的协商规模和价值偏好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居民协商集体行动困境的破解之策。广州市的经验不仅为其他城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供了借鉴,也为今后通过制度设计促成居民集体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形成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概念由于不能内含当前社会群体性冲突的维权属性,具有内在的缺陷。以"集体行动"概念指称这类群体性冲突,把集体行动视为是公民以联合行动的方式维护自身生存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的一种法律行为,可以将群体性冲突的维权属性涵摄在内,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冲突的本质。从法律冲突、法律效力、权利的性质以及人的自我发展等方面对集体行动进行分析,说明社会转型期发生的集体行动具有正当性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芳 《行政论坛》2006,(3):29-32
政府职能转变并不仅仅是建立成熟的市场机制、促进经济进一步繁荣,更应是将自己塑造为市场扩展性政府。以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内在矛盾和固有逻辑为起点,以利益集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主线,在分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市场扩展性政府的概念,对我国当前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市场扩展性政府的建立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重新分析有关集体行动的各种经典描述和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首先从资源/资本、人性、产品和组织四个角度分别探讨了为当前学界研究所忽视的导致集体行动困境的各种深层原因;进而,在抽象社区和五个基本社会行动者的简单理论假设的前提下,从"产品-制度"分析(PIA)的角度系统探讨了解决集体行动的各种理想模型--四种自主治理模式(社区治理模型、俱乐部治理模型、优势群体治理模型和私有化治理模型)和四种他助治理模式(政府治理模型、企业治理模型、学者型治理模型和伦理道德型治理模型),描述了集体行动的社区治理类型树,主张在各种理想或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元协作性社区治理机制来解决社区集体行动困境;最后,通过对社区内外因素、社区内部机制、"产品-行动"框、行动者在特定外部影响因素下的选择机制,以及产品性质和其他特征如何影响博弈理论分析框架的诸种变量的逐一分析,发展了不同治理模式选择的规范模型(同时可以看作是一个基本的政策或决策分析框架),并进行了简单的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农民自主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较于政府主导、市场化、合作化以及农村社区外主体供给等供给模式,农民自主供给更能契合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是农民自主供给亦存在供给行为的可持续性难以保证以及"集体行动困境"等问题。而农村社会资本的信任、规范以及互惠特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农民走出"集体行动困境",且能有效降低他们自主供给的成本。因此,发掘农村传统社会资本"正能量",重塑农民公共精神以及推进农民自组织建设,以提升农民自主供给的效率,将成为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些原本保持很好的河流被人为污染,这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地不便。一方面源自企业自利动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哈丁"公地悲剧"的现象,从侧面上反映出集体行动存在的困境,这一现象给理论和实践提出了现实的课题。要破解这个难题,就需要健全相应的制度,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一个良性的区域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