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建共享策略,以期为今后少数民族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建设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建设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是通过构建全省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及管理系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均等化、便利化、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的创新性文化服务形态,是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最深层的本质在于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但囿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有性的矛盾,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冲突。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改善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条件,但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团结合作、自主平等、积极参与是构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以"共建"促"共享"是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是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从“有质量”向“高质量”跃升发展的重要抓手。高量优质是高质量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目标指向,包括高产量、广覆盖、恒稳定的资源生产,高统筹、多形式和平供需的资源配置,高水平、广开放和可持续的资源利用,高标准、强效益和多方法的资源评估。高质量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价值诉求集中体现在“共建共享”,具体以共建为前提共识、以共享为核心关切、以共建共享为持久追求。为此,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形成协同联动的高质量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行动网络的关键在于:识别资源建设的行动关系、激活资源建设的主体力量、构建资源建设的长效协调机制和扩展资源建设的网络效益。  相似文献   

5.
鲁鹏 《青年论坛》2010,(4):156-158
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学校和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学科的建设等情况,制定数字资源的建设规划。加大力度引进中外文数据库,加强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建设,加强高校图书馆互联,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数字资源整合检索建设。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学习华东四省(市)党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促进广东党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有以下启示:广东党校系统网络互通互联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条件;专题数据库建设应立足于本地特色资源、走共建共享之路;要正视差距,找出原因,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促进广东党校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给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资源建设适应网络环境的具体措施,包括:合理配置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之路;精心打造特色信息资源;提高采访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8.
公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而公安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因此教学资源共享特别是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非常有必要。公安院校要以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地推进共享机制建设,以此推进公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警察技术》2011,(4):77-77
公安数字图书馆作为公安系统教育训练、业务管理决策的知识资源中心,以急需数字化处理、开发、利用和保存的公安专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依托国家骨干信息网络和公安专用网络,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能与国际接轨,可以覆盖公安系统部分重要单位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利平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教育资源的呈现样式、展现方式、以及内容丰富性都已达到一定高度。但是如何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研究重要课题。通过从优质教学资源的收集与优化、各级教育平台的建立与合作,创建新型信息资源移动平台三个方面调查来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教育学科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的协作能力,从而建设有效的资源共享的措施,提高资源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河南政报》2013,(1):35-36
豫政办[2012]76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我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以下简称"数字城市")建设与应用工作开展以来,在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全省数字城市建设与应用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数字城市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重要意义数字城市是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相关信息数据库为核心构建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基础平台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导工程。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应用,可以使城市管理和服务空间化、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为部门基础信息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资源形式多样和容量增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传统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公安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需要,共建和共享数字资源成为公安院校图书馆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云服务平台的每一层都是基于相应的云计算服务且实现相应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主要由大量的分布式异构虚拟计算资源构成,而且多个计算节点共用数据和资源,整个环境节点可以协同工作、互相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因此,研究云服务平台环境下的公安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方法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钟振 《当代广西》2004,(12):25-26
当前,科技基础条件一方面十分薄弱,已经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有限的科技基础设施又存在着自我封闭,浪费严重的情况。因此,整合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开放共享的科技基拙奋共平台,成为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4月,随着《广西科技基拙条件平台建设规划(2 005吃010)争的组织研究和编写工作的进展加快,广西科技基拙条件平台建设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已经列入2004年科技攻关项目。科技基拙条件平台建设的作用在于,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捉高科我创新能力, 最终目的是建立一套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何炳祥 《岭南学刊》2015,(3):124-128
需求驱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应用平台功能设置,主要应根据实际需求,包括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联合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移动服务和学科馆员合作参考咨询等。实现这些功能,还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脱机管理机制两种体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目前网格化已成为社区治理的"标配",但社区网格化在推进过程中由于行政主导、技术依赖等特点出现了"悬浮"于社区治理的问题,从而进入了发展"瓶颈期",亟需改革创新.武汉市探索推行的"微邻里"平台提供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指引下社区网格化管理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该平台依托既有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嵌入社群化、移动化、协同化元素,构建议事平台、报事渠道和办事载体,推动各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开展治理以及共享治理成果,有效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之间的良性循环.武汉"微邻里"平台的成功经验表明,创新升级社区网格化管理,一要及时追踪网络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新进展,做到平台共建;二要寻找实现网格化与居民自治相融合的可行路径,推进协商共治;三要坚持服务与管理功能并重,促进社区治理成果共享.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发展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发展建设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并重点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即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文献信息服务、文献信息人才队伍培养。  相似文献   

17.
齐迎春 《前沿》2005,(1):192-193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资源共建共享的现代化模式 ,其发展趋势已势不可挡 ,共建共享已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力量,组织建设了网络资源和信息共享中心。从澳大利亚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经验来看,要推动我国高校馆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除了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外,还应大大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公众的参与程度,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高校图书馆只有相互联合,走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道路,才是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图书信息资源的发展进入崭新的时代,文献资源与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是深入挖掘共建共享科技文献信息平台的特色资源服务。本文阐述了与图书馆联合建馆模式的社会价值,并以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文献馆搬迁为例,呈现了科技文献馆与高校图书馆联合建馆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科技文献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为科技文献期刊公共服务与培养图书情报专业人才教学科研活动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吴胜武 《今日浙江》2014,(23):37-37
正宁波市海曙区近年来紧紧围绕省市信息经济发展战略和"智慧城区建设领跑全市"的目标,稳步推进辖区信息经济发展,建成了全省首个光网城区,成功获批了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区)试点,实现了区域信息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以共建共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海曙区充分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统筹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升级。目前共完成光纤接入改造的家庭达到17.7万户,覆盖2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