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是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维系着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存在。但是,社会系统不是封闭静止的,为了适应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就要不断调整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活的有机体,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方式、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与五大要素相对应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社会整体文明应该是这五大文明的有机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加快建设以五大文明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整体文明.切实推进当代中国的整体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弘扬和落实整体文明观念,促进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建构整体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和谐的制度结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伟 《长江论坛》2006,(4):48-51,95
探讨不同制度类型的合法性基础,以及如何“生成”有机的制度结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要弄清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弄清制度与行动之间的关系。行动与制度都存在不同的类型,不同行动者在不同制度条件下行动,进而再生产出不同类型的制度;而制度又作为一种深层社会结构要素,影响着相应的行动;不同类型的制度与其相应的行动之间存在双向形塑关系。生成的不同制度类型都具有合法性与局限性,只有不同类型的制度有机结合,生成完善的制度结构,经济领域才能取得较好绩效,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结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社会结构"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正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将社会结构思想与社会发展理论、社会有机体、社会形态、结构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整体主义这六个方面对比研究,在理论上更能深刻体会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概念和思想。社会结构思想是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结构概念比社会形态概念更加具有当代性和现实价值。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思想不同于机械唯物主义、结构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理解,它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历史辩证性和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人类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才能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与交融。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尚有部分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在地理分布、语言文化、职业结构、城镇化进程等多个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疏离和隔阂。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公共治理的政策和措施,消除族际交往障碍,增强各民族共同的利益纽带和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6.
张勇  赵晓霞 《前沿》2012,(13):137-139
中国的社会工作在新世纪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功能,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但存在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研究发现,制约社会工作发展受到一系列结构性张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的张力;二是政府主导的行政化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之间发展的张力;三是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实践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的跨文明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把世界看成是由“人—社会—自然”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 ,自然生态、人类文化生态、精神生态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 ,西方文化中的二元对立、人类中心主义、机械自然观是人类生态危机的文化渊源 ,“役自然”的现代工业文明、消费主义是造成生态失衡的直接原因。相反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自然观强调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天和人之间能达到动态平衡 ,文明的创建应师法自然。所以 ,中国文化的自然观对全球生态文化的重构具有重要思想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结构在某种程度上预制着公共参与的历史实践。考察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张力,大体循着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重合→相对分离与对立→国家向社会回归"的逻辑嬗变,与之相伴,分别呈现出总体性社会、个体化社会和社会再组织化的社会结构状态,公共参与亦呈现出异化虚妄型、内爆私域型和有机互动型的历史流变。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社会结构中的农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构建一个和谐的、合理的社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着巨大的结构差,城乡二元结构向城市转移,中间阶层偏小。农村的和谐问题应在城市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内涵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根本依据,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回答的四大基本问题的实践创造为基础,通过逻辑的形式,再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及其固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一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彼此相互联系、逻辑层次有序的理论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特征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基本的层面,这就是本质特征、基本特征和具体特征。以实践性为基础和核心,整体性为突出标志,民族性与时代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一脉相承性和与时俱进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是有效推动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的社会力量或关系力量的总称;在"应然"逻辑层面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逻辑结构;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个由原初态、次生态和新生态构成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一 结构矛盾与怪圈现象 社会主义社会整体或人民内部的各有机组成部分、因素、方面之间的关系,从矛盾的角度进行抽象,就是结构矛盾,如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民主与集中的矛盾等。结构矛盾的突出特点,首先是这些矛盾不会消失,因而不能运用使矛盾消失的解决方式。其解决的方向,应是使矛盾关系达到相互协调、和谐与相互促进。其次,这些矛盾在其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怪圈”现象,即对立面交替成为突出方面,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沿着两个方向飞速前进,一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二是社会结构的屡次重大调整.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科技革命的生产力潜能带来了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同时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近代科技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递进式"特点,现代科技革命在总体上突破了以往"递进式"特点,呈现出对社会结构"跨越式"影响的新特征,并发展成为当代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结合中国视角、具有中国元素的生态学说、理论。有机马克思主义反对过度消费、坚持有机整体主义的生态主张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存在着某种逻辑一致的关系。此外,有机马克思主义还揭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方向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欧永宁 《前沿》2011,(1):152-156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探索历史之谜、把握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视角和工具,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东方社会结构认识的广度、深度直接影响并制约着他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创立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构想,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它与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相衔接,是我党以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方法论指导,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战略,实现四项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产阶层的社会结构与自我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层的状况反映一个社会一定时期人们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折射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等多方面指标.它引领着社会的潮流,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体现社会的主体价值观.对社会中产阶层的主观认同,在国外不是一个问题,而在中国,存在着诸多有待探索的问题.其中,有过去扭曲心理的阴影,现实的柔弱,有不愿意自我证明的合法财富,也有难于启齿灰色收人,还有有悖于道德、法律的暴利.  相似文献   

18.
齐卫平 《探索与争鸣》2012,(12):48-51,123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与政党紧密相联系。集领导党与执政党于一体的政治制度具有优势,它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多元发展带来党的执政环境的巨大变化,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党的领导方式科学化是完善多元社会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完善多元社会治理结构必须大力培育社会力量,社会层面的力量强弱决定着社会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中间人群"的特点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 ,伴随社会转型出现了现代社会的结构变化。其重要表现就是“社会中间人群”的形成和凸现。社会中间人群的存在 ,有效地防止了社会两极分化 ,极大地减轻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相互摩擦和利益碰撞 ,削减了社会张力。社会中间人群的数量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 ,社会中间人群将会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强调,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人和全部社会生活条件、要素构成并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整体。整体性是社会有机体的根本特征,也是其理论的核心要旨。在此理论观照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立足整体高度,谋划与建构社会的整体和谐,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不断协调发展、健康成长、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