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全面理解“中国之治”的理论内涵与重大意义,需要拓展观察视角,通过多重逻辑加以分析和阐释。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之治”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不断深化阶段和开启“中国之治”新篇章的新时代阶段。从理论逻辑上看,“中国之治”正向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迈进,它的最大逻辑在于党的领导,前提在于制度化建设,价值依归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从价值逻辑上看,“中国之治”的意义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中国之治”新篇章的开启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同时“中国之治”也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夏夷之辨”是中国传统政治心理之一。这一观念对清代少数民族统治时期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及革命路径的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由于晚清市民社会的萌生及近代民族主义的启蒙,使“夏夷之辨”观念逐渐消释,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最终构建起现代民族国家,中国的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流是“以道德压制经济”的“道德经济”思想,这种思想积淀为“德本财末”、“为富不仁”等基本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影响中国经济与社会至深至远。文章认为,在“出贫弱而入富强”之特定历史阶段,“求足”无疑要重于“求均”,“效率”无疑要重于“公平”,“经济”无疑要重于“道德”。  相似文献   

4.
李新蕊 《理论导刊》2023,(12):72-77
“中国之制”规范“中国之治”,“中国之治”践行“中国之制”,实现了中国式“制”“治”互洽。其内在逻辑集中体现在“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本土内生、“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耦合共进、“中国之制”嵌入“中国之治”现实可行、“中国之制”提效“中国之治”自觉自信四个方面,彰显了“制”“治”生成合洽、关系契洽、运行协洽、转化融洽,为更好探究“制”“治”规避西方式乱象、实现在中国的互融互通给出解答。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最真正的民主是由民主的本义升华而出的,是真正体现“人民统治”的一种人类社会美好的政治前景。其应然状态要求摆脱代议制的束缚,人人都独立的享有社会的直接管理权,直至不需要任何人的管理,实现人人自主。“真正的民主”的实现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实际上正处于“真正的民主”的第一个阶段向第二个阶段过渡的时期。其建设方向应该是继续完善国家政治体制和相关的政治制度,同时发展基层民主,培育个人的民主素养,并在上述条件成熟之时,稳步推进政府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曾铮 《理论参考》2010,(9):49-51
如果把“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看成是一幢房子的话,那么这个房子的顶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地基是“经济重大转型期”,墙体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梁柱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结合得也最紧密。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的产物。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如果从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办算起,至今已有133年的历史。职业教育在中国百余年发展进程中,既有过“洋务”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蓬勃发展,也有过“文革”时期的停顿半停顿状况;既有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的繁荣,也有目前因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而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化是贯穿中国近代历史的主线现代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进步过程,从这一过程的发端来看,有内发型与外发型两种,中国属于外发型,在中国,最初的现代化要求并非起因于社会内部的矛盾发展,而是来自帝国主义的入侵,来自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征服。从鸦片战争到现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以前为第一阶段,其中心任务是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历史为这一阶段做出的结论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建国以后为第二阶段,中心任务转变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准备和实施现代化建设。在这一阶段中,我们曾三次提出现代化问题。第一次是在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后,提出了“超英”。“赶美”两个笼统的口号。这两个口号和单纯的热情相结合,导致了“大跃进”和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第二次是在四届人大上,首次从时间和内容上  相似文献   

9.
郝永平  张欧亚 《求知》2023,(6):17-19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历史背景下,为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而创立的。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学思想”是第一位的,是“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大前提。要全面把握“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主要内容,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与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王缉思 《党政论坛》2013,(18):36-37
今日中国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上的全球定位可以说是“非东、非西、非南、非北”;换一个角度,又是“亦东、亦心、亦南、亦北”。中国处于特殊的社会发展阶段,拥有与众不同的文明传统,是在人类历史上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名副其实的“中间国家”、“中央之国”,是缩小南北鸿沟的“桥梁国家”。比之于古代华夏秩序里的“中国”,今日中国的视角要宽广得多,站位要高大得多。似可根据这样一种全球定位来设想中国的战略大棋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行政管理学是在两种不同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兴起并不意味着行政学的研究进入衰落时期;中国公共行政体现出“二元”与“多元”特色,这是中国公共管理有别于西方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公共行政必须始终把处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当成首要任务,重新审视政府的职能与角色;“大公无私”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思想在公共管理中是不现实的和不合适的;法律、制度建设与创新仍旧是行政管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1908年,中国当时最大的军舰“海圻”号前往南洋群岛慰问华侨。这是中国以政府名义联络、宣抚海处侨胞之始。“海圻”号所到之处,新加坡、泗水、爪哇等地的华侨深感这是祖国对他们的关怀,极为兴奋。率“海圻”号访问南洋者,是时任广东水师提督(司令)的萨镇冰。萨镇冰是中国近代以来海军史上重要人物,有“四朝元老”之谓,他的一生,历经清朝、北洋政府、南京国民党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历史阶段,且每个阶段都地位显赫。1908年访问东南亚之举,使他得到了海外华侨的敬  相似文献   

13.
张立群 《求知》2000,(12):12-13
“九五”和以前时期的经济发展,为中国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人均GDP在“九五”期间实现了翻两番,城镇居民生活已从温饱转入小康。与温饱阶段联系的物资匮乏、供给不足、普遍短缺的现象消失了。与此同时,我国开放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格局也已初步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都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江淮 《党政论坛》2011,(2):13-13
日本海,韩国、朝鲜称为“东海”。 它是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位于日本群岛、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海岸之间,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公里。历史上,中国曾是日本海沿岸国,我国曾称之为“东海”、“鲸川之海”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田为兵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谈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时,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16.
2009年,随着世界各主要国家经济回暖,尤其是中国“保八”目标的完成,全球经济似乎又迎来了另一个“春天”。然而,深度剖析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全球经济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反复多变”的后危机时代。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国经济必须要谨慎对待来自于国际和国内的种种困难,继续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在21世纪中国守正创新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正,创“人的现代化”之新;守“尊重自然”之正,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新;守“人是社会关系总和”之正,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之新,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内在实质的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守“生产力”之正,创“新质生产力”之新;守“人的利益”之正,创“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之新;守“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群众观”之正,创“人民江山论”之新,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发展动力的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守“世界历史理论范式”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念”之新;守“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模式”之新;守“共产主义文明道路”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之新,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中国西部生产力的历史考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西部生产力问题研究”的组成部分。这部分成果近四万字,本刊摘要分三部分发表。经济理论界把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历史发展一般分为古代生产力,即手工生产力;近代生产力,即机器生产力;现代生产力,即科学生产力三个历史时期。(薛永应主编《生产力经济学第220页》)这里考察的是机器生产力。机器生产力在我国很明显形成两个历史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下伴随国家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总体说来,我国东、西部机器生…  相似文献   

19.
崔德华 《求知》2023,(8):23-26
<正>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宏愿,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伴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各种重大风险日益增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带来严峻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应敏锐预测重大风险对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党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时期同我们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这是对中国民主党派历史特点最精辟的概括。因此,中国的“民主党派”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