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气”与“大方”桑穆“小气”,就是吝啬,“大方”则为慷慨。整个社会,尤如万物,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小气”与“大方”反映在各别人身上,自然是形形式式的。可以这样说,世上绝无纯粹小气的小人,也绝无纯粹大方的君子,他们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只是在某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多种属性。因此,人们在认识同一个事物时,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那末,就会得出关于该事物的不同结论。对此,古代的人们就明确而深刻地认识到了。 战国时期的庄周在《秋水》篇里说,对同一事物,观察者“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  相似文献   

3.
何为君子?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君子的上乘人格,被孔子视为达圣的必经阶段。党员干部应如何具备这样的“上乘人格”呢?简言之,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党员干部专心致志于本职,就必然走向为党为人民的上乘人格之道。  相似文献   

4.
在三国中,曹操以奸诈著称,孙权以善变闻名,而刘备则以仁爱而传世,因此心理专家称,刘备是将儒家之“仁者无敌”的理念落实到“君子之道”的自我期盼中,形成了其强烈的君子情结,从而创造了一个草鞋匠到霸主的成功奇迹。刘备的为人之道,对当今驰骋职场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巾帼不让须眉热心公益慈善在慈善女杰行动中,杨澜、杨丽萍等明星人物的“有作为”已广为人知,本文介绍的赵曾学韫和李莹这样的实业界人士的善举同样影响非凡。调查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户,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过10万户,即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也就是说,在慈善行动中,只有1%的企业有所作为。如果人们提起哪位富人,说“那是个好人啊!”。“富且仁”,这应该是皆大欢喜,或曰双赢。赵曾学韫和李莹就以“富且仁”成为当代创业女性中的杰出人物。赵曾学韫在香港有“慈善皇后”之誉。20多年来,她把慈善作为事业,筹善款达数亿…  相似文献   

6.
金子 《今日浙江》2008,(11):37-37
浙商,中国的第一大商帮,以擅长经营著称,他们是财富榜样;但今天的浙商用善举善言展示出他们的另一面——这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的群体,充满着善心和爱心,“浙商”是“义商”,是慈善楷模。  相似文献   

7.
吴琼 《新东方》2005,(1):35-39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理”的概念既具有对象属性的含义,又具有主体活动的含义。一方面,如《庄子·天下篇》所谓:“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①王夫之所谓“理者,天所昭著之秩序也”,②指的都是对象的特定属性,即事物的条理、法则,亦即事物的有秩序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就“理”的本源而论,“理”指的是玉,未理之玉被称之为“璞”,“理”是对“璞”的剖析、琢磨。从哲学的意义上说,“理”的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是相一致的。因为正是由于万物皆有其“理”,人才能认识到这种.“理”,并以自己的活动加以剖析,使之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8.
钱财物质.是人们生活之依靠,正当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追求不能是无限度无节制的,而是要符合道德原则.做到“欲而不贪”,正如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以义为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9.
关于慈善事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夏季在我国发生的一场特大的洪灾,使人们看到了慈善事业在救灾中的巨大作用,开始关注起慈善事业来。但是不少人对于慈善事业中的相关问题还不甚明了,甚至产生误解。现择要举出几题,略作论述。一 慈善的概念与定位慈善二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中被解释为“仁慈”、“善良”,包含有“恩被于物、慈爱于人”,“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的意思。慈善行为亦常被喻为“积德行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献爱心”。慈善的动机应当是“为人”与“无我”,必须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如果含有任何功利的目的,算不得真正的慈善。也就是…  相似文献   

10.
一《论语·卫灵公》中记孔子言曰:“君子谋道不谋食”。此言君子,士人之谓也。“谋道”与“不谋道”遂分别成为当时和以后士人沉重使命的表征和修身养性的禁忌。“谋道不谋食”说,至少包孕了四层含义。一为“士志于道”,士应以建道为己任,谋道是士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核心,故“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二为“忧道不忧贫”。士人以道的发展为安身立命之基,贫不足忧,而天下失道则堪重忧。故要“笃信善学,守死善道”,不能因谋食果腹之需而置道之有无于不顾,“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贫贱不能移”则是这一思想的归  相似文献   

11.
《山东人大工作》2008,(3):58-59
中共老党员、国务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原顾问石山近日在《炎黄春秋》上撰文说,和与同的关系,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孔子有感于当时的形势,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标出君子小人之别,用心可谓良苦。  相似文献   

12.
袁浩 《今日浙江》2009,(13):64-64
“防欲力善”语出明朝吕坤的《呻吟语·存心》,原文为:“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是以君子之心无时而不敬畏之。”意思是说,防止欲望就好像是在挽拉那行驶在逆水中的舟船,  相似文献   

13.
杨金砖 《求索》2007,(8):185-187
虞舜虽时处遥远的上古时代,但其“诚实、孝悌、仁慈、宽厚”之德,开创了中国道德文明的先河,成为儒家仁政爱民的典范,其“诗言志、歌永言”的文学思想,其作五弦之琴而歌南风的乐教理念,又发中国文学之滥觞。晚年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从此,虞舜便与潇湘结下不解之缘,其道德文章对潇湘文学影响至深,可以说有豁蒙之功。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儒家君子之学的主要开创者。其中,《论语》学而篇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理解孔子论学的主要文献依据。然而,由于语录体的言简意赅,缺失语境,很不容易确切解释。学界对“学而时习之”的不同解读,造成对儒家君子之学的具体工夫进路产生分歧。近年来,潘德荣教授基于其对中国哲学传统中孔子诠释思想的理解所提出的“德行诠释学”,为理解孔子本人的思想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工具。根据德行诠释学中立德弘道的价值导向与以“行”成“德”的实践路径,《论语》“学而时习之”章不仅具有学以成人(君子)的中心思想,也契合从德到行再由行到德的德行诠释学理念。而分析“学而时习之”章的句际逻辑关系,可以为从德行诠释学视角理解“学而时习之”章提供合理性证成。  相似文献   

15.
有慈善才有和谐——谈谈我国的慈善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25日,世界第二大富豪、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宣布自今年7月起捐出其440亿美元财产中的85%,约370亿美元作慈善用途,创美国有史以来个人慈善捐款额之最。国内有经济学家感慨:“巴菲特一举捐出了个李嘉诚!“”富则兼济天下”,人们在慨叹巴菲特的善举之时,也在不断反思:我国慈善事业现状如何?问题与出路何在?发展很快差距很大新中国成立初,慈善事业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90年代后,一方面政府开始逐步放弃一些职责,希望由社会力量来填补空白;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慈善业也面临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于是,以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的成…  相似文献   

16.
虚证辨     
应证者乃正气受损也。实春乃邪气盛也。(索问·评热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是指人体正气而言,气自阳。(索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为气。”明·张景岳日:“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四时万物得以生长收获.何非气之所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索问·生气通无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论述:人得气则生,气损刚伤,气绝则亡。正气乃享受于先天之真气,又得后天之精气滋养和补充化生而成。又(灵枢·刺书真邪篇)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正气就…  相似文献   

17.
“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哲学概念 ,它常与“天命”、“道”、“性”、“德”等相提并论。一些古代思想家甚至认为“和”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相传为子思所作的《中庸》说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庄子亦说 :“至阴肃肃 ,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 ,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庄子·田子方》)。荀子则说 :“列星随旋 ,日月递 ,四时代御 ,阴阳大化 ,风雨博施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  相似文献   

18.
关于君臣关系,传统文化中存在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命题。孔子总结夏、商、周的经验教训,提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个命题,明确指出,君主要依照礼法差使臣民,臣民则要对君主尽忠。它既承认君主的无上权威,要求臣民效忠于君主的统治,又对君权提出约束,让它依礼统御臣属,以便恒久维持一种合乎秩序的君臣关系。苏轼肯定并阐发了孔子的观点,他说:“君以礼使臣,则其三皆君子也。不幸而非其人,犹不失廉耻之士也。其臣皆君子,则事治而民安。士有廉耻,则临难不失其守。”这就是说,“君使臣以礼”的意义在于使臣子受到约束…  相似文献   

19.
诚与信是连在一起的,做人要诚实无欺,这是人立身之本,治心之本,得人心之本,是人赖以生存的灵魂。孟子说:“人天生存诚。”苏轼说:“天不容伪。”曾国藩说:“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这些古训告诉我们,只有坦诚待人,才能得人心,才能赢得他人的支持与合作。反之,则只能招  相似文献   

20.
65年前,葫芦岛百万日侨俘大遣返,是中国人民跨越历史时空的伟大善举。中国人民不计前嫌、仁慈为怀和以德报怨的博大胸怀。震撼了全世界每一个有良知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