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在法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图书馆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健全人格的摇篮 高级法律人才是要执掌法律这柄社会公平与正义之剑的人才。社会对这类人才的要求,第一位的是他们的道德水准和健全人格。而书籍则是学生的思想、理想、道德、行为准则形成的导师和益友,对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健全人格,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要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是创造新科学、新知识、新化的机构;大学是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地方,是专家、学们公开追求真知、真理的场所;大学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高尚道德、健康情感、良好的化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造能力的地方。对大学本质和宗旨的误解、误读将使大学的信念扭曲、精神失落、功能异化,使大学不像大学,成为缺少大学品格和精神的职业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3.
曲谏 《河北法学》2001,19(5):160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而国际间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事实证明:能否培养出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徒具强健体魄或聪明才智却道德低下的“瘸脚”人才是目前每所高校必须直面而不得等闲视之的一个现实问题,对于法律院校来说,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意义更重大。 继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之后,前不久,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就是充分运用道德对社会运行的软控制力量,通过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道德教化,塑造人的品质和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社会发展与…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职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而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大量高技能建设人才的艰巨任务,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所以培养学生具备健康道德人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而我们首要的任务是了解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高职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及成因。  相似文献   

5.
论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法律和道德各具特色,唇齿相依,都是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绝不能不予区别而杂揉并用,更不能彼此取而代之。因为法律自身固有的不可根除的局限性决定了社会调整规范多元的必然性。道德等软规则和法律硬规则的并存和实施才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律和道德的差异性决定了各自作用有限以及互相弥补的必然性。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第一,道德所蕴含的文明层次高于法律,法律是道德的下限;第二,道德的调整的领域广于法律;道德的传播方式缓慢于法律。道德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依然是一种社会整合的基本手段。将道德与法律杂揉并用或者彼此取代,决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6.
试论道德法律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道德法律化的理论探讨 道德法律化,顾名思义.就是使道德成为法律。道德就是道德,法律就是法律,缘何能够使道德成为法律?其实.正是道德和法律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才给道德法律化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必要性.如果两者是同一样东西.就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使前者成为后者;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道德和法律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和共同性,这才给道德法律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性。 首先.道德法律化的前提和必要性──道德不同于法律。道德是“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和应该不应该的行为规定。”①而法律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法和道德在终极意义上同样都是百姓伦理价值的体现,所以道德评价与法律干预具有社会价值的一致性。道德评价保障了私权利空间,而法律干预则是国家公权力介入私人空间。因此,应该把难以弥补的重大社会公共利益被侵犯作为道德评价与法律干预的界限。这一界限是在不侵犯私权利的情况下保障社会利益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珍 《河北法学》2001,19(1):71-74
道德与法律均为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是法律的重要渊源,道德规范可以也应该法律化。但道德规范法律化不是随心所欲的。法律是现代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法哲学、法理学所关心的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律都体现了共同的价值目标,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伦理精神的实现形式和实现机制,是工具化了的社会伦理。法律以道德为基础,道德依靠法律的维护,两者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道德     
法律与道德,这组法哲学研究中永恒的关系命题,自法律从道德母体逐步剥离之始起,便注定要经历一段相互碰撞、融合的漫长的发展时期。法律是社会制度领域的表率,而道德则归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因此,虽然两者同属于社会领域内的上层建筑,而法律更是源于阶级社会产生的道德衍生,但是不同的范畴归属,却使它们在社会生活的运行中存在着许多难以完全调和的矛盾与冲突。然而,让人不可忽视的是,在当今的社会存在形态下,法律与道德这对关系有些“暧昧不明”的社会秩序维系者,势必会因为社会传统、经济模式、时代价值等一系列他物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长期处于一种相互依持、相互弥补的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判断一个人是否为优秀的法律人才,其标准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有法律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在价值观的指引下所具备的思想品质。高校法学院系是法律人才的诞生地,是法学专业学生接受教育,不断成长成熟的地方,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其教育方式不当,效果不佳。其教学重点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一个相当关键的重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导致其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实质提升。只有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采取具体措施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地位,增加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法律人才,同时为社会、为国家进行有效法治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治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最终可归结为一个核心问题即法律和道德问题:法律秩序的构建与形成实际上是社会成员道德秩序重构的过程。在一个缺乏道德信仰的社会里,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建成法治社会的。因此,社会存在的各种法律问题可能只是表层现象,其背后的问题应当是道德问题,即道德自觉、道德修养与道德信仰。所以,在我国法治进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法律和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法官的职业道德是适应审判工作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是特定化而且升华了的社会道德。法院是维护正义的力量,法官是法律的守护者、实现者,因而法官职业道德标准应高于社会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法律的伦理基础,从立法、执法、守法到监督都渗透着道德精神。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能单纯在法的领域解决,还需要道德的力量,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法律,都是要靠人执行的,再好的法律,如果没有好的执法者,也不能起到法律的作用。削弱了道德的作用,法制调节必然势单力孤。道德和法制都是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法制重在外在强制,道德重在内在自觉,防治腐败需要内在自觉与外在强制相结合。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就道德力量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做一论述,以期引起人们对道德建设的关注。一、道德的价值导向作…  相似文献   

15.
王琼 《中国检察官》2010,(22):38-38
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法律是一个极限或者底线,任何人都不能突破这一极限。就社会层面而言,如果人们都突破法律的极限,整个社会就会失序。事实上,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要发展,仅有法律约束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做企业如同做人,不但应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也应该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6.
朱军 《广东法学》2008,(3):42-47
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在逻辑前提、价值定位上存在无法弥补的漏洞,许霆案从事实层面上看,正是“道德法律化”对“法的法律化”的误解,从价值层面上看,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同时也破坏了法治的核心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7.
《律师世界》2001,(4):1-1
研究道德的历史发展,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之所以制定道德原则,就是为了人类整体的发展,约束群体间的行为,减少群体间的过分的、破坏性的行为,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情感,增加人们和谐共处的可能性,以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法律则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准则。由于统治阶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使得法律的制定,必然要吸收必要的道德原则。而且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对某些道德原则规定了极高的法律地位,对某些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采取了极为严…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具有道德意味的案件中,法官是否具备明确的道德意识,并正确地回应社会公众的道德需求,已成为判断裁判社会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法官应当掌握一定的裁判技巧,遵循一定的司法方法论原则,以缓和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内在张力。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司法道德性可以在四个视域内加以分析:以规则适用实现法律规则中的道德要求;以原则裁判宣谕法律的道德内涵;以客观和平衡的司法方法遵循社会主流道德观念;以确认和规制良心司法体现法官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9.
强化法律职业伦理规范建设对于提升法律职业道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近代以来法律由以德性和人格为中心转向以原则和规范为中心。我们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关注不只是规范,同时更是规范的理由。法律职业经过“公正”这一终极价值的范导,选择了一致同意的道德契约,由此构建了人类社会的司法制度。公正之运用,既可生存于司法亦可毁灭于司法。法律职业的道德目的是衡量一切行为的道德善恶或道德价值的标准。只有当拥有创造性特征的道德实践行为引起实践变化或对实践做出贡献时,才能被视为道德批判的对象和目标。我们绝不能低估我国法律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的重要性。中国法律职业伦理建设的当务之急,以及未来中国社会法律职业伦理信念及其表达,需要同时做出两方面的努力:既要指向法律职业伦理制度的规范化、合法化、合理化以及正当性本身,又要构建作为法律职业德性素养培育载体的法律职业伦理新框架。  相似文献   

20.
人才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竞争内容,现代教育更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感召下,道德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育学生善于思考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正确的道德理念是现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