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关于律师所文化建设的深层特质分析从某种意义上分析,律师所是一个生命体,不光是由若干名律师,按相关组织章程组成的谋生、赚钱的机器,更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追求、有愿景的,具备生命体的主要特征,因而有其特有的基因,而文化就是律师所的“生命基因”。决定律师所寿命长短的最根本因素,是文化而非几名律师或相对有限的社会资源,也不是资本、法律技术和一时宽广的法律市场,而是靠长期坚守的某种信念、某种文化。一个没有文化的律师所是不会有核心竞争力的。只有优秀的文化,才有优秀的律师所和生命力强盛乃至长寿的律师事业。  相似文献   

2.
邓辉 《中国律师》2004,(10):82-84
美国现行的律师制度明文禁止非律师投资律师所,我国现行法律规范虽无明文规定禁止非律师投资律师所,但国资所拒绝除国家以外的所有投资者(包括律师、非律师),合作所、合伙所拒绝除律师以外的所有投资者是确定不移的,换言之,非律师对律师所的投资实际上也是被禁止的,唯一的例外是国家根据国家需要可设立国资所。我国律师制度的形成背景虽与美国迥异,但在美国发生的围绕禁令的相关争论,对于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无疑是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禁令支持者的声音在美国,禁止非律师投资律师所的规定始于美国律协(ABA)1928年的《职业道德准则》的第…  相似文献   

3.
何云选 《中国律师》2006,(11):20-21
一、律师所体制、机制理论及律师文化的意义据了解,在赞成规模所建设的律师中,热心联合的居多,实施联合的居少,联合前对律师所如何做大做强的理论及律师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的则更少,其表现往往是有实干的激情,无研究和探讨的耐心,甚至有人认为对如何创建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律师所理论的研究是一种空谈。那么,理论和实践何者为先,对如何创建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律师所理论及律师文化的研究意义究竟有多大?于是,使人联想到了“五月花号公约”。1620年,承载着102人的原  相似文献   

4.
公司制律师事务所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部制订的《中国律师事业五年(2002—2006年)发展纲要》在谈到今后五年律师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时指出:“建立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并存的律师组织体系。要在借鉴国外律师事业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律师工作规律的律师执业机构,形成多种形式律师执业机构并存的格局,并使律师事务所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平等竞争的执业主体。”《纲要》的这段论述,预示着我国律师所组织形式上存在多年的“老三制”格局将被打破。2002年10月16日,经北京市司法局批准,有5家个人律师事务所在京开业。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杨艺文说,成立个人律师事务所在北京还是首次,主要是为丰富律师执业组织形式、加强为普通百姓提供法律服务做一个有益的尝试。个人律师所登上中国律师业的舞台,宣告了“老三制”时代的终结。———编者  相似文献   

5.
黄然 《中国律师》2004,(10):91-91
随着我国律师业的快速发展,1996年出台的《律师法》中的种种不足与缺陷日益暴露出来,对它进行制度上的修改甚至变革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律师法》第2条,律师的法定身份是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为其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法律服务包括诉讼和非诉讼两个方面,目前大部分中国律师均以承办诉讼业务为主。律师所从事的诉讼业务中,除了委托人(当事人),难免与法官、检察官打交道。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律师的地位:其一,在诉讼过程中律师能否受到法官、检察官的充分尊重;其二,在司法结论中律师的正确意见能否得到司法机关的完…  相似文献   

6.
据了解.在赞成规模所建设的律师中,热心联合的居多.实施联合的居少.联合前对律师所如何做大做强的理论及律师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的则更少.其表现往往是有实干的激情,无研究和探讨的耐心.甚至有人认为对如何创建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律师所理论的研究是一种空谈。那么.理论和实践何者为先.对如何创建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律师所理论及律师文化的研究意义究竟有多大?于是,使人联想到了“五月花号公约”。1620年.承载着102人的原本用于捕鱼的“五月花号”小船从英国驶向大洋彼岸的新大陆,经过65天与风暴、饥饿、疾病的搏斗之后.人们终于看到了新大陆的海岸线.这时候.船反而停了下来.船上的成年男子们在讨论,我们将如何管理未来的新世界.依靠领袖的权威?军队的威力还是国王的恩赐?人们决定将这个问题弄清楚后再上岸.最后他们决定共同签署一份公约.名为《五月花号公约》.  相似文献   

7.
律师事务所是市场经济的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的服务主体。法律服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商业服务。尽管现阶段社会对律师总量的需求还不饱和,但就社会对律师的选择而言,仍属买方市场,律师所的生存发展仍取决于其对市场的占有份额。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客户,抓住了市场,律师所就赢得了发展的空间。因此,律师所的营销管理在其诸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律师所的营销管理应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既要满足客户的即时需求,也要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当然,这种需要必须在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框架内)。律师所的营销管理必须围绕巩固现有市场,拓展…  相似文献   

8.
法治理念下的律师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哈罗德.伯尔曼)没有法律文化支持的法治,形同沙滩楼阁。没有律师文化的律师事业,形同无本之木。从“依法制国”到“依法治国”,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程。而“依法治国”必然要以“法治理念”和“法律文化”为根本,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律师更应该适应法治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建造起律师文化的基柱,以共同支撑法治中国之大业。律师应该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法律文化的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律师文化是律师事业发展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一)律师应是自由职业者关于我国律师的性质,目前众说纷纭,或主张沿袭1980年《律师暂行条例》规定的说法:“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或主张律师是“社会的法律工作者”,或主张律师是:“自由职业者”。笔者倾向于最后一种说法,即律师应是“从事法律服务的自由职业者”。首先,律师所从事的法律服务工作带有很强的个体脑力劳动的特点。就一般情况而言,从接受当事人的委托起,律师就自由地、独立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从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出发进行活动。律师的这种活动依其本人的意志为一定的法律行为,并产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的兴盛,极大地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律师事务所的电子商务模式(以下简称律师电商)虽正在为律师大胆尝试,但目前尚未能被人们普遍接受,律师电商在中国大地上是否适合律师服务的困惑至今无解。2013年3月以来,《成都日报》、《四川法制报》、《法制日报》先后大篇幅刊文,对"法治青羊·法律服务时时通"  相似文献   

11.
李宗胜 《中国律师》2012,(10):75-76
2008年初,沈阳市司法局紧密结合具体实际,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律师所律师联系司法所、联系社区的"双联"长效工作机制。当年,沈阳市司法局在全市176家律师所选派了200余名在律师行业内有一定威望和经验丰富的律师与全市196家司法所进行了联系对接,这一活动,在有效解决偏远郊区、县(市)法律服务资源匮乏的同时,也促进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还加强了司法行政机关基层服务力量,实现了律师服务基层社会、服务广大群众的常态化。沈阳市司法局还制订并颁发了《沈阳市司  相似文献   

12.
10多年来,“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律师辩护的法律难题。现行《律师法》实施以来的刑事司法实践状况表明,辩护律师的“三难”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律师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也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如今,随着国家立法机关修改《刑事诉讼法》的程序正式得到启动,  相似文献   

13.
关于法律文化,一般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比较普遍而稳定的认知、态度、心理和理念的总和,是人类追求生活秩序化和社会公正性的本质表达。作为南京地区第一家个人制律师事务所的创办人,我深知法律文化建设在律师所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将法律文化内化在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工作中,才能充分发挥法律文化的引领作用,增强律师所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知名度,增加美誉度,才能实现打造律所精品化、品牌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樊华 《法治研究》2008,(8):46-51
律师精神传统是指在律师及其制度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维系律师及其制度存在和发展并为律师所传承、遵从的价值理念、道德模式和行为方式。作为律师文化的核心内容,形成怎样的中国律师精神传统,如何构建这样的传统,对中国律师制度的发展和中国的法治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司法部《中国律师业发展政策报告》提出“要把建设先进的律师文化作为推进律师工作发展的重大举措”后,全国律师协会接着发布了《中国律师文化建设纲要》。于是,什么是律师文化在律师界热议起来,律师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6.
郭雳 《中国律师》2013,(5):76-78
20年来,证券律师行业伴随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快速成长。证券法律业务规则体系渐趋完善,在《证券法》、《律师法》的统领下,目前该体系的相关规范大致可分两类:综合性与实体性规范。前者主要包括: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制订的《律师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规范(试行)》,和证监会与司法部颁布的《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律师事务所证券法律业务执业规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律师》2006,(1):48-48
《赵黎明律师答疑(选)》已于近期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陕西海普律师事务所主任、知名律师赵黎明于1995年8月至2004年4月在《中国青年报》、《上海证券报》、《社会保障报》、《消费者导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西部法制报》等报纸上答复各界人士法律咨询的总结性成果,内容分民事商事法律实务、其他法律问题两部分,涉及公民社会生活及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方面诸多法律问题,对普法宣传、指导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赵黎明律师答疑(选)》出版  相似文献   

18.
律师的权利义务:两岸法律规定的差异范忠信1906年清政府修订法律馆起草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和1911年的《律师暂行章程》,首次将"律师"概念自西洋引进中国来,此后,律师这种职业在正值文化传统新旧交替之际的中国的地位,通过律师权利义务的法律规定典型...  相似文献   

19.
1979年12月19日,司法部发出的《有关律师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律师制度作为中国民主与法制整体建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得以恢复,这给中国律师业的再次发展创造了生机。事实证明,《有关律师工作的通知》使曾经深受压制、迫害的中国律师从历史的严冬中走了出来。坚强、执著、法律至上的信念使中国律师看到了中国律师业发展的希望。然而,此时中国律师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无经验可循,无路可走。“世间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我国的律师行业正是如此,我国律师界前辈们秉承着“摸着石头过河”的踏踏实实的执业精神为中…  相似文献   

20.
《律师法》的修改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在业内引起广泛讨论。《律师法》应该是一个权利法,即规定律师所享受权利及所承担的义务;同时《律师法》也应该是一个规范法,即规范律师及律师组织的行为。从这个意义说,权利和规范是《律师法》修改的两个重点。笔者就此发表如下浅见,就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