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肖波 《中国律师》2010,(11):45-46
2010年10月起,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在全国法院系统全面铺开,《人民法院量刑意见(试行)》与“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自10月1日起正式试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细致的实体规范和可操作的量刑程序,法官对刑罚的自由裁量权比较宽泛,得不到有效的规范和引导。量刑程序中被告人律师辩护率普遍偏低,使得量刑中的控辩失衡已经成为制约量刑规范化改革正常进行和刑事司法深入开展的瓶颈问题。保障被告人的律师辩护权,  相似文献   

2.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和《量刑程序意见》于2010年10月1日起在全国法院试行。在量刑规范化改革全面试行之际,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开始。为使此后的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推进,有必要对可能影响改革进程的几个误区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胡慧慧 《法制与社会》2012,(17):116+118
2010年两高三部发布了《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同时最高法颁布了《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量刑规范化进行改革的呼声在经历了多年理论研究以及试点探索之后正式在全国施行。  相似文献   

4.
被告人不认罪案件量刑程序模式选择与程序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剑 《法学》2010,(11)
当前,量刑程序改革的相关问题已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探讨较多的问题。其中,争议较多的问题是如何看待量刑建议的性质,量刑程序(特别是被告人不认罪案件)在庭审中如何具体展开,如何看待检察院量刑建议与法院判决量刑的偏差情况等等。尽管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已联合推出《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但这些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而且可能在实践中进一步凸显。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量刑程序改革,保障被告人的正当权利,本刊特组织了部分法官和检察官对此问题发表看法,以期为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杨欣 《天津检察》2010,(2):58-59
刑事司法审判中量刑的轻重不仅直接关系被告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能否真正落实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关系到刑法适用的统一。近年来,刑事审判的量刑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法官在量刑方面自由裁量权逐步被规范。2009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对人民法院的量刑行为和程序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6.
量刑规范化改革是新中国刑事法制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从今年6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下发了《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量刑指导意见》)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开始了对中  相似文献   

7.
量刑规范化改革是近几年来刑事审判工作的重点。我国刑法理论界对量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审判实践中进行了较为有益的改革和探索。目前已在全国法院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支撑此项改革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两个文件。律师作为刑事案件不可缺少的角色,要积极应对改革的新挑战,要全面领会最高法院两个试行文件精神和内容,总结整理刑法中涉及量刑情节的主要内容,细化所办案件的量刑内容,在量刑辩护过程中要针对量刑情节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出具量刑建议书,积极参加听证程序、诉辩协商程序,履行释法责任,为量刑实体规范和量刑程序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量刑建议制度是检察机关在公诉刑事案件过程中,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的有关情况,就被告人所应判处的刑罚向审判机关提出具体请求的一种制度。2009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前者从实体上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刑法中的许多富有弹性的量刑情节.后者则从程序上确立法庭审理过程中定罪和量刑两个环节的相对分立,  相似文献   

9.
2010年10月,随着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会同其他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为《量刑程序意见》)在全国开始试行,量刑建议制度被正式确立在我国的司法解释之中,成为未来中国量刑程序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法院量刑裁决的参考,量刑建议的推行对于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强化量刑程序的对抗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实践中可以看到,进行改革后检察机关的相关抗诉率有所降低。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行量  相似文献   

10.
论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中国量刑程序的理论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年10月1日<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开始在全国试行,这标志着一种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在中国正式确立.按照这一量刑程序,检察机关可以提出量刑建议,当事人可以提出量刑意见,侦查机关和公诉机关有义务收集量刑证据,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得到扩大,改革者在简易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以及被告人不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中分别确立了各不相同的量刑审理程序.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的确立,对于量刑裁判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和适度对抗化固然有着积极的保障作用,但仍然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1日,《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及《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的实施,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对刑事公诉案件提出量刑建议的权力。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也分别出台了《〈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下称“省高法实施细则”)与《量刑实施细则(试行)》(下称“省检实施细则”).为河北省检、法系统刑事办案人员开展量刑规范性化探索提供了具体依据。但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个别法官以“量刑指导意见”为盾牌,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两高颁布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试行)》、《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及上级院关于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相关指导文件的意见,花都区人民检察院自2010年1月1日以来,严格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探索量刑建议工作实施的具体做法和措施,推进量刑建议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积极全面的在办案中推行量刑建议工作。  相似文献   

13.
规范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简称量刑规范化改革)是中央确定的重要司法改革项目,也是《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的焦点问题。自2010年10月1日起,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两高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在全国范围内试行,量刑规范化改革由部分法院试点正式走向全面推广适用的阶段。在此项改革全面试行将满一周年之际,本期特别策划量刑规范化改革研究专题,深度关注量刑规范化改革动态,以期有力促进改革成果的正确理解和有效实施,从而充分发挥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刊服务审判、指导实践的作用。基于此,本刊特邀最高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项目组成员、刑三庭陈学勇审判长和项目组成员、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李玉萍研究员撰写专门文章,围绕量刑规范化改革所涉实体和程序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澄清模糊认识,明确改革思路,促进量刑公正。现呈上陈学勇审判长撰写的量刑方法的理解与适用、李玉萍研究员撰写的量刑程序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以及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李生龙副院长等同志撰写的规范量刑自由裁量权的基本方式等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从四个维度审视量刑规范化改革的时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导全国量刑规范化改革的两个规范性文件<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自2010年10月1日起已在全国法院全面试行.这标志着量刑规范化改革已进入全面试行阶段.作为新中国刑事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量刑规范化改革对于规范司法行为,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审判》2010,(11):12-17
经过长期的理论研讨和工作试点,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从今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执行《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两个文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说明,这次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规范司法行为,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促进公正廉洁司法,提高法院的公信力和权威。  相似文献   

16.
史金国 《法制与社会》2011,(15):116-117
《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实施,使量刑规范化改革活动在全国开展开来。这一改革将进一步规范量刑活动、规范法官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引入量刑建议,增强了法院量刑公开性与透明度。量刑规范化改革,将会对法院的裁判、检查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和律师的辩护权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周丽 《法制与社会》2012,(32):289-290
2010年10月1日,《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正式实施,从实体法上对审判机关适用实体法进行指导,实现量刑规范的实体正义。2012年3月修改的新刑诉法把量刑控辩程序纳入审判程序,明确规定了"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使量刑规范实现了实体与程序的双重正义。量刑证据与定罪证据同样要求经过法庭调查和辩论才可使用的规定,从立法层面上对公诉量刑建议工作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公诉工作定罪与量刑方面的双重职责,这就要求公诉机关审查办理案件过程中摒弃以往工作中重定罪轻量刑的观念,既要重视定罪证据,又要重视量刑证据;同时也强调了辩护方对量刑证据的调取、答辩职责。显然,充分有效的量刑证据支持对开展量刑控辩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在量刑控辩程序的立法意义之下,指出在目前的控辩程序环节中,控辩双方在收集、运用量刑证据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对策,以期对量刑证据工作改革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积极稳妥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范量刑活动,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是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的重要内容。颁布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正是最高院落实这一改革的重大举措。其对于改变现行刑罚制度的粗放,提升法官量刑的科学和精细及确保量刑的公平公正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部署,从2009年6月1日起,以这两个规范性文件为样本在全国法院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本期特别策划,编辑部特别邀请了最高法院的相关起草人对这两个文件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解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9.
鲁敏 《法制与社会》2013,(35):257-258
通过对现行《刑法》和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和《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考察,可以发现后者对前者在立法上的巨大推进,对量刑均衡和规范化作出了贡献,但其也存在若干缺陷,就具体罪名和刑事诉讼程序(如简易程序)而言,《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和《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也表现出了对具体情节的诸多遗漏,即使在定性问题上也有含混之处。本文针对量刑的一些规范化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希望能够补充和丰富中国学界和实务界对量刑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量刑规范化改革是重要的司法改革项目,是刑事审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部署,从2009年6月1日起,在全国法院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对《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量刑指导意见》)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两个文件进行试点。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量刑指导意见》有关内容,本文结合在起草《量刑指导意见》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读者一起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