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中亚地区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政治伊斯兰运动,揭示了该力量企图把中亚国家的政治体制、生活方式全面伊斯兰化的事实,并阐述了塔吉克斯坦在这一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国"是当前世界上最新型的恐怖主义组织,尤以强大的渗透力、狂热的吸引力、广泛的传播力而著称。在泛伊斯兰背景下,"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外溢效应很快波及印马菲泰等穆斯林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国家,使东南亚迅疾成为"伊斯兰国"渗透的主要地区之一。"伊斯兰国"通过招募成员、媒介宣传、设立分支机构等多种渗透方式在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严密的扩张网,使该地区面临着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使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本研究就"伊斯兰国"在东南亚传播与扩张的主要方式、影响,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应对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俄罗斯是中亚国家的近邻,两国与中亚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当今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胁,中亚是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最大的策源地之一。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政治、军事大国应该为稳定地区安全、维护地区稳定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安全合作,这种合作必将为维护世界和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国"给中东带来的乱局是当前该地区政治伊斯兰主义发展的突出写照,宗教极端主义必然混迹其中。尽管美国和西方国家发起新一轮空中军事打击行动,但囿于自身利益以及有关国家政局动荡,未必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宗教极端主义的蔓延还将延续。未来中东地区的政治变迁大体可从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过往的政治发展中找寻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俄罗斯东正教在中亚五国的历史与现状,审视了俄罗斯东正教对中亚五国的意义并展望了它在中亚五国的发展前景.本文认为,俄罗斯东正教在中亚五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它在中亚五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沙俄时期的扩张阶段、苏联时期的沉浮阶段和中亚五国独立后的复兴阶段.尽管它在宗教规模和影响力上都远不及伊斯兰教,但不可否认,长期以来,它在中亚五国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未来,俄罗斯东正教在中亚五国不仅不会消亡,而且将拥有更令人瞩目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中亚地缘政治关系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 ,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 ,已成为各大国与各种政治力量相互竞争的重要舞台之一。 9·1 1事件后 ,中亚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 ,美、俄、中三大国及其他国家、政治势力在这一地区既存在着竞争但又需要相互合作。通过回顾中国在中亚地区历史变迁中的影响 ,从地缘经济、安全、政治的角度阐述了当代中亚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 ,分析了中国在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国家的“全息”现象、国家定位、政治经济转型、危险的“盆地”现象和怎样融入国际社会等层面分析了中亚各国的战略走向。中亚各国面临两个战略过渡:一是从苏联的组成部分向完全的独立状态过渡;二是从传统模式向新的模式过渡。本文还指出,中亚地区正受到三股极端政治势力的威胁。若干内外因素影响到中亚各国的稳定。独立后中亚各国越来越展现出独特的社会风貌。重塑自我和融入国际社会成为中亚各国的两个主题。  相似文献   

8.
面对伊斯兰国的强势进攻,美国最终从幕后走向前台,出台新政,希望"削弱并将其彻底摧毁"。美反恐新政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实施以空袭为主的军事介入,将叙利亚危机嵌入反恐战争,组建国际反恐联盟,军事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并行。可以说,由于伊斯兰国的崛起,奥巴马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出现颠覆性改变,经历从"撒手"到"重返"的转变。这其中既有...  相似文献   

9.
2017年底,在多方力量的联合打击下,"伊斯兰国"(IS)在中东的"根据地"丧失殆尽,国际反恐进入"后伊斯兰国"时代。在此背景下,IS向全球扩散开来。基于地缘、人员等因素,东南亚地区并非IS全球蔓延的核心区域。然而,从地区视角看,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威胁正不断上升,并处于地区恐怖主义的"第二波高潮"之中。在"后伊斯兰国"时代,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发展与IS的网络化、扁平化转型同步,地区恐怖组织结构分散化,恐怖袭击家庭化,招募对象年轻化,招募方式网络化。同时,东南亚恐怖主义与地区问题复杂交织,呈现共生化、扩散化的新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东盟及东南亚各国在多边、双边和国内层面都采取了诸多的应对措施,如海上联合巡逻、情报分享等,但仍显不足。东南亚各国应着眼反恐立场的协调、国内冲突的解决、边境安全的治理、反恐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等问题,加快推进地区反恐机制的深化,立足"双轨"协调与合力反恐,以更好地遏制地区恐怖主义的滋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发展与伊朗关系的动机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发展同伊朗的关系已成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俄加强同伊朗关系的战略考虑:保障俄罗斯南部地缘战略空间的安全;争夺对里海石油资源及其输送管道的控制权;利用伊朗在伊斯兰世界和中亚地区的影响解决地区和国内问题;占领伊朗的广阔市场。俄伊发展双边关系使中亚战略格局的重组形势更加复杂,从短期看,俄伊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后冷战时期,因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地位,中亚成为国际竞争中新的地缘战略资产。土耳其出于因应国际形势的客观要求,大国雄心的国家夙愿以及对中亚丰富能源的巨大需求,将中亚视为其"外交战略的轴心"。土耳其正发党执政后,其中亚战略举措愈加务实和多元。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契合了中土两国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不仅要积极地提出"中国倡议",还要关注其他国家对"中国倡议"的反应。在上合组织制度建设过程中,同样是中国提出的制度倡议,为什么俄罗斯有的表示支持,有的表示有条件地支持,有的却加以反对?本文从历史制度主义出发,构建了一个解释俄罗斯国际制度行为选择的分析框架。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威胁程度和中国所提制度倡议的网络效应,是影响俄罗斯国际制度行为选择的两大主要因素。"9·11"事件以后,美国对中亚地区进行全方位渗透,俄罗斯面临来自全球性霸权国的威胁程度增加。在此战略情境中,俄罗斯以制度合作的心态对待中国在上合组织中提出的制度建设倡议:针对网络效应低的银联体倡议和网络效应高的自贸区倡议,俄罗斯分别采取了支持和有条件支持的态度。而"颜色革命"之后,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影响力被削弱,俄罗斯面临来自全球性霸权国的威胁程度降低。在这一新的中亚地区战略情境中,俄罗斯开始以制度竞争的思维来对待中国倡议:针对网络效应低的道路运输协定倡议和网络效应高的开发银行倡议,分别采取了有条件支持和不支持的政策立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中亚地区国家当前面临的内外威胁,如非法武器贸易、毒品泛滥、水资源利用问题矛盾、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等产生的原因背景,同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的现实途径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党在20世纪80年代转型后,致力在马来西亚建立"伊斯兰国"。"伊斯兰国"与巫统主导下的民族国家建构是完全不同的建国方向,两者在最高权力的来源、统治阶层、意识形态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伊斯兰党现阶段重提伊斯兰刑法后,引起马来西亚两线制的重新分化与组合。由于政党之间的建国理念相异,马来西亚未来的建国方向大体上有三种:马来人主导下的民族国家、伊斯兰国和多族群国家。另外,伊拉克与大叙利亚伊斯兰国组织在中东的崛起,令身处伊斯兰世界的马来西亚民族国家体制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5.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大国竞争不断加剧,中亚地区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各主要大国纷纷采取“小多边”的合作新模式与中亚国家展开互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三个域外大国相继同中亚五国构建了“C5+1”机制。通过横向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美、俄三国的“C5+1”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中共性在于这些机制都是以自身与中亚五国的利益契合为构建的基础,以元首峰会和外长会晤为主要对话形式,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卫生为主要合作领域;差异在于机制的其他对话形式不同,主要合作领域内关注的议题不同,主要合作领域外关注的其他领域不同,以及对外联系的对象不同。而通过纵向剖析可以发现,三国构建的“C5+1”机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短板,机制间形成了复杂的竞合关系。这意味着各机制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又无法排斥其他机制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与运行。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发挥和扩大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补齐机制短板,保证中国-中亚机制的稳健运行,以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辔蒙氅谈2000年创刊号 李凤林顾锦屏李兴耕徐葵高放 李君如陈之骅姜琦于晓东李景治热煮聚熊2000年创刊号 冷战后俄国与欧盟的战略关系……相兰欣(13) 普京政府、NMD与美俄关系…………朱锋(21) 21世纪俄罗斯外交战略评估………陆钢(29)2001年第1期 对中亚各国若干问题的初步评析……邢广程(4) “上海五国”:从元首会晤机制向全面 合作机制转变……………………夏义善(12) 中亚石油与中国……………………杨中强(17) 中亚地区安全威胁及威胁制约机制评价 ………………[吉]埃勒金·奥罗尔巴耶夫(22) 地区安全的若干原则 ………………[塔]阿…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给了中亚五国确立主权国家地位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确定自己地缘政治方针的挑战。中亚独立来得太快,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苏联解体,中亚犹如失去父母的孤儿”,中亚地区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些国家好象都心中无底。刚开始,它们把韩国和新加坡作为自己的发展模式,认为在政府控制条件下向市场经济过渡,迅速发展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政治的主导因素是种族政治和伊斯兰政治化,伊斯兰党崛起成为主要反对党之一.华人政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对伊斯兰党坚决反对;行动党对伊斯兰党的态度是在反对和合作中反复,为了建立公正和民主的马来西亚,行动党与伊斯兰党合作,但因为伊斯兰教国问题,行动党与其决裂.华人政党与伊斯兰党关系的变化,影响到马来西亚的种族关系、种族政治和伊斯兰政治化.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参与“上海五国”机制的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地域横跨亚欧两大洲,中亚在这一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亚是地处亚欧大陆多种文明、多种体制之间的结合部,该地区的发展与稳定涉及到上述背景之下的非常复杂的历史与当代、政治与经济、人文与军事战略等各方面的因素;中亚是冷战后各大战略力量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平衡、相互渗透的一个缓冲区,可以发现,在冷战后激烈抗争的国际态势中,该地区具有特殊的功能与作用;中亚是亚欧大陆上唯一一块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未经  相似文献   

20.
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这"三股恶势力"成为中亚国家独立以来最主要的安全威胁.以"乌伊运"为代表的这些邪恶势力打着民族、宗教旗号,在费尔干纳等地频繁制造恐怖暴力事端,以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中亚"三股恶势力"问题的凸现,具有相应的国际背景和社会根源.在多层次的国际安全合作中,上海合作组织遏制"三股恶势力"的努力令人瞩目.近来中亚安全严峻局势表明,彻底铲除这些邪恶势力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