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谨法定程序 2015年6月,党中央对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加强人大工作,特别是县乡人大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关于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选举法是关于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选举、监督和罢免制度的重要法律;地方组织法是关于我国地方政权制度的重要法律。尽管两部法律此次修改的条文并不多,但却是循序渐进、稳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立法措施。  相似文献   

3.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拉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序幕,而且也掀开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新的一页.尽管1982年12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后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下称<地方组织法>)才赋予了省级政府、省会市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职权,但从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组织法>赋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开始.  相似文献   

4.
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是保障我国各民族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管理国家大事权利和加强政权建设的重要法律。也是我国选举制度和地方政权建设的一个重大改革。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健全民主集中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这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地方组织法》、《选举法》等若干规定的决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决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委会。30年的实践证明,县级以上设立人大常委会,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地方政权建设,而且使民主法治、人民当家作主和人大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7部法律。这次会议通过的修宪决议和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修改选举法时,决定取消以前选举人大代表时的城乡差别,把“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载入选举法。笔者通过学习、思考,认为——  相似文献   

9.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拉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序幕,而且也掀开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新的一页。尽管1982年12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后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下称《地方组织法》)才赋予了省级政府、省会市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职权,  相似文献   

10.
20lO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 在这部举世瞩目的法律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之前,笔者采访了几位专家,他们讲述了选举法近60年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引言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组织法和1982年宪法相继规定了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自此开启了我国地方立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论新宪法实施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12月颁布施行的新宪法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是新时期定国安邦的总章程.因此,这部宪法一颁布,就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呼和拥护.新宪法内容的现实性和科学性,是新宪法能够贯彻实施的前提条件,如果不具备这一前提条件,那么宪法的实施问题就无从谈起.在去年宪法修改草案的全民讨论过程中,在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宪法修改草案过程中,以至于在新宪法正式通过以后,不少人都对新宪法能否真正贯彻实  相似文献   

13.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中,第一次规定了县和县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新宪法再次确认,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这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与社会主义法制发展的成果,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发展。如何依据宪法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相似文献   

14.
今年12月4日是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四周年纪念日。新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总结了建国三十年的正反两方面经验、集中了全国各族的智慧,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部最好宪法。我们要进一步学好用好这部新宪法,尤其是要从宪法的性质、作用上加深理解以减少和避免违宪的现象,使新宪法真正地成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从根本上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5.
五届人大常委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划问题的决议,实行公开审判制度是实施刑事诉讼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中心环节。早在一九五四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就规定了公开审判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外,一律公开进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重申了这一原则。人民法院组织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发放选民证依法可以,但也无必要. 选举法制定之初,明确发放选民证.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前三十天公布,并发给选民证." 虽然,1984年开始使用身份证;但是,1986年12月,选举法进行第二次修正时,却没有将身份证写入法律条款,仍明确"发给选民证...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和几年来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下称“地方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下称“选举法”)于1986年1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实施以来,经各级地方人大在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表明,“两法”的个别条款还需要改动,有的地方还需要增设新的内容,才能适应今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为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并依据宪法、“地方组织法”和“选举法”的基本原则,对修改“两法”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颁布了新宪法,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新一页.  相似文献   

20.
陆德生 《江淮法治》2009,(19):34-3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基础上,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1979年7月1日通过了《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制定了新的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这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重要成果,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