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是科学分析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理论武器。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增殖逻辑导致的生产扩张、分配失衡和消费强制造成了资本主义内部危机。本文立足资本增殖逻辑全球化的大背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规避国际经济危机传导、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破除消费主义影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凸显出来。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中,包含着对现代性的深刻洞察。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他对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和"资本逻辑"的批判中。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是:客观上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在反思中发展;有利于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成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可能实现吗?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就社会形态特质而言,根源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科学发展观内蕴着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合规律性发展;二是"以人为本"的合目的性发展;三是"统筹兼顾"的合伦理性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特质及其制度安排与科学发展观的上述任何一个维度都是悖逆的,资本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政治活动、精神文化、社会交往、日常生活等领域对人构成了全面的掌控.资本逻辑僭越以致消解了"人本"逻辑,"资本"、"物本"替代并吞噬了"人本".这就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在其社会形态下的不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4.
《巴黎手稿》中的异化理论远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更丰富,不仅包括对劳动异化的阐述,还包括对交换异化、扬弃异化的系统论述。对异化问题的动态分析是马克思用哲学方法考察经济学问题的第一次自觉尝试,蕴含着马克思关于方法论的思想萌芽,即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以及历史辩证法。由于马克思的思想正处于探索、变革和形成的过程中,这些方法在《手稿》中以萌芽的形式存在,但是它们为马克思实现唯物史观的变革,推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展开了一条极为重要的道路。探析异化理论的方法论意涵,有助于深化对《巴黎手稿》中异化理论的理解,从而对这一理论做出全面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校订《资本论》法文版第一卷的过程中,在调整篇章结构、修改章节标题的同时,对名词术语也进行了一些修改。一些地方的"商品生产"修改为"生产方式",一些地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修改为"资本主义生产",一些地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修改为"资本主义制度","个人所有制"修改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社会所有制"修改为"公有制"等等。这些名词术语的修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助于理解把握《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资本逻辑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既是资本逻辑的发现者,也是资本逻辑的批判者。马克思开创的用资本逻辑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内在矛盾这一个研究范式,在当代仍具有借鉴价值。运用这一范式透视当代社会发展中资本逻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既要把握资本逻辑的运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要警惕资本逻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就宣布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资本与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历史现象,必将被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罗莎·卢森堡更明确地指出,"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除了社会主义,没有别的道路可走"。那么,这个"一定的发展阶段"是以什么为标志?何时到来呢?思想家们并没有准确地预言这个时间,但是他们都明确地表达了一点:资本自身的内在发展逻辑将使它自我毁灭。时至今天,资本与资本原则已经泛化到了各个领域,空间生产作为资本的当代表现形态,已经与金融资本、虚拟资本,同时与技术、政治、军事、消费文化等勾连起来有效地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提供了资本增值的新方法。但是,随着资本在"空间领域"突飞猛进的占领,及资本与资源的矛盾愈加突出,资本主义危机已经由"周期性危机"转为"结构性危机",这预示着资本的界限已经来临,摆脱资本统治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别无选择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欢 《前沿》2009,(10):45-48
马克思通过资本逻辑诠释了现代社会一切现象的动力和核 心。当今社会,资本逻辑向符号悄然进行,鲍德里亚认为当今社会已经从马克思的生产社会过渡到消费社会,人也从马克思时代受制于"资本逻辑"到当下受制于"符号逻辑"。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资本逻辑以及资本逻辑的当代形态符号逻辑做出理论的回应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思想当代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思想史上,洛克第一次明确地将财产权视为自由的基础,并将对生命、自由和财产的保护视为政府的目的所在。黑格尔承认财产对自由的重要性,但反对将国家视为保护财产的外在工具,而认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只有在国家中,人的具体自由才能完全实现。马克思的社会政治理论承接近代政治哲学的上述论题,激烈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制度将重建个人所有制,从而使人能够在新的社会制度安排中获得真正自由。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发展,如何在利用资本的力量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又扼制资本逻辑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是中国社会当前必须解决的实践难题。对此,马克思,特别是黑格尔的理论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劳动思想具有双重逻辑,分别是人类学意义上的生产劳动逻辑和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逻辑。生产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并最终导向人的解放。劳动力作为商品表明劳动力逻辑在资本主义社会异质于并超越于生产劳动逻辑,劳动力作为阶级表明劳动力逻辑在历史的更高层次上与生产劳动逻辑根本一致。马克思借此双重逻辑,建构了不同并超越于西方实践哲学主流谱系的总体实践观,其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规范思想建立在科学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认为婚姻家庭规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它们会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婚姻家庭规范的制订以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为前提,同时又体现出人的主观意志。资本主义社会的婚姻家庭规范是对婚姻自由的桎梏,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之下的婚姻家庭规范才是真正体现和保障婚姻自由的合理的好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的当代体现,同时也秉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源泉和文化基因。它对职业人才培养具有精神引领、人格塑造和效能提升的积极作用。课堂教育、日常管理和社会实践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和引领高技能型职业人才培养的三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蕴含着马克思毕生革命旨趣的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思想基石。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只是观念地呈现了历史的发展过程。为了回到现实的历史,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来克服唯心主义的抽象性,以揭露社会生活中复杂的现实矛盾。从思想史背景上讲,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既受到了费尔巴哈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又提升并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赋予唯物主义一种全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论效用,从而为现实的人的自由与解放提供了历史路标。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思维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是人类思想史上理论创新的典范。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实现由黑格尔的以目的联系为基础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向以因果联系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转变,是整个思维创新的关键。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的对象化活动的研究,创立唯物主义的主客体辩证法,实现了方法论的根本性突破。运用主客体辩证法这一理论武器,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形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范畴,科学地揭示了历史的真实联系。  相似文献   

15.
对两种资本理论范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资本理论体系与西方资本理论体系 ,在立场、方法和研究问题的层面上是不同的。当前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理论的研究 ,应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并在这一方法指导下借鉴与吸收西方资本理论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秉持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统一的总体性视域,将货币置于作为有机整体的社会历史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揭示了货币所具有的劳动生成性、关系物化性与主体抽象性三重意蕴。从历史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社会生产劳动的直接代表与资本增殖中的生产要素构成了货币的生产本源。从结构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物化社会关系和劳资关系物化形式体现了货币的关系本质。从价值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现实的人的对象化与资本抽象统治的主体存在蕴含着货币的主体本性。马克思的货币概念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学、哲学或社会学范畴,上升为总体性、革命性的社会历史范畴,在破解人类历史上的“货币之谜”的同时,也祛除了资本主义的“存在之谜”。  相似文献   

17.
既有的马克思理论整体性研究缺少历时性视角与共时性视角相统一的探讨,导致此种现状出现的原因在于贯通整合马克思各理论的中轴性概念的缺位。以"社会关系"概念为中心范畴对马克思各理论的形成、丰富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考察,可以在纵向维度的历史发展和横向维度的理论互动中展示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联结和统一。在马克思那里,从唯物主义的艰难转向到科学世界观的巍然创立、从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到资本逻辑的全面解构、从社会主义的深层基础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任务乃至此三者的耦合,"社会关系"都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立足"社会关系"概念把握马克思三大理论的生发过程及其内在关联,对揭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初始构境、推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动力的理论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的理论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 ,对于我们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与时俱进的群众观 ,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文化传承与实践的不断延续。其发生和发展,从历史上就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我国人民民主协商的重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智慧与思维方式,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历史实践延续。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孕育和初步形成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在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培育和推动下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共同富裕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将共同富裕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通过现实论证使其由空想走向科学。前苏联未能准确领会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精神实质,在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走错了路。中国探索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邓小平在吸取毛泽东探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共同富裕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历史视野当中,形成了逻辑严密,现实可行的理论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共同富裕理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实践基点、实践内涵和实践理念等方面深化了对共同富裕的认识,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