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作《马克思与恩格斯》、《毛泽东与邓小平》油画作品是“一校两院”校院长王元新先生的创意。对于我来说,为“一校两院”创作红色题材油画作品,即兴奋又感到有压力,因为“伟人”油画作品是一种高难度的创作,其一,没有深厚扎实的基本功,没有耐心,没有心灵与情感上的准备是画不好的,其二,若有一点点浮躁心态也难以完成好此创作任务。  相似文献   

2.
宗炳《画山水序》提出的“应目会心”说这一重要画论命题揭示了古代绘画创作的基本原理,不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应目会心”说的形成受《周易》“观物取象”说、“立象尽意”说及《乐记》“感物说”、“心本论”的影响,因而其思想渊源是儒家经学.“应目会心”说作为经典画论命题,对后世的绘画创作和理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柔坚先生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涉猎面很广的画家。他1919年生于福建省诏安县,自小爱画国画,“五·四”运动以后转学西画,后又在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影响下,作起了版画。1938年,他参加抗战后,又以版画形式作宣传画、年画。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他曾热衷于水彩、水粉画,直至80年代后,又复转入中国画创作。他既在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民间艺术的宝库中  相似文献   

4.
易园华  魏军 《求索》2005,(12):182-184
《神曲》作为一部由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无疑在思想和艺术上显示了作者承前启后的创作功力。本文进一步对“后”加以延伸,从《神曲》的叙述技巧出发,探讨《神曲》这部古老著作所体现出的现代派文学的创作特征,以此阐述《神曲》所蕴含的现代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路刚先生出生于1964年11月14日,祖籍河北省晋县,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后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1998年毕业,之后继续进行绘画艺术作品的创作,现任北京紫东方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他通过在中央工艺美院的系统学习,对绘画艺术理论有了深入的了解。他潜心于各画派的笔墨技法,广学百家,兼收并蓄,自成一格。其绘画代表作品有《马莲桥之冬》、《盛夏》、《西部落日》、《大地交响曲》、《阳光·地涌金莲》、《佛光》等。作品风格取中国画之凝重,油画之色彩斑斓,水彩画之简洁,工笔画之细腻,融会贯通,用独特…  相似文献   

6.
马薇 《今日民族》2010,(7):24-27
音乐和视觉的确存在着某种联系。从法国音乐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我们分明能看到一幅动物狂欢的图画。许多大画家同时也爱好音乐,并在绘画中表达出音乐的诗意,如达·芬奇,所以当我们看《蒙娜丽莎》时,她的微笑似乎有一股飘忽不定的旋律,像音乐般摄人心魄;风格派的蒙德里安也用红黄蓝三原色和纵横直线来表现百老汇的爵士乐;当年白石老人则以老舍先生出的诗句“十里蛙声出山泉”为题画了一幅创作,俨然一首悦耳的乐章,成为画坛佳话。  相似文献   

7.
鲁玉菱 《青年论坛》2002,(1):108-109
“循环回归”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它在奥尼尔的不少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在其悲剧《悲悼》中尤其如此。在题材的选择上 ,奥尼尔采用了《奥瑞斯忒亚》的神话模式 ,体现了西方文学周而复始的循环规律 ;孟南家族相似的“面具式脸孔”和相似的悲剧命运 ,是“循环回归”理论在人物设置方面的又一运用 ;从戏剧结构看 ,《悲悼》三部曲是一个圆形的回归结构 ;而“循环回归”思想在“返朴归真”层面上又化为《悲悼》中的“幸福之岛”。  相似文献   

8.
文星 《两岸关系》2015,(3):37-39
<正>2015年伊始,《中国好声音》台北演唱会在小巨蛋圆满落幕,包括吴莫愁、李琦、张碧晨、陈冰、刘明湘等在内的三季《中国好声音》学员在台北同台。这是《中国好声音》巡演首度放歌台北,也是近年来大陆音乐界在台湾规模最大的单场演出之一。中国好声音》的台湾元素大陆、台湾两地音乐人的融合成为这台演出的亮点,不仅两岸歌手同台,演唱的39首歌中,翻唱台湾歌手作品及台湾音乐人参与创作作品达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1,(10):F0003-F0003
继2009年发表巨幅油画作品《汶川地震儿童档案》后,当代女作家、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孟晓云于2010年再次拿起画笔,描绘地震中的孩子们,记录他们的生死瞬间,创作了油画作品《“5·12”印象》,并将这些画作称为“亲爱的小孩”系列。由于作者拥有记者和报告文学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她的绘画更侧重写实,常常聚焦于贴近生活、贴近民生的题材。  相似文献   

10.
《春秋》1994,(1)
徐燕孙先生在我国人物绘画史上是一位鲜为人知,却又是影响巨大的一代大师。他的成就,随着传统国画研究的日趋深入,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所重新认识。去年8月他的作品专集已作为荣宝斋画谱总集中的一部,在全国发行。包立民先生为这本荟萃徐师一生创作精品的画册,作了题为《春蚕吐丝,风卷层浪》的序文,高度概括了徐师一生的创作道路与成就。但包先生的序文中也有许多令人遗憾之处。其大作中称徐师是“一位颇有影响,弟子众多的名家。”  相似文献   

11.
中华茂祥集团和吉林省委统战部《统战纵横》杂志社共同举办的2002年吉林省首届“茂祥杯”统战好作品评选于1月6日在长春揭晓。《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统一战线建设》等12篇作品获优秀奖;《加大医疗扶贫力度,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等17篇作品获佳作奖。图为吉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冀生(左一)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茂祥集团董事长王茂祥先生(右一)颁发纪念奖杯时的情景。吉林省首届“茂祥杯”统战好作品评选揭晓@黄凤廷  相似文献   

12.
曾景初先生赠我《绘画散论》和再版的《中国诗画》,并嘱“指正”。初版的《中国诗画》梓行在1986年,再版是在1994年。一本艺术理论著作得以在短期内能够再版,而且作者不掏腰包,上级主管未发再版指令,完完全全靠了作品自身的魅力赢得读者并再版,在近年的出版行业中实属稀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画院院长、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李夜冰先生是山西省著名画家,他的绘画已蜚声画坛,名扬海外,他曾应邀到英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地举办个人画展。2000年,由中国、泰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90位画家,在曼谷举办国际性的精品大展。李夜冰的荷花图《夏韵》被评为金奖,受到评论界和新闻界的高度赞扬。李夜冰1931年出生于河北井陉县一个农家,从事美术创作已50多年,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性画展,并多次获奖。李夜冰对油画、版画、年画、水彩、水粉…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著名画家李夜冰先生的画作品《晋中民居》名信片,被省委宣传部评为2004年度“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晋中民居》名信片由山西省邮政局发行,汇集了李夜国冰先生以晋中民居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21幅。作品内容丰富,风格独到,装祯精美,深受群众喜爱。李夜冰先生的作品题材广泛,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绘画语言,作品不仅描绘了晋中古朴庄重的建筑风格而且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作品题材独到、意境深远,富有诗意且耐人寻味。近几年来引起了中外观众的注目。他以线造型,线面结合,墨色混用,干湿交错,吸收西画色彩构成…  相似文献   

15.
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举行2006年10月25日,由中国民主建国会《经济界》杂志社主办的“女性、艺术、台北”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王忠禹,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等领导,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江丙坤及夫人陈美惠等台湾和大陆各界人士120多人出席开幕式。此次参展作品近70幅,均出自台湾女画家之手,作品主要以女性情怀、家庭亲情和人类关爱为主轴,展现台北人的思想生活与现代情感。“女性、艺术、合北”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举行@张宏微  相似文献   

16.
已故女词人沈祖棻教授的《涉江词》(湖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收集了作者从1933年至1949年间创作的三百八十多首词。这些作品受到章士钊、沈尹默、刘永济、黄裳等的交口称誉,早在传抄期间,“得名之盛,盖过于易安(按即李清照)远矣。”(著名词学家汪东先生语)  相似文献   

17.
肖巩 《今日上海》2008,(9):40-42
今年7月17日,是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程先生的四位弟子汪大文、毛国伦、陈明和曹晓明共同携手,于7月16日至7月26日在上海徐汇艺术馆举办了“2008桃李情——缅怀恩师程十发画展”。此次画展向喜爱和景仰大师的观众呈上程十发先生与其弟子共同创作的多幅绘画作品,画展上,程十发先生从未公开的珍贵照片也一并向观众展示。  相似文献   

18.
朱长英 《青年论坛》2011,(5):120-122
陈寅恪先生以“历史之眼光”解读文学作品被誉为“学术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从唐代重婚宦的社会风尚中、从文士风流的艳情诗中、从传奇创作的风习中、甚至从古文运动与传奇创作的联系中解读《莺莺传》,可以称为“《莺莺传》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但后来的研究者按照陈寅恪先生文史互证的研究思路去不断解读《莺莺传》时,有时不免走入歧途。只有以文本细读来做文史互证的补充,才能避免这种尴尬。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台湾小说创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与90年代初的低落状况相比,近年来的台湾小说创作颇见起色.这并非体现于“量”,而是一批具有新的思想内涵和审美表现的作品的涌现.一、情欲写作:女性主义的自我反思近年来长篇小说的兴盛,得助于《中国时报》“百万小说奖”(1994.6)、《皇冠》大众小说奖(1996.3)等的举办和《联合报》长篇小说奖的恢复.时报的两部得奖作品——朱天文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 ,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孔宪铎先生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同时推出了两本书 :一本是写给教授们读的《我的科大十年》 (修订版 ) ,另一本则是写给研究生看的《东西象牙塔》。再加上还有一本据说是写给大学生的《背水一战》(香港三联1997年版 ) ,可以说 ,孔宪铎为他的听众们完整地演奏出了从“大学求学经验”到“大学办学理念”的“三部曲”。读罢这些书 ,一位历史上的教育家的身影不觉浮现在眼前 ,那就是创办南开大学的张伯苓先生。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 ,在“大学之道”上 ,孔宪铎先生在诸多方面都与张伯苓先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孔宪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