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进程是一个社会变迁的过程 ,会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也必然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对急剧变化的环境不适应常常会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偏差。不重视心理调适 ,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就难以实现现代化。文章论述了健康的心理状态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分析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增进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一个民族来说,语言是这个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集中体现;对一个时代来说,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总是和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对一个人来说,语言则是他学习水平、文化素养等的反映.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它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们用来透视文化、社会、心灵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它必然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引起人们社会心理的种种变化。反过来,人们社会心理的种种变化又对改革开放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研究改革开放与社会心理的辩证关系,对于改革开放能否顺利地进行和人们社会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德育学与心理学之相关性及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现代化变迁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心理世界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变化,各种社会心理问题日益引起心理学者的关注,其中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尤为引人注目。在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甚至障碍或变态,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正是基于这种现实的需求,目前,高校德育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将心理素质的培育纳入到  相似文献   

5.
唐芳  孙勇 《求实》2003,(Z1)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全面转型,过去各种平衡稳定的社会关系和格局被打破,人们面对社会竞争加剧,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矛盾增多等来势汹汹的巨大变革,心理上不堪重负,产生诸如情绪受挫、焦虑心理、精神空虚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怎样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力,保持心理健康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社会课题,心理健康首先反映在一个人健康的人生态度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心理健康的第一要义。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深厚的道德修养智慧,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有效的心理保健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所进行的各项改革,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变动,它不仅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也冲击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引起人们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社会心理是由人们所处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直接决定和自发产生的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定的阶级和团体中普遍流行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的反映形式,表现为情感、愿望、意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与人的思想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与快速发展,自由选择增多、社会竞争加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备、利益分配格局变化、社会不平等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使人们的心理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裂变。在这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思想调节起到了政治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作用。思想调节的方式主要有:利益原则调节、精神整合调节、思想认识调节、心理发展调节和行为引导调节。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6,(6)
网络流行语是中国转型社会人们诉求及心理的一种虚拟镜像,映射出复杂的社会心态。我国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心理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加强了网络群体共同的心理倾向及观点,反映出从众心理;第二,以快感的满足为生产和传播目的,反映出娱乐心理;第三,主要在"陌生人社会"场景中传播,反映出冷漠的"看客"心理;第四,是网民实现舆论监督权利的体现,往往体现为一种质疑心理;第五,社会转型的种种问题让人产生相对剥夺感,社会现实滋生的种种复杂情绪最终成为不满情绪,折射出社会怨恨心理;第六,面对权利不公平、机会不公平、规则不公平等,风险和危机是一种常态,折射出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9.
自二战以来,以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现代化运动风靡全球。与此同时,失业、犯罪、吸毒、精神颓废、道德堕落、风气腐败、精神疾病等社会问题也疯狂地蔓延开来,对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压力。所有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反思;单凭财富不足以解决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也不可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 心理学家告诫人们:要想使人类摆脱不安全感、无意义感和无名的恐惧烦恼,使人们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热情和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等等,就必须关心和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发展和释放人的潜能,努力培育和塑造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人的心理发展和变化服从于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的人的心理,又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并对社会实践产生重要的制约作用。所以,在研究社会实践活动时,人的心理的变化和作用不可忽视。一、近代中国国民的封闭心理状态近代中国,占据主导地盘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压抑  相似文献   

11.
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心理的变化,任何一种社会心理的变化无不与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来,人们的社会心理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嬗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空间的拓展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和正在拓展着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舞台和社会心理空间。在社会体制转型之前,由于社会管理体制上的弊端,人们的生活舞台和交往范围十分狭窄,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是“血浓于水”,“亲不亲,故乡人”,习惯于依赖家庭,依赖国家,依赖组…  相似文献   

12.
邱枫 《廉政瞭望》2006,(12):6-7
所谓"行政依赖倾向",即人们对行政权力、行政机构、行政公务人员及行政行为的过度的和非分的依赖感,以及与之相应的对自身独立的自我意志、自我组织和自我活动能力等的严重缺乏和极度不自信。"行政依赖倾向"是当前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人的独立思考和工作创新的能力,与中央提出的创新型社会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3.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06,(20)
心理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石国兴、高志文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它首先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即个体内部心理成分(认识、情感、意志等)的协调统一;其表现为人事心理和谐,即人在处理事情时的冷静、适度和乐观,善于“息事”;第三表现为人际心理和谐,即人与人交流上的默契和融洽,善于“宁人”。要实现和保持社会成…  相似文献   

14.
所谓"行政依赖倾向",即人们对行政权力、行政机构、行政公务人员及行政行为的过度的和非分的依赖感,以及与之相应的对自身独立的自我意志、自我组织和自我活动能力等的严重缺乏和极度不自信。"行政依赖倾向"是当前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人的独立思考和工作创新的能力,与中央提出的创新型社会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5.
朱文文 《理论建设》2015,(2):103-106
由于道德心理关乎人们应对竞争态度、成就事业的动机、获得幸福的路径等一系列的定位人们在社会生存中的价值内容,因此对道德心理的价值探究具有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对于社会转型期的官员来说,无论对其个体的职业生涯、对其个体的人格魅力和对整个社会道德正能量的形成都正相关,所以把屋转型期官员道德心理的价值成为疏导官员心理问题的钥匙,加强官德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领导干部的心理和谐与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和谐.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公平心理不仅直接制约着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且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影响心理和谐的重要心理基础;从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来说,社会成员之间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相应的社会心理作支撑.  相似文献   

18.
必须重视对当前利益关系的心理调控,着眼于从确立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准则的心理导向、帮助人们确定科学合理的心理期望、决策要考虑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加强形式多样的心理交流等方面来消除和引导现实中的不良社会心理,为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提供最牢靠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媛 《世纪桥》2012,(1):46-47
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愈加思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这一问题日益成为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发展、环境理论研究交叉涉及的一个现实问题。论述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社会与人的发展关系在当今中国所表现出的时代特点,是社会和谐及人的发展问题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社会心理也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着转变。建立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强大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内驱力。改革的春风在国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催化下,已渐渐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心理。我国的公民意识在一次次的公共事件中促成了政府与社会的良性对接.而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大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