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的二元立法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宪政体制堪称目前世界民主宪政体制的典型。其宪法规定和宪政实践决定了美国的“联邦———州”二元立法体制 ,对于我国这样的素有集权传统的大国 ,如何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以应对目前立法领域特别是立法体制中存在的混乱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贡斯当作为近代自由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其政治思想在二战以后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贡斯当的宪政自由主义思想,包括其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个人自由和宪政体制,并简要探讨他的宪政自由主义思想能否回答他自己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制度建设把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民主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尽管宪政的文化基础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各国宪政模式的选择与确立无不建基于各国的本土文化传统之上。因此,不同的各国本土文化传统影响着不同宪政模式的选择,造就了今天比较典型的三种宪政模式:英国的议会主导宪政模式、美国的司法主导宪政模式、法国的行政主导宪政模式。  相似文献   

4.
美国共产党三十一大指出,资本主义给人类带来了全球性生态危机、战争危机、财富极端化危机和失业危机。大会分析了美国极右翼势力崛起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本质。大会阐明了美国共产党的角色定位及其社会主义观,并对若干具体问题作出了决议。这次大会充分发扬了民主,为美国共产党下一步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在美国对外扩张与对外战争过程中,特别是在21世纪的反恐战争中,利用美国面临的一次次国家安全与外交危机,逐步突破美国宪法对总统战争权力的限制,不断扩张他们的战争权力,在外交政策制订与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使美国宪法规定的联邦政府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原则形同消亡。今天,在战争权力领域,美国总统拥有太大的权力,已经背离了民主原则而走向独裁。  相似文献   

6.
美国反恐战争不对称性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后,美国似乎打赢了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反恐战争,显示了近代以来的战争最为鲜明的不对称性。美反恐战争的不对称性,即为先发制人的绝对强权战略,高新科技的绝对军事优势,以及美国推行的绝对价值取向。美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三个方面的失衡不对称,是美追求反恐战争不对称性重要的现实致因,而追求美国最大利益化,则是其实施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主要原因。追求对全球化虚拟经济的时空支配权,已成为美国获得更大利益的基础性战略目标,也是美国追求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底牌”。在国际社会间,武力使用的合法性应该是确定的而不是不确定的,这是首要必须的前提,这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是世界秩序和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美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后果,使得先发制人的战争行为,发生了对国际法合法性的打击,从而产生了对国际秩序难以治理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李智 《外交评论》2009,26(5):106-116
美国约翰逊政府对“六天战争”前阿以危机的处理结果是导致“六天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最初采取谨慎克制的政策,阻止以色列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积极与阿拉伯国家协商沟通,并试图通过联合国和多方参与的外交手段化解危机。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海权国家宣言》和“红海赛舟”计划流产,美国转而采取模糊政策处理阿以危机,默许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通过本案可以得出:国际调解在于抑制诉诸武力,避免采取过激行为,以和平手段化解危机;国际调解应坚持寻求国际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消除危机;协调国对危机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宪政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中心主义和"富强为体、宪政为用"的实用理性主义使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多了几分曲折与坎坷。宪政的先声———自由主义的有效性在进入中国之初就潜伏着问题,这些问题消解了它的真正内涵,导致了一种文化上的误读。中国只有传统文化与宪政文化有机结合,才能结出幸福之果。  相似文献   

9.
英国“第三条道路”评析—兼评布莱尔十年执政之功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莱尔十年执政中铸就了一个第三条道路的时代。"第三条道路"是界于欧美现实资本主义的两种模式———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和欧洲大陆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之间的一种资本主义模式。在"第三条道路"新型理念的引导下,布莱尔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诸多方面取得了成就,备受称赞与好评;但布莱尔在战争与丑闻方面屡犯错误,这也使他备遭非议与责难。布莱尔执政十年的功过是非,从长远来看,应该是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10.
姜长斌 《理论前沿》2004,4(18):12-14
俄罗斯车臣战争已经打了10年了。至今仍然看不到尽头。这是一场典型的主体民族与境内少数民族战争,但是性质却从单纯的内战转变为恐怖与反恐怖灾难,并且具有某种国际联系了。俄罗斯联邦由100多个民族组成。主体民族为俄罗斯族。据1996年人口统计,俄罗斯族近1.2亿,其余均为少数民族。它们之中,人口超过百万的有:鞑靼族———552.2万人;乌克兰族———436.3万;楚瓦什———177.4万;巴什基尔———134.5万;白俄罗斯———120.5万;摩尔多瓦———107.3万。车臣族排不上这一名单,据记载,它最兴旺时,人口也不超过百万。车臣共和国是俄联邦89个行政…  相似文献   

11.
在《新宪政论》的启发下,文章主要围绕着为什么要发展新宪政论,什么是新宪政论,以及新宪政论与中国政治科学的关系展开论述。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关于当代政治科学的危机的概述;从原则上说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科学;“新宪政论”的基本价值预设;“新宪政论”初步探索的理论来源;“新宪政论”对于发展中国未来的政治科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近代英国公共财政建构为线索,检视近代英国的社会制度发展变革,可以发现:代议制、公共财政、宪政三者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公共财政建构是近代英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必然需要,而代议制是公共财政建构的制度选择和组织形式;近代英国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良性互动的宪政机理及其制度框架,也蕴于公共财政及其组织形式———代议制之中。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自1968年复兴党上台后的35年中,伊美关系经历了从复兴党执政前期的"政冷经热",到两伊战争爆发后的全面缓和,再到海湾危机后激烈对抗的重大变化。缺乏稳固而长久的共同利益是伊美关系的致命弱点,它决定了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美国对伊政策在海湾危机前后的巨大反差,充分暴露了它以推行民主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极大虚伪性。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是一场对国际法的战争。国际法处于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危机之中:其一,国际法的基础和基本原则面临着被取代的危险;其二,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面临着被废弃的危险;其三,战争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面临着被篡改的危险。但是,不管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从现实、历史和国际法的发展趋势看,其最终结果只能是美国的世界霸权梦的破灭、国际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政治系统输出的合法性,也是一个政权或政府赢得长久稳定与执政的基础,其合法性是实质合法性和形式合法性的统一。宪政制度和政策的绩效是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基础与源泉,丧失了基础就意味着合法性受到了侵蚀,引发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公共政策危机往往存在着主体、内容、过程三重表象。  相似文献   

16.
以宪法为核心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是美国所作出的最成功的制度创新,是其一切发展的制度基础。要探询美国宪政成功的奥秘,必须首先分析美国党政的思想基础。总的来说,美国宪法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可以归纳为新教思想、法治思想、人民主权思想和分权政府等几大方面。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独特的美国宪政模式。  相似文献   

17.
谈《洪堡的礼物》中的礼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索尔·贝娄的《洪堡的礼物》中的“礼物”这一双关语的分析,透过表面上洪堡死后留给西特林的礼物———两个剧本提纲,看到了代表美国作家的洪堡的命运。洪堡的遭遇象征着美国整个文化界的精神危机以及现代人的精神苦难。  相似文献   

18.
《外交评论》2018,(3):157-157
和平与战争之间:国际危机的性质[美]理查德·内德·勒博著赵景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版定价:79元本书对突发性国际危机展开类型学研究,通过对历史上27个案例的剖析,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危机展开  相似文献   

19.
宪政是法治的高级形式。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民主是宪政的基础,法治是宪政的载体,人权是宪政的目的。宪政包含民主、法治和人权三个基本要素,宪政民主就是以宪政主义为根本的民主制度,宪政决定法治,宪政和法治必须是以良法为前提,良法之关键在于宪法的至上性。  相似文献   

20.
试析第三方国际危机管理的条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波 《外交评论》2007,15(6):44-49
在现代国际政治中,危机管理不仅成为防止国家冲突和战争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在大国安全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时代,国际危机的"外溢"效应更是催生了第三方国际危机管理的兴起。与传统的国际危机管理不同,第三方成功进行危机管理无疑受一些内部因素或外部变量的影响或制约。如何把握并厘清这些变量,不仅是危机管理成功的前提,也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