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新谦 《唯实》2014,(7):84-87
2012年6月3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抵达金兰湾,开始对越南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这是继2010年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后美国又一位重量级官员到访越南。2012年7月10~11日,希拉里再次突访越南。2013年3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访问越南,在河内与越南国防部长冯光青就深化两国防卫合作进行了深入会谈。随着绍伊古越南之行的结束,金兰湾这个曾经被世界大国垂涎的港口,再次跃入人们的视线。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在这场与美国争夺金兰湾的博弈中暂时领先,并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然而,美国会不会轻易放弃重返金兰湾?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越南会作何打算?金兰湾对中国安全形势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2009年1月13日,被提名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在美国国会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明了“依靠外交来恢复美国领导力”的决心并表示将推行国际协调路线。她声称与推行单边主义而受到抨击的布什政府不同,在奥巴马的领导下,美国外交将进入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16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抵达日本访问,随后还依次访问了印尼、韩国和中国。几乎与希拉里访日同时,日本公布了两则重要数字:一是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其内阁支持率为9.7%.比上月跌落7.7个百分点。不支持率则增加6.9个百分点,达76.2%:二是日本经济去年第四季度经历1974年以来最快下滑速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实际减少12.7%。希拉里的外交处子秀.无疑是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而美国国务卿半个世纪来异乎寻常地将首次外访地选在了亚洲.而不是以往惯常的欧洲或者中东.更是美国舆论反复炒作的话题。但是,国际舆论特别是中国国内更为关注的是,麻生政权还能支撑多久?未来中日关系走势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4.
李开盛 《学习月刊》2010,(17):47-48
以南沙群岛归属为核心的南海争端涉及六围七方(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中国大陆与台湾),已经困扰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许多年。近段时间.美国忽然高调介入。先是国务卿希拉里宣示南海事关美国国家利益,后有导弹驱逐舰“约翰.麦凯恩”号访问越南。南中国海上汹涌的波涛再次让国人感受到争端的复杂性与严峻性.如何有效反击外来干涉、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9年1月13日,获奥巴马提名出任国务卿的希拉里在国会参院外交委员会就其提名举行的听证会上,提出新一届政府要推行"巧实力"外交理念。2月15日至22日她出访日本、印尼、韩国和中国,舆论认为这是美国的"巧实力外交"亮相亚洲。巧实力——美国外交新理念"巧实力"一词最早由美国安全与和平研究所高级研  相似文献   

6.
吴正龙 《学习导报》2012,(19):50-50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英国《新政治家》周刊撰文大谈运用“巧实力”的技巧。她任职不到4年,奔走访问近100个国家,摇唇鼓舌,可谓将“巧”字发挥到极致。让我们晒晒希拉里“巧实力”的“工具箱”,看看里面到底都是些什么“货色”。  相似文献   

7.
毕振山 《党课》2012,(16):13-15
希拉里究竟有多忙,一个数字足以回答。包括之前不久出访的国家在内,希拉里已经访问了100多个国家,超过了奥尔布赖特的96个和赖斯的85个,是美国历史上访问国家最多的国务卿。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希拉里累计有长达337天的时间在出访的路上,在飞机上的时间达到73天。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7月15日在埃及港口城市亚历山大访问期间,车队遭遇埃及示威人群投掷西红柿、鞋和水瓶。但她本人没有被击中。一些示威者喊看“莫妮卡、莫妮卡”,意在用希拉里的丈夫比尔·克林顿任总统期间性丑闻女主角莫妮卡·莱温斯基的名字羞辱这名美国国务卿。  相似文献   

9.
孟红 《党课》2011,(2):90-93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之路有了良好的开端。经双方磋商并同意,以中国外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为首的外交班子,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09,(4):11-11
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在1月13日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和随后的亚洲出访途中,频频抛出一个新概念——“巧实力”,一夜之间“巧实力”成为时髦词汇。  相似文献   

11.
《学习导报》2009,(4):11-11
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在1月13日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和随后的亚洲出访途中,频频抛出一个新概念——“巧实力”,一夜之间“巧实力”成为时髦词汇。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上台以来,巧实力作为美国外交新政策经常被提及,具有了全球影响。新政策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具有广泛的启发意义,值得深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党员文摘》2003,(4):31-31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2月23日和24日访问了北京。除了与中国外长唐家璇进行“深入和建设性的”会谈.还受到了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接见。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誓就职已逾一月。这位以"变革"为旗号赢得大选的新总统在外交领域似乎并没有食言——从任命新的中东特使乔治·米切尔在中东地区进行穿梭外交,到副总统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美国外交新政,再到国务卿希拉里展开的亚洲之行等,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美国新政府将在2009年的春天刮起一阵"外交春风"。  相似文献   

15.
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进出口银行发表演讲,再次公开指责中国汇率政策;同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攻击中国人权现状。美联社评论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罕见地在同一天对中国进行“双重伤害”。而才在一周以前,美国派出了两个高级别官员,访问了中国,被外界称为“总统特使外交”,似乎中美关系在2010年一开始,围绕军售、达赖、谷歌等事件,变得“一地鸡毛”后又冰雪消融。但是,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美国的所谓“人权外交”○罗艳华(一)利用“人权外交”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并不是冷战后西方的新举措,而是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一贯推行的政策和战略,1953年1月15日,美国杜勒斯在国会准备任命他为国务卿的听证会上说,要用和平方法使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时事测验题     
l、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自3月18日开始,对美国进行美新政府执政后中国领导人的首次访问。21日在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会谈中,钱其琛要求美国慎重处理——问题;22日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布什表示美国支持中国早日加入 。 2、3月21日,美国政府要求近——名涉嫌从事间谍活动的俄罗斯驻美外交官员离开美国。3月23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俄决定驱逐从事与其身份不符活动的——名美国外交官。 3、叱咤风云15年、为人类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俄罗斯“——”号空间站于3月23日平安坠落于——指定海域。 4、主跨径为628米、在同类桥梁中居国内第—…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克林顿7月11日在白宫宣布美国同越南实现关系正常化。翌日,越南政府总理武文杰在越电视台发表声明,对美宣布同越建立正常关系表示欢迎。他说,克林顿总统关于对越南予以外交承认和与越南建立正常关系的声明,是“一项重要的决定”。外电外报就美越关系正  相似文献   

19.
近几个月以来,美国高层接连访问中国。8月,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来华“战略对话”;10月,美财政部长斯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为首的经济班子集体访华,随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到京;11月,美国总统布什到访。美国高层如此密集访华,既有现实需要,也集中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更趋理性、更趋现实的调整,美国对华“接触加遏制”的政策正由倾向“遏制”向更加倾向“接触与合作”转变。出现这种微调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方面:一、美国认识到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认识徘徊,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论”,美国朝野…  相似文献   

20.
美国出尔反尔1995年5月22日,美国突然宣布,克林顿总统决定允许李登辉于那年6月的第一周到美进行所谓“非官方的、私人的访问”,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尽管此前两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克和副国务卿塔诺夫已正式约告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这一宣布仍令人震惊。仅一个月之前,美国国务卿亲口对我做出过承诺,说美国不会允许李登辉访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