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当今评剧舞台上,集表演、导演与教学于一身的老艺术家杨淑芳,虽年逾七旬,依然为艺术事业勤奋耕耘,并结下累累硕果,被誉为壮心不已的"老来红",赢得评剧界同仁的赞誉与敬重。初涉艺坛得滋育六十多年前,座落在天津北马路的华北戏院,经常上演评剧。许多当红评剧艺人都来此献艺。三层楼的坐席与包厢常常座无虚席,演出十分火  相似文献   

2.
<正>一向关注民族文化传承的李瑞环同志,已先后为京剧、评剧创作改编了多部传统保留剧目,上演之后产生强烈反响,并得到高度评价。其中,他先后为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编写了《珍珠衫》《韩玉娘》《孔雀东南飞》《马昭仪》,加工整理了《秦香莲》等剧目,不仅丰富了评剧舞台,也对评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李瑞环同志的评剧作品,完全按照戏曲艺术规律,践行他的一贯艺术创作理念,本着对传统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高屋建瓴地俯视故  相似文献   

3.
《天津政协公报》2013,(7):45-46
<正>发达的现代化舞台,使戏剧活动达到了天津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我国古时候,有"百戏会演"之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津,可以说是"百台竞演"。各种表演门类在艺术上的碰撞,导致了不同艺术的相互吸收、渗透、融合,从而不仅丰富了各自的表演手段和技术,而且也孕育了新的艺术门类的胚胎。评剧就是一个新的艺术胚胎,它是从天津的戏剧舞台脱胎出来的。评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马淑华,在全国评剧界是一位影响深远,广受观众爱戴与欢迎的人物。作为评剧刘(翠霞)派的第三代传人,她的演唱保持了纯正的评剧传统风格,在评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良好的口碑,成为评剧演员群体中的佼佼者。她多次在全国汇演中获得大奖,并荣获了戏剧演员最高表  相似文献   

5.
<正>筱白玉霜和新风霞是评剧"新白派"和"新派"的创始人,在评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她们同是在天津喝着海河水成长起来的,在共同的舞台生活中,都曾经历了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并结下了深厚的姊妹深情,留下许多值得回味的轶闻。  相似文献   

6.
<正>站在人们面前的青年画家孟丽,婷婷玉立,举止文雅,于矜持中透出几许睿智。其作品亦如其人,充满清新与儒雅的特质,笔墨间显露出一位女画家特有的婉约纤细和丰富的感情色彩,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孟丽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父亲孟中华是著名的画家与舞台美术设计师,在戏曲舞台美术与影视美术设计方面造诣精深,硕果累累。母亲王冠丽是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宗白(筱白玉霜)派艺术,驰誉剧坛,在当今评剧舞台上是一位承前启后标志性的演员。生长在这个家庭的孟丽,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与影响,她没有继承母亲的衣钵,献身于舞台艺术,  相似文献   

7.
<正>(一)提起评剧老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赵如意的名字,熟悉评剧的观众几乎无人不晓。她虽然主演的戏并不多,但却以演彩旦、老旦行当角色出了名。尤其是扮演风趣幽默的喜剧色彩人物,更是有口皆碑,名噪剧坛,被誉为继喜剧大师赵丽蓉之后的当代评剧"第一彩旦"。她在《杨三姐告状》一据中扮演的纯朴憨厚的农村老  相似文献   

8.
<正>2000年7月17日,著名笑星、评剧表演艺术家赵丽蓉与世长辞,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神州。一颗耀眼明星的陨落、一株馨香奇葩的凋谢,引来了无数人的惋惜与哀叹,成为艺坛绝无仅有的现象。赵丽蓉生于宝坻县。虽然这里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艺术积淀,历史上曾涌现出西路评剧与京东大鼓的知名艺人,但她并非艺人家庭出身,父亲赵秉忠是个手艺人,擅长理发、梳头。由于老家宝坻西庄村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农民生活艰难,迫不得已赵秉忠就带了大小七个孩子逃难到了  相似文献   

9.
<正>绝迹70余年的评剧《海棠红》,最近由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重新推上了舞台,观众反响强烈,剧场接连爆满,呈现一票难求之火热景象,为深秋津门戏剧舞台增添了一抹亮色。《海棠红》是评剧白派创始人白玉霜从艺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评剧史上第一出拍成电影的剧目。这出名剧的诞生,记述着白玉霜曲折的从艺经历,也是评剧百年史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0.
杜盛兰 《乡音》2012,(7):31-31
滦南县是传统文化大县,文化底蕴深厚。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评剧创始人成兆才、靳派乐亭大鼓创始人靳文然、皮影大王张绳武。又是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冀东文艺三枝花"的发祥地,杨三姐告状的故事就发生在本县。然而,以前这些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利用,与文化资源相关的旅游业一直停滞不前。2010年,新上任的县委、县政...  相似文献   

11.
张宝申 《春秋》2012,(1):59-61
评剧,曾被封为除京剧以外的全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尤其在京津、华北和东北的广大地区,评剧的影响十分广泛.甚至超过了京剧,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在评剧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诸多艺术家为评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小白玉霜和喜彩莲就是评剧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她们都是山东掖县(今莱州)人。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2月4日.在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颁奖典礼上,农工党唐山市委会委员、唐山市评剧团副团长罗慧琴荣获梅花奖。  相似文献   

13.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增强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文化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宝坻文明的基础,作为留住宝坻文化精神的历史记忆的大事来抓"。在最近召开的宝坻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区政府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引起与会人员共鸣。重视促发展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不以物质形态出现的文化遗产。它与文物相对应,主要包括民间文学、戏剧、曲艺、民间手工艺、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宝坻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脉绵长,素有“文宝坻”美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目前,宝坻区已拥有评剧、京东大鼓、皮影、剪纸等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文化部命名为评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天津市京东大鼓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天津市书画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唐庄等5个村成为天津市民间文化特色村。  相似文献   

14.
【孟中华艺术简历】1957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工艺美院,天津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自幼师从马翰章、赵松涛、韩乐基、张胜、张树德等。1973年创办天津"红草地画会",并于1974年在天津市师范专科学院主办"‘红草地’油画风景展"。第一届天津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河西区美协理事,天津市河西区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毕业后多年从事电影电视及戏曲舞台美术工作。多部作品获全国和省市奖项。现任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舞美设计师。2005年赴俄罗斯艺术交流访问,出版个人画册"俄罗斯印象"。  相似文献   

15.
评剧的创新     
评剧的创新丁末北京的一座剧场里坐满了观众。他们中的大部分年纪都在四五十岁以上,真正称得上是评剧的老戏迷。有些观众还随着台上的演员一起轻声哼着戏文。使戏迷们如此投入的是《金沙江畔》──近来已很少演出这样的令人过隐的戏了。对于评剧的戏迷来说,《金沙江畔》...  相似文献   

16.
在楚艺术的哲学美学研究中,刘纲纪做出了独特的探索。他揭示了"流观"意识是楚艺术美学的基本观念;阐述了"流观"与远古神仙思想的关系;提出了作为观看方式的"流观"是与审美相连的。"流观"思想朴素地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流观"的审美把握则造就了楚艺术自由灵动的气象。  相似文献   

17.
<正>七、真挚的感情自从建立了新中国,这日子一天变一个样,像是掉进了蜜罐里。过去唱戏,要靠官僚资本家的捧场。他们来看戏,演员们在台上都提心吊胆。况且,评剧又被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所谓"高级人物"根本不予理睬。现在,新的天津市市长黄敬和其他领导同志都来剧场看过鲜灵霞的演出,他们鼓励鲜灵霞带班出去巡回演出,慰问灾区,让灾区的人民和农民兄弟也看看戏剧。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评剧艺术家和小品演员赵丽蓉逝世时,成千上万的观众为她落泪,并以各种方式对她表示哀悼。赵老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观众的爱戴?除了她有良好的台风和较高的艺术才华外,恐怕还与她生前拒绝出书有关。   据报载,赵老生前,曾有人力劝她出自传,并替她请来了职业枪手免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唐山     
《乡音》2006,(7)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符号。提到唐山,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京畿屏藩,兵家要隘;近代崛起的北方大邑,中国工业摇篮;第一座现代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气机车,第一袋水泥;煤都,钢城,瓷乡,冀东粮仓;评剧艺术诞生地;所辖乐亭县是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然而,刻画最深刻的符号,还是那场给唐山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地震和光照日月的抗震精神。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这对存在了亿万斯年的地球不过是极为平  相似文献   

20.
<正>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推出的大型古装剧《珍珠衫》,自2010年12月15日问世,先后在天津、北京、河北、江苏、浙江等地上演了百余场,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并引起戏剧界的关注,该剧被誉为"传统剧改编的典范"。通过剧本改编与演出实践,我们获得诸多启示,对于今后的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珍珠衫》的故事源出《今古奇观》,主要内容是商人蒋德之妻王三巧,在丈夫外出经商期间与商人陈商偷情,被丈夫发现休回娘家,改嫁吴知县。后蒋德遭遇人命官司,三巧闻悉设法搭救,夫妻始能重聚。旧本总计30余场戏,分上下两集演出。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