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果林 《人民政坛》2013,(10):42-43
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的监督权力,是人大监督权的题中应有之义,行使好这一权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声,也是政府的愿望。如何行使好询问权,使询问成为人大监督增强实效的杠杆,需要问者与答者的责任、胆识和智慧,千万不能"走过场"、甚至"走秀场"。"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8月2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场专题询问结束时,对今后开展专题询问提出的严肃要求。可以说,这是对专题询问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监督权力,是人大监督权的题中应有之义,行使好这一权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声,也是政府的愿望。人大的询问,是人大法定监督权的一种外化载体,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性的庄严之问。专题询问是在这些年来全国人大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3.
金果林 《中国人大》2013,(17):19-20
"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这是张德江委员长8月2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场专题询问结束时,对今后开展专题询问提出的严肃要求。可以说,这是对专题询问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要求。流于形式的专题询问、问了白问走了过场的专题询问、不如不问。这是因为,流于形式、走了过场的专题询问浪费国家资源、损害人大权威、伤害政  相似文献   

4.
随着专题询问的深入开展,亟须出台相应的规范性制度。法律制度追求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这也是专题询问制度化的价值所在。询问和质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监督权力,但在人大监督的实践中,却很少被采用。自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全国各省区  相似文献   

5.
"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这是张德江委员长8月2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场专题询问结束时,对今后开展专题询问提出的严肃要求。可以说,这是对专题询问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要求。流于形式的专题询问、问了白问,走了过场的专题询问、不如不问。这是因为,流于形式、走了过场的专题询问,浪费国家资源、损害人大权威、伤害政府形象、动摇人民群众的法治信念、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不良风  相似文献   

6.
<正>询问和质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监督权力,以往在人大监督实践中较少采用。专题询问是对询问的深化和拓展,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种新形式。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开专题询问先河,在其示范引领下,各地积极学习借鉴,陆续采用这一新型监督模式开展工作。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角度,专题询问将人大询问制度依法向前推进了一步,既彰显了人大的地位和权威性,增强了人大监  相似文献   

7.
金果林 《中国人大》2014,(23):31-31
询问,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人大的询问,是人大法定监督权的一种外化载体,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性的"庄严之问"。行使好这一权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声,也是政府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询问是监督法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监督权力,行使好这一权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近几年来,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询问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一、问之尝试从2007年监督法颁布实施这一年  相似文献   

9.
金果林 《新疆人大》2013,(11):35-36
“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这是张德江委员长8月2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场专题询问结束时,对今后开展专题询问提出的要求。流于形式的专题询问、问了白问,走了过场的专题询问、不如不问。这是因为,流于形式、走了过场的专题询问,浪费国家资源、损害人大权威、伤害政府形象、动摇人民群众的法治信念、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有害而无益。  相似文献   

10.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0,(13):17-17
对政府部门询问是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力,此次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组织、有准备地集中对特定议题进行问答的活动,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尝试这种监督方式。作为一名记者,非常庆幸能亲身见证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金果林 《公民导刊》2013,(12):42-43
<正>"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这是张德江委员长2013年8月2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场专题询问结束时,对开展专题询问提出的严肃要求。可以说,这是对专题询问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要求。流于形式的专题询问,问了白问,走了过场的专题询问,不如不问。这是因  相似文献   

12.
<正>专题询问,是人大刚性监督的一项重要形式。自2011年11月首次开展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已多次开展专题询问。7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市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各区县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亦围绕本地区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运用这一刚性监督方式。对询问提出的问题,市人大及各区县、乡镇人大采取上下联动、综合监督等措施强力督办,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一批民生重大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在重庆,专题询问正从法律  相似文献   

13.
个案监督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制度,是以权力规制权力的重要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一政权组织形式的必然要求,符合法理,具有宪法和法律上的依据.这一制度能够促进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防止权力滥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4.
<正>专题询问已成为人大常态化监督方式,然而这项权力的行使没有固定模式,一些地方人大在实践中,只是简单"复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探索创新少,未能充分发挥人大询问权的作用和权威。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监督方式上的重要创新与探索。近年来,专题询问在各级人大常委会迅速铺开,逐渐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5.
询问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方式。专题询问是询问的衍生和拓展,是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有计划、有准备、有组织、有重点地集中开展的专门询问活动。四年多来,地方人大纷纷学习借鉴全国人大经验,积极开展专题询问,取得较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并日趋成为广泛运用的监督方式。但专题询问作为一种人大监督形式,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如思想认识不统一、制度保障缺乏等,专题询问尚存在法律规定不明、独立性不强的"先天不足",也存在"一哄而起",操作程序不规范等"后天失调",重形式轻内容,重问答轻落实,甚至有的盲目地视专题询问为一种全新  相似文献   

16.
询问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行职务的一项权力。我国的代表法、监督法等多部法律对询问作出了规定,明确了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一府两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的规定,它与行使质询、表决等权力一样,是法律赋予的权力。询问是人大会议审议的形式之一,是保证会议质量的有效方法。它不像提议案,有人数、提案主体、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17.
“专题询问”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算不上是法律用语,只能算是人大工作用语.“专题询问”是顶层推出的,是法定监督形式“询问”的创新和发展. 2010年6月2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进行了专题询问.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多位负责人到会回答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专题询问,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陆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询问,从而带动了“专题询问”这一监督方式在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效仿.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这是不懈努力的结果.加快立法步伐,一批支架性法律出台,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实效——这是坚持探索的目标.专题调研、专题询问、专门听取预算执行报告,人大监督不断取得新成效. 履职——这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成千上万件议案、建议凝结代表心血,每一件回复、办理,回应民主民生关切. 回顾十一届全国人大任期的五年,一个个难忘瞬间,为中国民主法治建设新跨越刻上鲜明的时代印记. 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依法治国迈向新阶段 [历史瞬间]2011年3月10日,人民大会堂再次见证历史时刻——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9.
询问权是人大法定的监督权,是对"一府两院"工作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方面提出问题,要求被询问部门作出说明、解释的一种活动。2010年,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保障住房建设、教育中长期规划工作对国务院进行专题询问后,全国各地人大纷纷"试水",目前已成常态化的监督模式。2011年、2012年,重庆人大常委会分别就农户万元增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此后,专题询问这一监督问政方式迅速在全市各级人大推广开来,不断探索创新,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正>专题询问是法律赋予人大询问权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解决的是公众普遍关切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询问,不仅要体现人大询问的法定性,更要体现人大询问的实效性,因为实效性决定着法定性的实现程度,实效性越强,法定性越显现,监督功能越强大,社会效果越明显。从近年各地人大常委会的实践情况来看,增强专题询问的实效性应当注意把握好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